張啟陽
摘 要 甘肅省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林業資源較為豐富。為有效保護當地的林業資源,以卓尼縣為例,分析了當前卓尼縣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狀況及存在問題,提出了推廣先進的造林技術、加強林區野外火源管控、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大林區巡護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林業;造林技術;保護措施;甘肅省卓尼縣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72
甘南州位于甘肅省西南部,是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該州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海拔通常在3 000 m以上,氣候寒冷,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24.57%,林業產值占全州國民生產總值的10%以上,林業產業是自治州支柱產業之一[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甘南州林業面臨的壓力也日益加大。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甘南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林業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卓尼縣隸屬于甘南州,林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33.7%。加強卓尼縣林業資源的保護,對于維護甘南州乃至我國西北生態安全意義重大。
1 卓尼縣林業資源概況
1.1 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卓尼縣位于甘南州東南部,位于東經102°46′~104°02′、北緯34°10′~35°10′,東鄰定西市岷縣、漳縣,北接定西市渭源縣和臨夏州康樂縣、和政縣,西靠碌曲縣,南接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縣域地形以中低山為主,最高海拔4 920 m,最低海拔2 000 m。卓尼縣屬秦嶺東西向復雜構造帶的西部,地質屬秦嶺古生代褶皺地帶,地層褶皺劇烈。卓尼縣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4.6 ℃,年平均降水量580 mm,濕潤多霧。卓尼縣植被類型多樣,常見類型有高山常綠灌叢、寒溫性針葉林、溫性松林和落葉闊葉灌叢等。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自然條件為卓尼縣林業資源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2 林業資源概況
根據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卓尼縣林地面積為222 912.58 h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43.40%。其中,喬木林地面積137 433.04 hm2,占比61.65%;灌木林地面積74 367.08 hm2,占比33.36%;其他林地面積11 112.46 hm2,占比4.99%。卓尼縣是甘肅省重要的天然林區和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草場植物種類繁多,可食用、飼用植物達408種。豐富的林業資源為發展縣域經濟提供了良好基礎,對此卓尼縣應加強林業資源保護利用。
2 卓尼縣主要造林技術
2.1 純林營造技術
2.1.1 播種造林技術
播種造林是卓尼縣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技術之一。卓尼縣境內適宜采用播種造林的樹種主要有油松、云杉、青海云杉、紅杉及黃麻等。播種造林可分為穴播、條播和撒播3種方法。條播結合機械化操作,能提高造林質量和效率,是卓尼縣主要推廣應用的播種造林方法。具體操作時,要先對地形進行測量并設計林帶,然后用播種機在林帶上開出淺溝,淺溝間距一般控制在2 m左右,寬度約為8 cm,深度在3~5 cm。控制好間距和深度有利于種子發芽生長。將經過處理的種子均勻播撒在溝內,每米播撒5粒左右的種子,然后覆土。最后在林帶兩側設立防護帶,加強林帶管理,及時清除雜草等。采用該技術造林后,林木成活率在80%以上。
2.1.2 分殖造林技術
分殖造林是指利用樹木的芽、莖、根等植物組織進行種植的造林技術。卓尼縣適宜采用分殖造林的喬木樹種主要有楊樹、柳樹、榆樹等。分殖造林可采用插條、壓條、埋條等方法進行[2]。插條造林是將1年生木質化枝條切成20~25 cm長的一級扦插條,插穴深度約為15 cm,每穴插一條,株距一般控制在1.0~1.5 m。
壓條造林是用1~2年生的活枝條按一定間隔壓入溝內待其生根,每米可插5~8條,覆土后用腳踩實。埋條造林則是采用成熟的1年生枝條,先在育苗基地培育成繁殖條,然后移栽到定植地,每株間距約為1 m。分殖造林技術操作簡便,繁殖系數高,林木成活率在90%以上,是卓尼縣推廣應用的重要造林技術。
2.1.3 植樹造林技術
植樹造林是指使用苗木進行人工造林的技術。適宜在卓尼縣推廣應用的樹種主要有油松、云杉、冷杉、黃麻等。植樹造林的主要步驟包括選地整地、育苗、定植和后期撫育等。卓尼縣要選擇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的造林地進行深翻整地。育苗時選擇健壯的種子進行培育,加強撫育管理。按行距和株距要求挖定植穴,一般行距2.0~2.5 m,株距1.5~2.0 m,定植穴深30~50 cm、寬40~60 cm。定植時將育苗基地的樹苗移栽到定植穴內,然后壓實回填。后期主要通過除草、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措施進行撫育管理。采用植樹造林技術,林木的成活率在85%以上。
2.2 混交林營造技術
混交造林是指在同一造林地上,采用多種樹種進行復合配置造林的技術。卓尼縣適宜進行混交造林的樹種主要有油松、云杉、冷杉等針葉樹和白樺、山楊等闊葉樹。根據混交造林的組合方式,可分為帶狀混交、塊狀混交和行間混交3種。帶狀混交是將兩種或多種樹種的純林帶交替配置造林。塊狀混交是用兩種或多種樹種組成較大面積的混交林塊[3]。行間混交是兩種或多種樹種按行交錯配置造林,常用于光需求差異大的樹種混交。卓尼縣在混交造林時,常將生長速度快的針葉樹種混交,有利于提高混交林的產出;也可混交落葉松和白樺等針闊樹種,增加林分結構的復雜性。采用科學配比的混交造林技術,可提高林木的抗風抗寒能力,有效改善生態環境。
3 卓尼縣林業保護存在的問題
3.1 造林技術應用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對造林技術的宣傳,部分林業技術人員和作業人員對先進造林技術還不夠了解,仍沿用傳統的低效造林技術,影響造林成活率。受區域經濟條件所限,先進造林技術投入不足,無法形成規模化推廣應用。此外,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不夠,造林技術的標準化管理也有待加強。目前,卓尼縣先進造林技術的應用水平較低,與造林技術的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3.2 林區野外火源管控不力
宗教祭祀中使用火種的習俗使得林區的野外火源難以實現有效管控。另外,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進入林區活動的游客增多,火源管理難度加大。此外,由于管控資金和管控設施較為缺乏,針對重要節日期間的火源管控難度加大。當前,卓尼縣林區野外火源管控存在監測預警設施簡陋、管控隊伍不足等問題,這增加了林區火災隱患。
3.3 林木病蟲害防治不到位
卓尼縣存在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的問題。該縣部分林區氣候濕潤,病蟲害發生頻率較高,但由于檢疫和防治人員數量有限,難以實施常態化監測。此外,防治資金不足制約了病蟲害防治設備和藥劑的購置使用。在林地管理過程中,除草除蟲作業不足,疏于發現病蟲害早期癥狀。當林木出現病蟲害時,防治隊伍反應不夠迅速,導致病蟲害無法得到及時有效控制和治理。
3.4 林區巡護力度不足
卓尼縣存在林區巡護力度不足的問題。該縣部分林區交通不便,巡護隊伍難以定期全面巡查。由于巡護所需裝備和巡護點建設資金有限,多數重要區域缺乏電子監控等監測手段。此外,巡護隊伍管理不嚴格,部分巡護人員責任心不強,巡查中存在漏洞。當前,林區違法捕獵、偷伐林木等情況時有發生,部分重要林區存在被盜伐現象,一定程度上威脅了林業資源安全。
4 加強卓尼縣林業保護的有效措施
4.1 推廣先進的造林技術
為提高卓尼縣造林技術應用水平,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廣先進適用的造林技術。卓尼縣可以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發放技術手冊、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擴大造林技術的宣傳覆蓋面,幫助林業技術人員和作業人員提高對先進造林技術的認知,摒棄傳統低效造林技術,掌握科學的造林方法[4]。同時,加大資金和設備投入,逐步提升縣域內主要造林區域的技術裝備水平,為先進造林技術的應用提供必要保障。此外,建立造林技術人員培訓機制,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培訓,幫助技術人員更新知識、提升技能,確保他們能勝任指導和監督造林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完善造林技術標準化管理,形成科學的技術規程和操作流程,有助于提高造林技術應用的規范化程度。
4.2 加強林區野外火源管控
為加強卓尼縣林區野外火源的管控,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在重點林區增設火源監測設備,擴大監測網絡覆蓋范圍,并建立火源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火源的監測預警。充實林火防護管控隊伍,增配必要的滅火裝備,并針對不同時段和重要節點制訂管控預案,加大重要時段的人員管控力度。此外,加強對進入林區的游客和周邊居民的宣傳教育,引導他們增強防火意識,自覺遵守防火管理制度。同時,卓尼縣要聯合其他部門加大管控資金籌集力度,以充實防火設施建設。通過上述綜合措施,有助于提高卓尼縣林區野外火源的管控能力,有效降低火災風險。
4.3 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為提高卓尼縣林木病蟲害防治水平,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專業病蟲害防治人員配備力度,擴充防治隊伍規模,提高監測和防治能力,實現對重點林區的常態化監測。加大病蟲害防治經費投入,用于購買防治設備和藥劑,確保一旦發現病蟲害就能實現有效防治。此外,對林業防治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識別病蟲害的能力,并制定科學合理的除草除蟲操作規程,杜絕防治工作中的漏洞。發現病蟲害時,要迅速組織防治力量進行消殺,避免擴散蔓延。同時,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通過上述舉措,可有效提升卓尼縣的病蟲害防治水平,保護林木資源。
4.4 加大林區巡護力度
為加大林區巡護力度,卓尼縣需采取以下措施。1)擴充巡護隊伍,增加巡護人數,擴大巡查范圍、增加巡查頻次。2)配備必要的巡護裝備,改善交通工具,增設電子監控設備,提高巡護質量。同時,加強巡護隊伍的日常管理,實施責任制,建立巡查記錄制度,確保巡查無死角[5]。3)加強宣傳,增強林區居民環境保護意識,發動居民協助巡護工作。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巡護資金投入力度,改善巡護條件。通過上述措施,可以形成聯防聯控工作格局,有效加大卓尼縣林區的巡護力度,及時發現和制止破壞林業資源的行為,確保林業資源的安全。
5 結語
卓尼縣是甘南州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林地資源豐富,對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但該縣在造林技術應用、火源管控、病蟲害防治、林區巡護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采取科學先進的造林技術、完善的管控措施、規范的防治操作等措施加以解決,有效提高卓尼縣的林業資源保護水平。這不僅能確保林業資源的安全,也將對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卓尼縣必須高度重視林業資源保護工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加強林業資源管理,促進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彥娟.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業造林及保護措施探析[J].廣東蠶業,2023,57(5):21-23.
[2] 崔紅蓮.營造林技術的應用要點及保障措施[J].山西林業科技,2023,52(S1):76-77.
[3] 唐小靜.林業造林技術的作用及具體措施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52(10):157-159.
[4] 焦瑞鋒.生態建設與林業造林技術及保護措施探究[J].廣東蠶業,2023,57(5):78-80.
[5] 彭耀根.林業生產生態化栽植技術與水土保持措施[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3(5):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