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以來,陜西省安康市公安局緊扣《加強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落地實施,以牽頭組織開展公安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綜合試點工作為契機,乘改革破題之勢,聚創新突圍之效,強力推進警務體系重塑、警務流程再造,打出一系列攻堅“組合拳”,力推派出所警務勤務機制改革提速增效、行穩致遠。
克“三難”,推動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破冰啟航
一是攻克“資源整合集成難”。黨政牽頭攻堅破題,高規格成立公安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試點領導小組,有效整合組織、編制、財政、人社、行政審批等部門資源,統籌解決派出所科學規劃設置、機構優化整合、輔警增編擴容及派出所所長、社區民警進轄區黨政班子等難點堵點問題,構建“黨委政府統籌布局、政法部門牽頭把總、公安機關主責主力、職能部門協同協作、市縣聯合聯動推進”格局。公安機關蓄勢發力,實行一把手工程,建立黨委班子聯系和警種部門支援機制,推行市縣公安機關主要負責人、分管局領導、治安部門負責人、派出所所長責任捆綁機制,實施清單式、項目化閉環管理,推動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落地實施見效。
二是攻克“警力下沉落地難”。固化新警優先補充派出所機制,暢通到派出所鍛煉和基層逐級遴選通道,全市派出所所長進鄉鎮(街道)班子達100%,推行多級駐所聯動和機關民警輔警進駐結對幫扶,實行社區“一區一警兩輔”,落實農村“一村一警”配置,持續深化城鄉社區警務戰略,創新打造“一警一點”模式,形成“基層吹哨、機關報以到”警務互動。全市下沉派出所一線警力356名,推動增加輔警員名額1100人,實現派出所和社區警力配置“兩個40%以上”。
三是攻克“機制革新突圍難”。緊盯形勢所迫、任務所需、自身所困,優化“兩隊一室”警務機制,建立社區警務、案件辦理和綜合指揮工作規范,固化兩隊互為協同、一室支撐兩隊警務運行機制。全市22個派出所實行“兩隊一室”,72個派出所實行“崗位制”,40個派出所推行“一室+一警多能”,因地制宜整合派出所與交警中隊、森林派出所警力,33個派出所完成“所隊融合”,推動優勢互補融合,攥指成拳,形成合力,促使警務運行更加優化,實現“1+1gt;2”的效果。
抓“三實”,推動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走深走實
一是抓實警民融合共建。結合政法機關服務保障“三個年”活動,深化“321”基層治理,推進“百萬警進千萬家”“警民共建一家親”“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推行轄區警長負責制,以社區警長、村組警長、重點項目警長、路段警長高效履職,實現治安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全市落實市、縣、鎮三級警長489人,建立規范化駐企警務室316個,推進流動警務站與治安崗亭建設,完善升級“五級巡防體系”,探索巡特警和派出所互為補充實戰巡防機制,活躍城鄉社區警務團隊,發展群防群治力量建設,培育義警等平安類組織6000余支50000余人,打造了群防群治“增長點”。
二是抓實治安要素管控。探索治安要素核采、排查、管控新模式,建立特定對象、危爆物品、重點部位、行業場所常態化風險隱患排查機制,加大涉險公共區域安全守護,掛牌推進治安突出問題和治安亂點整治,提升對人、地、事、物、網的動態實時管控能力,開展防盜、防騙、防毒、防矛盾糾紛、防治害事故主題宣傳,結合“春季行動”“夏季行動”,全面提升派出所“打防管治宣建”能力。共清理排查突出風險隱患415起,排查整改率達100%,全省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防護現場推進會在安康召開,推廣經驗做法。
三是抓實楓橋警務引領。構建市域兩廊一圈“楓橋警務長廊”,建設縣域“楓景線”,構建中心城區“楓景圈”,打造派出所楓橋警務“孵化點”。深化“化矛盾查隱患防命案”專項行動,運用“三調聯動”“公調對接”“庭所對接”工作機制,創新“挨戶防”“指尖警務”“智慧門牌”“無憂調解超市”等工作模式,常態化排查化解家庭、感情、鄰里、債務等矛盾糾紛,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綻放活力,全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600余起,命案同比下降28.6%。漢濱西城與漢陰城關等6個派出所被命名為全國、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重“三優”,推動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提質增效
一是做優松綁瘦身減負。建立健全110報警服務平臺與12345政務熱線對接機制,實現非警務警情快速分流、快接快辦,推動職能部門協同解決非警務緊急訴求,閉環處置非警務報警4255起,有效緩解了派出所接處警壓力。完善派出所辦理刑事案件負面清單制度,推行刑事案件分級管轄偵辦,取消專業警種對派出所的考核評價,開展派出所臺賬摸排清理,建立臺賬備案和目錄管理制度,壓縮會議文件,清理信息報表,精簡保留22種基礎臺賬,切實減輕了派出所日常負擔。
二是做優警務保障支撐。推進公安派出所基礎建設,從政策、機制、待遇、經費、裝備等方面向派出所傾斜保障,明確縣級公安機關公用經費向派出所傾斜幅度,列支社區警務經費標準,推動黨委政府實施《公安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派出所建設項目,適應“兩隊一室”改革、接處警規則調整和從優待警需要,落實裝備、車輛定期巡檢、維護、補充、更新工作機制,推動派出所標準化規范建設,確保新建派出所一次性達標。
三是做優智慧警務賦能。堅持科技強警,推動派出所智能辦案區建設,民輔警移動警務終端配備100%。加快城區智慧安防小區和農村視頻探頭建設,推動自助辦證、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在執法領域的實戰應用,依托警綜平臺、治綜系統、移動警務平臺實現智能化、便捷化服務管理,推進“互聯網+警務服務”。采集維護“一標三實”基礎信息19萬余條,新增視頻小探頭3萬余個,建成382個智慧安防小區。嵐皋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推行“十大智慧警務”,石泉城郊派出所研發“社區警務助手”App,提升了智慧賦能反哺實戰應用質效。
創“三新”,推動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綻放活力
一是“雙品培驗”拓展黨建引領新載體。大力推動培驗新時代安康公安隊伍共產黨員特別優秀品質和人民警察特別優秀品質的“雙品培驗”政治建警工程,以黨建促隊建、以隊建促業務,推進派出所“雙品培驗室”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統籌政治品格、紀律作風、責任擔當、綜合素能、業務效能、群眾口碑等培驗維度的閉環培驗體系,升級完善支部培驗站134個,舉辦政治輪訓班、理論學習大講堂、實戰輪訓班17期2460余人。平利縣老縣派出所以開展“沿著總書記足跡看變化悟思想”主題實踐活動為抓手,依托蔣家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了黨建引領“紅色楓橋”示范所。
二是“一所一品”激發警務改革新活力。組織開展“一所一品、一所一特色”創建活動,打造警務機制改革創新“示范所”,全市累計投資3000余萬元升級改造16個派出所,統一外觀標識,加強硬件建設,促使派出所基礎建設煥然一新,帶動整體工作質效提升。著力打造了嵐皋城關、石泉城郊、旬陽城郊、紫陽蒿坪等15個先進示范引領樣板所,全省第一期“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踐學交流在安康舉行,2023年外市來安觀摩交流活動達18場次。
三是“五降兩升”構建考核評價新抓手。市縣兩級“強所辦”組織開展主體綜合達標考評,把矛盾糾紛降、群眾投訴降、刑事治安降、安全事故降、風險隱患降、平安建設滿意度升、公安隊伍滿意率升“五降兩升”作為衡量派出所工作績效的標準,重構考核體系,牽引推動執法質量“查改評”、重點案件復盤倒查及“三就兩地”愛警暖警措施落地實施,持續開展派出所民輔警“四懂四會”崗位練兵和年度“十佳十優”評先創優活動,全市基層派出所及民輔警受表彰獎勵占全局50%以上。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新征程。當前,安康公安正乘著公安派出所警務勤務機制改革創新的強勁東風,積蓄強大后勁,澆筑堅實底座,強力推動公安基層基礎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努力為聚力建設幸福安康、平安陜西續寫社會治安穩定向好的新篇章。
(作者系陜西省安康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