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發展,未成年人接觸手機、電腦的機會越來越多,電信網絡詐騙的目標也開始轉向未成年人。詐騙人員利用未成年人對網絡游戲、零花錢、明星的興趣,以及其社會經驗少、防范意識差的弱點,誘導他們上當受騙。在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網絡詐騙中,有專門為未成年人“量身定制”的騙局,如網絡游戲騙局、破解防沉迷系統騙局、返現返利騙局、網絡追星騙局等,也有將詐騙成年人的騙局加以改造后,用來詐騙未成年人,其手段多樣,讓人防不勝防。本文介紹三種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詐騙套路,供派出所民警特別是擔任法治副校長的民警在入校開展防范宣傳和相關工作時參考。
一、掃碼解凍型詐騙套路
詐騙人員在各類短視頻平臺和論壇中散布類似“加群免費領取游戲皮膚或游戲道具”的消息,聲稱入群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領取。待不明真相的未成年人入群后,詐騙人員會要求他們用父母的微信進行掃碼。未成年人掃碼后會彈出“賬號被凍結”的提示消息。此時,詐騙人員會告訴未成年人通過再次掃描二維碼進行解凍,并聲稱解凍成功后錢款會自動退回。隨后,詐騙人員運用各種話術誘導未成年人反復進行付款,等騙取大額錢款后便立即失去聯系。
案例:以贈送游戲皮膚為誘餌要求掃碼解凍
小學生小芳拿著媽媽的手機在刷到一款手游的視頻時,隨手點了下贊。隨后發布視頻的網友便添加了小芳為好友,又以贈送游戲皮膚的名義邀請小芳加入 QQ群。自以為運氣好的小芳入群后,對方立即發來一個二維碼,聲稱掃碼就可以領取游戲皮膚。小芳沒多想,就用媽媽的微信掃了二維碼。然而,令小芳沒有想到的是,掃碼后不僅沒有領到游戲皮膚,反而彈出一個提示框,顯示微信已被凍結。無論她如何操作,微信都沒有反應。小芳一下慌了神,生怕被父母發現后挨罵。這時,對方又在 QQ 上發來信息,聲稱必須跟著他操作才能解凍微信。在對方的誘騙下,知道支付密碼的小芳打開了媽媽的支付寶,將媽媽銀行卡里的 4999 元轉入支付寶余額,并通過掃二維碼的方式轉給了對方。所幸,家長很快就發現問題并報了警。
二、遠程盜刷型詐騙套路
詐騙人員先以贈送游戲皮膚或游戲裝備為由,誘導未成年人添加他們為好友。由于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機通常不會綁定銀行卡,詐騙人員就以“未成年人不能進行操作”為由,讓未成年人設法取得家長的手機。隨后,詐騙人員誘導未成年人進行網絡視頻通話,遠程操控未成年人進行操作,趁機獲取未成年人家長的手機驗證碼,再利用一些網絡支付 App 的漏洞,盜取未成年人家長銀行賬戶里的錢款。
案例:遠程視頻遙控盜刷銀行賬戶錢款
正上三年級的學生小周在上網課間隙使用手機玩起了網絡游戲。這時有人發來私信,讓小周加他的 QQ 號,聲稱可以免費贈送禮物和游戲裝備,并且還能帶他一起晉級。添加完 QQ 好友后,小周便收到了一個二維碼。詐騙人員稱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領取游戲道具。小周用手機掃碼后發給詐騙人員,但詐騙人員說不能用小周自己的手機,否則會扣額外手續費。詐騙人員打電話給小周,讓小周開啟攝像頭,并將攝像頭對著小周爸爸的手機。詐騙人員遠程遙控小周下載了云閃付 App,從云閃付里獲知了小周家長的銀行卡號,又遠程操控小周在支付寶里綁定了銀行卡。第二天,小周爸爸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提示自己的銀行賬戶被人分三次總共轉走了 6000 元。
三、威脅恐嚇型詐騙套路
詐騙人員先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或游戲道具為由,誘騙未成年人添加他為好友。隨后詐騙人員會發來二維碼,讓未成年人用家長的手機掃碼領取。等未成年人掃碼后,便會彈出提示框,顯示未成年人違法操作,賬號被凍結,并要賠款和判刑,甚至利用親情進行恐嚇。未成年人往往因恐懼失去理智,對詐騙人員言聽計從。詐騙人員會讓未成年人添加“解除員”為好友,“解除員”通過視頻通話等方式遠程操控未成年人,將其家長賬戶里的錢款轉走。
案例:利用親情恐嚇誘騙借款轉賬
8歲的小曼用媽媽的手機玩游戲時,游戲群內有人給她發私信,聲稱可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小曼按照提示操作后,詐騙人員發來一個二維碼,讓她掃碼并截圖。小曼掃碼后,彈出一個提示框,顯示領取皮膚登記成功。但由于小曼是未成年人,如果未在30分鐘內用家長手機領取,賬號會永久封停,并對家長作出扣除罰金和拘留的處罰。隨后,詐騙人員告訴小曼,由于她操作失誤,銀行卡被凍結,需要找“解除員”解凍。如果沒有在30分鐘內解除,銀行會報警,抓她坐牢。小曼聽后害怕極了,立刻掃碼添加“解除員”為好友。對方讓她去沒有人的地方進行視頻通話。在通話過程中,“解除員”遠程誘導小曼打開媽媽手機的網商銀行并給他看,見網商銀行可借額度有13萬元,便讓小曼進行借款。借款成功后,“解除員”發送了一個支付寶商家賬號讓小曼轉賬。小曼在詐騙人員的誘導下轉賬2次,被騙12.5萬元。
防范宣傳小貼士
警惕電信詐騙黑手,青少年們需要做到“四不輕信”:不輕信任何宣傳收費破解防沉迷系統的消息,不隨意進行轉賬充值等操作;不輕信“免費領取”“大額返利”等說辭,尤其是當對方提到轉賬時需提高警惕,及時告知父母,以防受騙;不輕信網絡上所謂“無門檻”“高收益”的兼職廣告;不輕信網絡上故意搭訕的陌生人,被拉入陌生群時應立即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