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警二十余年,處理過的警情不計其數,其中不乏糗事、囧事、有趣之事。同事小聚時,偶爾提起,也互相“揭短亮丑”,每每都是樂不可支。細細想來,如果把每個警察的職業生涯比做一條奔流向前的小溪,這些趣事就像小溪里泛起的一朵朵浪花,它們記錄著民警酸甜苦辣的日常,也見證著民警的成長歷程。
出師不利——被村民當成對方一伙的,平白挨了一頓打
2000年我大學畢業,通過統一招錄考試后,被分配到了最偏遠的一個農村派出所。當時還沒參加新警入職培訓,沒有任何處警經驗,做事完全憑著一腔熱血,對公安工作僅有的一點了解全部來源于看過的警匪電視劇。
記得上班的第二天,一外地客商來派出所報案,稱和轄區某村農民簽訂了獼猴桃收購協議,現在果子成熟了,他依照合同前來收購,對方不但拒絕履行合同,還動手將他打傷。報案人的衣服被撕破了,身上還有傷痕。這還了得!這些人怎么能這么蠻不講理?動手打傷外地客商,以后誰還敢來當地收購農產品?按照我當時的理解,這事必須馬上處理,容不得片刻拖延。
我所在的派出所當時只有一名所長和兩名民警,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輛破舊的兩輪摩托,當天還被所長騎到局里開會了。當時也沒有手機,聯系不上所長,見另一位民警正忙著給幾名群眾辦理戶籍業務,我就到街上雇了一輛三輪車,讓司機送我過去。
到達村子后,我徑直去傳喚打人的村民。那村民不相信我是警察,讓我拿出工作證件。我說自己是派出所新來的警察,還沒發警服,也沒辦理證件。圍觀看熱鬧的人群中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外地口音,肯定跟那個收獼猴桃的是一伙的。警察哪有坐三輪車來的?打他。”那人話音剛落,我就被“包了餃子”。村民把我圍在中間,各種拳打腳踢。送我來的司機見此情形,騎上三輪車就回派出所叫人去了。
等派出所同事叫來增援民警,我已經被打得鼻青臉腫,胳膊被磚頭砸得鮮血直流,為上班特意新買的衣服也被撕扯得不成樣子。回到派出所后,我一個人在宿舍里呆坐了大半天,委屈到想馬上辭職。
吸取教訓——被雙方當成地里的“稻草人”,傻愣愣站著就把警情處理了
我所在派出所的轄區人口不多,只有2萬余人,分布在18個行政村。為了盡快熟悉轄區的情況,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后,我就買了輛自行車。每天只要有空,我就騎著自行車去各村走訪,順便把村民辦理的身份證捎過去送給本人。就這樣,慢慢在各村混了個臉熟。
那一年大旱,正是玉米揚花需要灌溉的時間,有兩個村的群眾為爭搶水源,面對面對峙起來,隨時準備械斗。有人報了警。我騎上自行車向兩個村的交接處趕去。有了上次被村民誤會挨打的教訓,我就借了局里老民警換發新制服后脫下的89式警服穿在身上。
趕到事發地點,只見現場群情激昂,四五十人手持鐵锨怒目相向,周圍看熱鬧起哄的人更多。我站在人群外,扯著嗓子喊了幾聲“我是警察”。但我的喊聲立刻湮沒在現場的嘈雜聲中。
直到我扒開人群,擠進雙方中間時,才有人注意到我。其中一個村的老村長認出了我,把我拉到一邊,問清我的來意后,高聲對那些群情激憤的村民嚷道:“瞧瞧你們一個個賊樣子!就為澆個地,還鬧得派出所的小張都來了!你們丟人不丟人?趕緊都給我回去!澆地的事讓村干部們再商量商量,保證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我傻愣愣地站在老村長旁邊,跟著其他群眾一起聽他訓斥那些年輕氣盛的村民。結果是我一句話也沒說,一場劍拔弩張的對峙就這么平息了。
也就是從那時起,這兩個村的人都知道派出所新來了一位民警,他們都喊我“小張”。
漸入佳境——被犯罪團伙當成自己一伙的,拍著我肩膀叫兄弟
盯著一個犯罪團伙很久了。
為了拿到關鍵證據,我一直用假身份與團伙成員保持聯系,也取得了他們的信任。
一個周末,這些人突然通知我去鄰市參加他們的聚會,并暗示此次“會議”后將會有“重大行動”。
這是和這個團伙主要人員的第一次線下見面。為了加深這些人員對我的信任,進一步掌握該團伙的核心活動內幕,此次“會議”我不得不參加。但接到通知時距離開會不到兩個小時,根本來不及部署其他力量參與。我只得跟著兩名同事前往,萬一我身份暴露,也好有個接應。
沒想到這個團伙的成員反偵查意識很強,見面后仔細搜查了我的隨身物品,并翻看了我的手機,然后問了一些核實身份的問題,才讓我上了他們的車。
車子在市區繞了很久,最后才去了一個偏僻的小店。在那里,他們和我討論了該團伙下一步的“活動計劃”。其間,我冒險打開手機錄音獲取了關鍵證據。臨走時,該團伙頭目拍著我的肩膀說了句:“兄弟,我相信你!下次開會你一定要參加。”
事后我才知道,這個團伙憑借熟悉城市的道路,繞來轉去,最終擺脫了我的同事。兩名同事為了表示歉意,請我吃了兩頓羊肉泡饃——那天回去吃了一頓,該團伙被打掉后又吃了一頓。
像這樣的糗事、囧事、趣事,我還經歷過很多。正是經歷了這樣那樣的事,才讓我從警察隊伍中的“愣頭青”逐漸成長為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我想,每個警察都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也正是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激勵著我們獻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業,不斷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