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18 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18 所高校的人工智能實踐案例入選。這些案例既有英語、物理、編程等學科教育,也有傳統文化、智慧實驗室等素質教育內容,還涉及了智慧教學系統、學業預警等智慧教育實踐。
據測算,在AI 迎來技術突破和快速發展的時代趨勢下,國內“AI+教育”市場空間超6000 億元。其中,預計由AI 技術引導的新一輪數字教育改革將帶動每年4800 億G端投資。在通用人工智能背景下,“大模型+教育”除了影響學校教育之外,也正在讓“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愿景成為現實。
如今,隨著“大模型+教育”新風口打開,迎來BAT、科大訊飛、聯想等科技各家廠商的重點關注。“教育是一個AI 能夠為之帶來巨大變革的行業,個性化和智能交互是這場變革的兩個主要驅動力。”業內人士表示,通過AI 技術,大規模因材施教成為可能,智能交互則拓展了每個人能夠獲得更高效的練習的機會。同時,AI 在推動其他行業變革的過程中,也將給教育的各個環節和各個角色帶來更高的效率。
摘自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