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楊子潞
在大多數人眼中,醫學和藝術是沒有交集的兩個領域。醫學生氣質與“藝術氣息”相去甚遠,這是醫學院校藝術教育中頗為無奈的現狀,也是開展藝術教育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提出開展美育教學改革深化行動、藝術實踐活動普及行動等八大行動,要求構建完善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協同推進的美育課程體系,明確了醫學院校美育浸潤的方向,增添了醫藝融合教育實踐的信心。
醫藝融合從藝術課堂開始
藝術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院校公共藝術課的美育功能,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美”的思維和“美”的方式,來解讀、表現醫學科學,增強醫學生的專業認知和審美能力。
在藝術課堂上,如何吸引“醫學控”“低頭族”?這曾是湖南醫藥學院藝術教育教學團隊教師們感覺最棘手的難題。
改變,從課程內容開始,要讓藝術課堂充滿醫學氣息。從“達·芬奇把繪畫技巧引入解剖圖譜開創近代生理解剖學”的故事,到用中國傳統白描手法刻畫神農嘗百草、李時珍采藥等生動形象;從醫學手繪圖的藝術闡發,到顯微鏡下各種病毒的“藝術照”;從科普短視頻里關于病情描述的形象比喻,到醫院開展的藝術療愈探索……藝術和醫學的碰撞,吸引了醫學生的眼球。
在《醫學應用美術》特色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學團隊深受啟發和鼓舞,他們致力打造一個醫學與藝術融會貫通的趣味課堂,讓醫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恰是因為藝術的存在,醫學才有了更豐富的人文之美。
將醫學元素浸潤到藝術實踐
醫學治療身體,藝術滋養心靈。
圍繞醫學模式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型的學科變革,湖南醫藥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美育內涵,增強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當前,醫學藝術應用已經延伸到“醫學可視化”,比如動漫、交互設計、軟件、游戲、微電影等,都可以拿來闡述醫學原理,解讀醫學決策,促進醫患溝通,給醫學與藝術的交融提供了廣闊空間。
為此,該校藝術教育教學團隊積極拓展藝術教育實踐教學載體,構建理論、實踐、競賽“三位一體”美育平臺。
2021 年以來,相繼創建“醫學藝術工作室”和“湖醫藝術”公眾號,組建學生藝術實踐社團……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泛在學習”方式,實現了藝術教育的線上線下全覆蓋,多途徑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
藝術美育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湖南醫藥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育人貫穿于藝術教育各環節,不斷豐富具有時代性、思政味的藝術美育形式,培養更多“有溫度的基層健康守護者”。
近三年來,該校藝術教育教學團隊舉辦了“健康中國”主題藝術創作和健康文化攝影展等全校性藝術活動近20 次,累計6000 余人次參加線下藝術實踐,創作500 余個具有“醫學味”的藝術作品,在藝術類競賽、展演中獲省級獎15 項,讓更多醫學生在藝術體驗中走近藝術、愛上藝術,發揮藝術教育潤物無聲的美育作用。
以“醫藝融合”為特征的藝術美育探索,在于提升醫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引導學生“進入的是一個醫學和生命的世界,走出的是一個藝術和美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