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航空”與“航天”這兩個詞匯常被連用,但也要澄清一個常見的誤解:航空航天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兒”,它們在技術領域和應用范圍等方面有著清晰的界限。
關于航空與航天的確切界限,國際上尚未形成統(tǒng)一觀點,但為了確立一個相對通用的標準,國際航空聯合會引入了“卡門線”這一概念。
我們平常乘坐的客機飛行高度是6800-8000 米之間,在對流層和平流層的交界處附近。而在距離地面100 公里的“卡門線”,由于大氣過于稀薄,飛機無法進行正常飛行。所以,卡門線可以認為是大氣層和太空的分界線。
錢學森將“航空、航天、宇航”三個技術名詞的范圍界定為:把在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稱為“航空”;把大氣層以外,太陽系以內的飛行活動稱為“航天”;把飛出太陽系,到廣袤無垠宇宙空間的活動稱為“宇航”。
簡而言之,航空特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無論是否載人。而航天則是指航天器脫離大氣層,進入宇宙空間的航行,也被稱為空間飛行或宇宙航行。
隨著人類對更廣闊空間的渴望與探索,我們的活動范圍從陸地擴展至海洋,再從海洋延伸至大氣層,最終沖破大氣,深入宇宙。這一過程正是人類不斷拓展自身活動邊界的生動寫照。
據中國科普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