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荀東
《大地上的家鄉》是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自然文學大師劉亮程的最新作品。寫作視野從腳下的菜籽溝村,延伸至大美新疆,再擴展到祖國的大地河山,傾情書寫關于生命哲學、自然哲學與大地家鄉的誠摯篇章,以飽蘸愛與慈悲的細膩筆觸,寫遍悠久溫情的世間萬物。
2013 年,劉亮程入住新疆木壘縣菜籽溝村,以一己之力創建新疆首個藝術家村落——菜籽溝,重返晴耕雨讀的田園生活,傾力打造木壘書院,并使其成為絲綢之路上富有活力的書院,以及新疆大地上賦能鄉村振興的文化地標。
與樹對話,凝望一株草,同莊稼人攀談,關心糧食和收成,與騎馬牧羊的少年聊聊天。菜籽溝村堆滿故事,這些飄在空中被人視若尋常又熟視無睹的故事,均收在《大地上的家鄉》這本書里。劉亮程把自己活成一場風,活成這個地方的白天黑夜,最終也活成了自己的家鄉。50 歲出頭,劉亮程決定在天山南麓一個原始村莊落腳,靜心等待老年的到來。這個名叫菜籽溝的小村莊,保留了他兒時的記憶:兩房兩屋散落在小溪和山邊,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一幅山水畫。他深有感觸地寫道:“這里的歲月清晰可數,讓你活得如此明白、如此清靜。我在這個村莊,一歲一歲感受自己的年齡,也在悉心感受天地間萬物的興盛與衰老。我在自己逐漸變得昏花的眼睛中,看到身邊樹葉在老,屋檐的雨滴在老,蟲子在老,天上的云朵在老,刮過山谷的風聲也顯出蒼老,這是與萬物終老一處的大地上的家鄉。”
菜籽溝讓他變得更加安靜,覺得老年怎么來得這么快,一個人變得無所事事的時候就到了老年。“我眼看著自己在一個院子的蟲鳴鳥語中慢慢變老,我本來是在某個小區高樓大廈的陰影中老去的。老是躲不過的,跑到天邊也躲不過去。”
在劉亮程看來,人是跑不出家鄉的。你可以離開家鄉,但是身體中的有些東西永遠被家鄉所塑造。你的眼神,走路的姿勢,長相等,最重要的就是味覺視覺聽覺,所有這些都把一個人牢固地固定在他出生到長大的某一段歲月上,他變成了屬于家鄉的人。
“菜籽溝便是這樣一個我能在恍惚間認作家鄉的村莊,她保留了太多我小時候的村莊記憶。”養雞種菜的生活,也有著時間倒流的意味,家鄉和故鄉,這一刻有了全新的詮釋。他的字里行間,都是對故鄉這座精神家園的守護。“我四處奔波時,家鄉也在流浪。年輕時,或許父母就是家鄉。當他們歸入祖先的厚土,我便成了自己和子孫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