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延峰
寫作素材主要來自日常的生活與閱讀,學會積累素材和運用素材,對寫好一篇作文而言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瑣碎重復,似乎沒有亮點也沒有新意,那么同學們該如何進行日常的素材積累以及轉化運用呢?
筆者現結合自己的日常做法與心得體會,從如何積累素材和如何運用素材兩個方面加以闡述。
只要同學們在生活中葆有熱愛和敏感,一定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現象,如“左撇子”“掃碼”“方言”“繁體字”等等。我們可以選定自己感興趣的現象,然后以該現象為出發點,多維度、多途徑羅列相關情形的素材,并進行相應的解讀,以形成發散式整理。如:

信息化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如果能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某一社會熱點事件進行持續跟進,或許能引發更為深刻的思考和對社會事件更為全面的認識。比如2021年春節時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五福錯字”事件。
[甲]前段時間我部門推出新年禮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受到許多顧客關注和喜愛。其中收錄了“啟功五?!薄R蛭覀儗ㄈ鄙賹iT研究,而啟功先生的書法贗品很多,為確保收字準確,我們特從《啟功書法字匯》(秦永龍、倪文東主編)中選取了五個“?!弊帧=裉煊凶x者向我們反饋產品中有一處錯誤:“啟功五?!敝杏幸粋€為錯字。我們向多位書法專家求證,確認此字為誤收。我們為這次嚴重的工作失誤向各位顧客致以誠摯歉意,并深刻反省。
[乙]繼2月1日晚人文社就五福錯字致歉后,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公眾號2月4日晚再就此事發布文章。其中稱,人文社文創部因為《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新年禮盒的誤字而身處風暴,團隊也做了緊急應對和深刻反省,“我們要堅決杜絕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團隊從啟功書法中選取了一個正確的新“福”字,請工廠和倉庫幫忙,將這批新的“福”字做好替換。改正版的新年禮盒將重新上架。
這兩段文字分別出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官微和中國新聞網的報道。如果同學們只讀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致歉,最多能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若關注媒體對該事件后續報道的話,還會學習到人民文學出版社面對錯誤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然后,綜合相關報道并進行深入思考和延伸解讀。同學們在進行素材整理時,可以用關鍵詞句的形式在積累單上記下思考路徑與心得感受,具體可參考下表:

寫作素材積累單編號:_______人民文學出版社“五福錯字”事件事件起點材料來源人文社官微后續報道中國新聞網主要內容了解事件過程面對錯誤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式深入思考做事不可馬虎需要專業精神勇于承認錯誤積極解決問題延伸解讀書法文化福禍相依信賴品質責任擔當
人們所持的觀點,與自身的經歷、處境、立場等緊密相關,日常生活中如是,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亦如是。
如法國作家大仲馬代表作《基督山伯爵》整本書的最后一句話是瓦朗蒂娜的轉述:“伯爵不是剛剛告訴我們,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囊括在這兩個詞當中嗎:等待和希望!”聯系小說的故事情節,我們不難理解“等待和希望”之于基督山伯爵的重要性。然而這兩個詞囊括的智慧無法在所有人身上應驗,比如意大利作家迪諾·布扎蒂《韃靼人沙漠》的主人公德羅戈中尉。所以當讀完《韃靼人沙漠》后再審視該書腰封上那句“等待也許蘊含著希望,也許只是將絕望不斷推向未來”時,你會因其深刻性和恰切性而感慨。
將這兩句話關聯起來閱讀,你會感受到很強的思辨性,請你聯系作品主要內容與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思考。寫作中若將其作為道理論據時,也需要必要的故事情節作為佐證,因此積累材料時須簡要概括有關的故事內容。如果有可能,最好再從對小說或作家的相關評論中摘抄一些認識。大致樣例如下:

寫作素材積累單編號:_______關于“等待和希望”的思辨材料觀點言論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囊括在這兩個詞當中:等待和希望!材料出處《基督山伯爵》結尾(湖南文藝出版社)等待也許蘊含著希望,也許只是將絕望不斷推向未來?!俄^靼人沙漠》腰封(四川人民出版社)相關內容泰斯因受陷害在死牢里度過了14年時光,成功越獄后找到了法利亞神父的寶藏,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年輕軍官德羅戈到巴斯蒂亞尼城堡服役。滿腔熱情的他希望能夠盡快與韃靼人作戰,證明自己和城堡的價值。然而韃靼人卻一直了無蹤影。在漫漫無期的苦苦等待中,德羅戈的意志和生命被消磨殆盡。相關評論我更愿意把等待稱之為耐心,希望則是目標。要讓希望不僅僅是希望,需要的是主動、積極和耐心。(豆瓣)在單調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有個巨大的機會降臨在面前,如韃靼人沙漠有朝一日冒起的狼煙。有的人為了這個希望,而甘愿等待,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等待,等待了一生。(豆瓣)
朱光潛曾說:“在作文運思時,最重要而且最艱苦的工作不在搜尋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將它們加以選擇與安排,這就等于說,給它們一個完整而有生命的形式。”
作文素材的解讀具有多元性,在寫作不同題目的作文時,可以運用同一素材,只不過關注點或側重點不同而已。那么如何運用寫作素材呢?首先審清作文題中的關鍵詞或主要邏輯,然后與對素材的豐富解讀或關聯思考進行匹配。現以“中國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走低”這一社會現象為例,結合學生的一些作文進行簡要闡述。
寫作任務一:記一次“孝親敬老月”活動
有同學寫在敬老院跟一位阿婆交流的感受。老人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的家庭,小時候飽受性別歧視,老了后因意外失去了獨生兒子,只能在敬老院度過晚年。雖說在敬老院衣食無憂,也有很多老人的陪伴,但從老人的眼神中還是讀出了孤獨的感覺。反思如何從對“孝親敬老”的標簽化理解中,生發出具體可感的現實意義。從生活實際出發,落到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體現出寫作立意的高度。
寫作任務二:成長道路上總會遇到許多問題,有的是個人的困難和煩惱,有的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難題。有些我們已經找到解決之法,有些我們仍在努力探尋中……這段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2021年浙江省溫州市中考作文)
解決什么問題?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性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雖然學生不具備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但對此類問題的關注與積極解決的態度,體現的就是樸素的公民意識。有考生以《猶記慢行人——給市政府的一封信》為題,羅列了當下很多對老人不夠友好的現象,如手機支付、出示各種“碼”才能通行等,然后建議相關部門能夠考慮老人的實際情況,正視這些問題并提出許多具體可行的解決建議,這篇文章極具現實意義,也體現了考生的格局與擔當。
寫作任務三:以“爸爸(媽媽或其他家人),此時此刻我正參加人生中一場重要的考試。人的成長就在一瞬間,而讀懂你,就在那一刻……”開頭,給家人寫一封信,告訴他們,從他們那里得到了教益。(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作文)
給誰寫信?“讀懂”對方的“那一刻”是因為什么?有同學寫父親在“二孩”政策放開時的抉擇。在最好的生育年齡里,即便有來自家庭的壓力,卻因計劃生育政策不能生??僧斦叻砰_時,有很多現實的困境:祖輩因身體原因不能幫忙帶娃,自己因繁忙的工作沒精力撫育,加之女兒的反對,等等,但最后父親還是決定生二胎。從父親的艱難抉擇中,我們讀出了父親在“二孩”政策出臺后的復雜心理,更讀出了一代中國人的真實心聲。作文能從“小我”到“大我”,反映了國人對生育的態度,以及隱藏在態度背后進步的思想和積極的社會責任感。這些于“我”而言就是成長的時刻,也是在“那一刻”獲得的人生教益。
……
當然,一則寫作素材不可能適用于所有作文題目,這就需要多積累一些能多元解讀且能產生共鳴效應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