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我從小對書就有一些偏愛,和家人去親戚家做客,弟弟妹妹總是圍著表姐表弟的玩具玩得不亦樂乎,而我則安靜地待在書房里,品味文字里的美好。從綠意蔥蘢的籬笆小院走進鋼筋水泥圍起來的城市,唯有書香一直是我靈魂上不離不棄的伴侶。
父親是一個鄉村教師,喜歡讀書和看報。家里有一個六層的大書架,擺滿了父親淘來的各種書籍,從朱自清的散文到魯迅的小說,從《簡·愛》到《平凡的世界》,大大小小的書籍如天空的繁星,在書架上閃閃發亮。父親愛書如命,會給每本書包上書皮、寫上名字,每天都會把書架打掃得干干凈凈,父親常說:“書籍給我們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對每一本書,我們都要心存敬畏,干凈和認真地去閱讀,是對一本書最好的敬意?!?/p>
為了培養我閱讀的好習慣,父親為我整理出一層書架,專門存放兒童讀物,而那一層的高度正好與我身高相等,我一伸手就能輕易拿到想閱讀的書籍。我剛開始閱讀的書籍只是簡簡單單的連環畫和故事書,慢慢地,我不再滿足于閱讀兒童讀物,開始關注起放在書架上面幾層的大部頭的小說、散文……于是父親就把書架上面幾層的書籍按照閱讀年齡分好了類別,并對我說:“別著急,一層層地讀,如果下面這層是一滴水,那么最上面的一層就是一條河。你是一塊海綿,吸收知識是好的,但是要懂得適度?!?/p>
父親常說:“知識是無價的,它帶給你的財富不能用金錢去衡量。書籍是最有耐心的、最能忍耐的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買回自己喜歡的書,其實也是在為自己找一個可以相伴終身的朋友?!?/p>
那些書籍精美的裝幀、貼心的欄目、精致的文字,尤其是和我同齡的那些小作者妙筆生花的文字都走進了我的內心。我特別激動,希望我的文字也可以變成鉛字,登上雜志和報紙,成為其他同齡人羨慕的對象。
在我的記憶里,閱讀、寫日記似乎貫穿了我的整個青春時期,每當翻看散發著墨香的新雜志、新報紙時,我的內心都充滿了悸動。與文字的親密接觸開啟了我對寫作的渴望,除了認真閱讀那些文字之外,我也開始在日記本上記錄自己的喜怒哀樂,模仿那些小作者記錄生活中的真善美。慢慢地,我的文筆越來越好,寫的作文常常被老師當作范文,而那些課外讀物也成了我課余飯后的好朋友。它們的思想性、藝術性、哲理性讓我的文學夢想生根發芽。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喜歡與書香相伴的日子,文字里潛藏的魅力像決堤的河流,淹沒了我所有的不快樂和煩惱。我讀兒童讀物,感受字里行間奇妙的幻想;我讀名家巨著,感受來自天地之間的大善大美;我讀詩歌,喜歡抑揚頓挫的節奏;我讀散文,喜歡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細膩和美好。在書籍的世界里,我學會了與李白同飲,與雨果暢談,與大自然席地而坐,也學會了把一些情緒寫進日記本。
書是智慧的源泉,書香是飛翔的蝴蝶,書帶給我美好和快樂,也帶給我源源不斷的知識。從小時候的連環畫到高中時候的小說,然后到大學以后的三毛、席慕蓉,再到工作以后的雪小禪、白落梅,一路走來,書香相伴,它是我的知己,是我的朋友,它賦予了時間芬芳,也賦予了我前進道路上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