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運華
你見過怎樣的中國?當火紅的太陽躍出東海的碧波,霞光萬丈照耀著大地時,呼倫貝爾大草原依然繁星閃爍;當北方還是銀裝素裹時,南方早已是桃紅柳綠。祖國這么大,我要去看看……
當新春的符號點亮古北京中軸,當數字科技注入百年老街,當年味福禮匯聚在正陽門上,我從南來到北,帶著全家在北京中軸線上過大年。
1
沿前門大街一路向南,我們走進明清歷史商業街,感受中國古代“前朝后市”的營城理念,傾聽稻香村、同升和、同仁堂等中華老字號的品牌故事。
來北京游玩,要想感受地道的京味,就必須來前門大街打卡:箭樓、百年有軌鐺鐺車、鮮魚口老字號美食街、南曉順胡同書香事業閱讀街區、新潮胡同古建文物探訪區、大柵欄民俗街……這么多的古跡,總有一個會讓你流連忘返。
我們一路漫不經心地欣賞著霓虹燈映照下的夜景,我驚覺:怎么總是走進和吃有關的商鋪?原來,小外甥女在前面引路,她“別有用心”地專挑食品店鋪鉆,這個小“吃貨”,讓幾個大人跟在她后面,大袋小包地提著食品盒。
還別說,老字號店里的小吃就是好吃。香甜入心、入口綿軟、豆香餡甜的“驢打滾”,香酥可口、細絲萬縷的“龍須酥”,“宮廷香酥牛肉餅”也稱千層牛肉餅,已有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詩《寄胡麻餅與楊萬州》,詩中的“胡麻餅”指的就是現在的香酥牛肉餅。而懷舊零食“捶糖幫”牛軋糖、黑糖、泉水桂花糕,則讓我們不禁“舉頭吃塊糖,低頭思故鄉”。
在前門大街的各種小吃中,賣炸糕的技術含量不算高,賣相也不算最好,但黃澄澄的、油汪汪的、香噴噴的炸糕饞倒了不少“吃貨”,手藝人解饞、解餓的本領可謂獨一門。
逛了幾家傳統小吃店,嘴上抹得油亮亮,肚子里也塞得滿滿的,手里沉甸甸的,我便想打道回府。小外甥女眼尖,老遠就看見一家塑泥像館,吵鬧著要進去玩泥巴。
“塑泥像”的傳統手藝人是受人尊重的藝人之一,他們以手為筆,以泥為墨,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詮釋著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館內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讓人感受到這種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形式的無窮魅力。
老北京的傳統技藝為市井繁華的南中軸文化增色不少。置身其中,我們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味蕾刺激和視覺沖擊。
2
來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去了天壇。我是一個建筑人,對天壇的雄偉氣勢心領神會。天壇是建筑和景觀設計中的杰作,樸素而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文明的一種極其重要的宇宙觀。
天壇的建造是古人對天的認知和辯證思考的反映,對中華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構建了幾千年華夏民族的認知形態、生存哲學和價值體系,并在明清時期積淀成北京天壇堅實的文化內核。
天壇的歷史演變是北京城市發展、中國時代變革的縮影。天壇的發展歷程銘刻著中華文化的記憶,承載著燦爛的華夏文明。如今的天壇是架起古老與現代的文化橋梁,成為國家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
漫步在天壇公園,我欣賞著每棟建筑物,并留意它的結構和尺寸。其圜丘的臺階,各層臺面石和石欄板的數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數,以應“九重天”。從壇壝制度到數理變化,圜丘無不體現了上下四方、天宇無限的古代空間概念。
祈年殿是現代僅存的、保存完好的古明堂式建筑,它從柱子到空間的數理變化,體現了古代農歷的年、月、日、時的時間單元,再利用圓形建筑體現時間的回環往復,在一座具體的建筑上展現了古往今來永無止境的時間體系。
皇穹宇的木構架是按照“天穹隆而周乎下”的思想設計的。大殿由內外兩環各八根大柱支撐,象征地與天的連接。地面以中間圓石為中心,第一層環砌八塊青石,向外每層按八的倍數遞增,環鋪九層,共鋪石板三百六十塊,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這些數字就是古人對“天”認知的具象化。殿內木構架在檐、金柱頂之間設鎏金斗拱,檐外水平構作疊壘,檐內斜向構件“挑斡”聯系內部屋架,不僅體現了天的穹隆形象,還保證了建筑結構穩固,設計科學精巧,建筑制作難度大,就是放到現在也是一個艱巨的項目。
春秋流轉,在當代,作為世界遺產和中華文明的象征,天壇延續了歷史文脈,傳承了文化精髓,又體現著現代文明的魅力,在文化自主、首都建設、國際交往中發揮著“金名片”作用。
3
正月十一,我們計劃好去天安門廣場、故宮和恭王府游玩。
走出賓館大門,就是蔡家胡同。凜冽刺骨的寒風迎面扇了過來,我打了個寒戰。我是做建筑工程的,知道巷道、胡同等狹窄的空間會讓風速加快,從而形成強風。這就是所謂的“狹管效應”。
我縮起脖子,戴好帽子,一路小跑地逃離胡同,來到前門大街。雪后的前門大街兩旁的樹木掛滿了晶瑩剔透的雪花,街道上仿佛披上了一層潔白的絨布。在靜寂的街道上,我獨自踏雪而行,腳下的積雪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四周一片銀白,就像置身在一個純凈無瑕的童話世界。
在清晨的陽光下,我眺望遠處的箭樓,看到箭樓的橫梁下掛滿了長短不一的冰凌,陽光透過冰凌,映射出一道道絢麗的光芒,令人仿佛來到神話里的水晶宮。
我怎么能錯過如此美妙的雪景呢?我一路小跑地趕回賓館,催促家人趕快起床、洗漱、吃早點,往紫禁城出發,去欣賞白雪皚皚的北京城。
來到天安門,登上城樓,我們舉目遠眺:古老的胡同、莊重的故宮、繁華的天安門廣場,都在雪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靜謐和美麗。一陣風過,吹散了樹枝上的積雪,那漫天飛舞的雪花給這座美麗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分靈動和生機。
小外甥女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雪,她就像一只撒歡的小鹿,在雪地里跳,在雪地里滾,她還和陌生的孩子一起打雪仗、堆雪人,盡情享受北京的雪帶來的歡樂。那一刻,雪不再是寒冷的象征,而是連接人們心靈的紐帶,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受到溫馨和喜悅。這些瞬間雖然短暫,卻能在她幼小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成為長大后高歌《我愛北京天安門》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