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萬杰
1947年,菲利普·華萊士計算出石墨烯中電子運動情況。很多科學家意識到,可以分離出單層石墨烯,這樣有利于測量其中的電子運動狀況,從而應用到電池上,讓充電迅速完成。
可是要得到單層石墨烯談何容易,很多科學家為此研究了一生,也沒有得到。從此,得到單層石墨烯成為科學難題。
一直到安德烈·海姆的出現,他首先想到切割法,但是無論怎么切割石墨烯,通過顯微鏡觀察,石墨烯也會達到上萬層。他又想到研磨法,雖然石墨烯層數少了,但是也達到上千層。安德烈·海姆又想到很多辦法,可是石墨烯最少的也是幾百層。就這樣,安德烈·海姆用了15年時間,用了上百噸石墨烯,可什么也沒得到。
朋友都勸安德烈·海姆放棄,但安德烈·海姆不為所動,他堅信自己會成功,只是方法不對。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他看到有的學生在紙上寫錯了題,就用膠帶把字粘掉。
安德烈·海姆眼前一亮,他心想:能不能用膠帶粘石墨烯?想到這里,安德烈·海姆立刻動手,反復用膠帶粘石墨烯,多層石墨烯被第一層膠帶粘走,然后用膠帶粘第一層膠帶,石墨烯變薄了,再用第三層膠帶粘第二層。以此類推下去,他最終得到單層石墨烯。
因為得到單層石墨烯,安德烈·海姆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大家把安德烈·海姆用膠帶粘石墨烯得諾貝爾獎,認為是最簡單的獲獎。面對采訪時,安德烈·海姆感嘆地說:“大家只記住了我用膠帶粘石墨烯,而忘了我為此用了十六年時間和上百噸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