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燕娜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五六月時,江南地區進入陰雨連綿的黃梅時節,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此起彼伏的蛙鳴。詩人約客下棋,卻因梅雨阻滯,直至半夜,依然久候不至,不知不覺,燈花落盡,心中悵然。
江南梅子五月熟,梅子黃時雨。而嶺南部分地區春早,四月,梅子便熟了。
青梅花在寒冬綻放,葉子落完,只剩遒勁的枝干。白色的花朵綴滿山野,清香涌動,鋪滿山川原野。大約雨水前后,梅子便已青如豆。清明時節,杜鵑綻放,梅子蒼翠飽滿,青中透白,預示著差不多可以采摘了。掃山行人渴了,便隨手摘上兩顆梅子,梅子生津止渴,回甘如怡。
梅子青時節,嶺南也家家雨。似乎只要梅子一熟,雨便要落下來。
梅子的好,因它帶著希望與詩意,無論開花還是結果,總是這般惹人心動。但于種梅人而言,梅子的詩意背后卻帶著幾許酸澀。在童年記憶里,那些以梅為生的歲月總是帶著苦楚。青梅的豐歉,價格的高低,關系著種梅家庭一年收成的好壞,甚至關聯著一個孩子的學業前途。對梅子寄予的希望,就能看出青梅對一個農村家庭的重要程度。
梅樹種在山中,梅花高雅馨香,梅子卻往往卑微如塵埃。青梅多產,掛滿枝頭的梅子常把樹枝壓彎,而多產時也是其價廉時。春雨時節,雨中摘梅,看似詩意朦朧,卻是累人的艱辛。
剛摘下的梅子奇酸,并不適合當成日常水果食用,人們會將它們腌制成話梅、蜜餞等干果。人們采來販賣的是上品青梅,挑選出來的次品則帶回家泡成青梅酒。小時候讀《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我不解,何以用青梅煮酒?青梅煮出來的酒又是什么味道?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盤置青梅,一樽煮酒,而非和酒同煮。
除了泡酒,潮汕人還習慣將青梅加鹽裝入罐中簡單腌制,制成不可或缺的生活副食。用腌制的酸梅泡水,可以消食解膩。酷暑時節,在山間勞作的休息間隙,泡上一杯青梅水,能清熱解暑,醒腦提神,還能補充電解質。
腌制的酸梅還是一種奇妙的調味品。潮汕地區依山傍海,盛產海鮮,潮汕人吃海鮮魚類,喜清淡原味,蒸煮時常用酸梅搭配鯽魚、泥猛、海鯔魚等魚類一起蒸煮,鮮美開胃。酸梅蒸煮魚的做法簡單,水開后,放魚,將酸梅擠開放入,再加入生姜、醬油、油、鹽等調味品,還可放入幾片肥肉,增加魚的油香,出鍋前撒上本地的小芹菜,就是一道潮汕特色佳肴。腌梅的酸不僅能夠為魚肉提鮮,還能去腥,令人愛不釋口。
梅子青時,已至暮春夏初。春光的流逝,常引得愛春之人感傷,私以為,寫得最好的當數張先的《千秋歲·數聲鶗鴂》:“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鶗鴂聲悲,芳菲將盡,悲歡合離無限事,都付與流逝的春光。無論愛梅、惜梅、怨梅,皆是心中愛之深,情之切。
而青梅依舊,寒冬綻放,初春結果,暮春成熟。年年歲歲梅相似。
臺詞
這個世界接下來會變得美好還是丑陋,都掌握在你的手中。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獲得了第96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被稱為是宮崎駿的“人生電影”,講述少年遇見一只神秘的蒼鷺,由此展開自己的人生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