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元
決定考研是從課堂上的一個瞬間開始的。在某節課上,我看著在講臺上侃侃而談的教授,聽他講學術,談論對各種問題的看法,突然覺得考研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那就勇敢去做吧,我對自己說。從確定專業到確定院校,一切都順利得不可思議,好像這本就是我該走的路一樣。對我來說,考研就像一場未知的長途旅行,我確定了終點,但對旅程中要面對的問題一無所知。
向未知探索的人不能僅僅止于言語,所以我開始在網上查找資料,也詢問了有經驗的學姐,總結了一些方法,且斗志滿滿,認為自己一定沒問題。但很快我就發現,那些方法根本不適合我,每個人的基礎與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差別,同樣的方法用在我身上效率并不高,于是我開始尋找新的方法。考研分為好幾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中,不論是學習方法還是心態,都要進行調整,我開始明白無數次的推翻與重建是考研的必經之路。過中秋節的時候,我對著月亮許愿,希望一切美滿,圓如銀盤。
考研比我想象中難得多,不僅在于題目和知識的難度,更在于我需要時刻關注自己。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時,就意味著我對外界的感知減弱了。在那段時間里,我幾乎斷掉了所有社交,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有永遠看不完的書和永遠刷不完的題。也許是投入的成本太大,我把考研看得越來越重,我覺得如果這次考研失敗了,我就對不起自己的努力與堅持,甚至也代表了一種不圓滿。我希望自己可以把學過的知識都記牢,也渴望做題時的正確率越來越高。為了這份圓滿,我就像一個刻薄的商人,開始壓榨自己,一點點地堆積壓力,我開始變得疲憊不堪,但又不敢給自己放哪怕一天的假,就算偶爾休息時,腦子里也在想書里的內容,好像只有這樣,這一天才算圓滿。
人需要有一些鈍感力,但那時我把鈍感力都留給了外界,忘了留一些給自己。我拒絕一切會讓我精力分散的消息,但這也意味著我會隔絕一些溫暖的愛與陪伴。在那段時間里,我就像一個封閉式的矛盾體,表面看著十分平靜,但內里全是尖刺,我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同時又對低下的學習效率感到生氣。在這段旅程中,我已經從一個信心滿滿的斗士變成一個疲憊不堪的路人。我開始把自己當初的勇氣看成盲目,對投入與付出產生了極大的負面情緒,我既害怕又恐慌,沒有辦法接受一點不好的消息,結果為了填補內心的恐慌,我開始持續內耗。
我被自己壓垮了,這在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我一直把考研視為對手,但最大的對手其實是自己。那時候已經是冬天了,天黑得早,亮得晚,我抱著學習資料回來,覺得天好像再也不會亮起來了,我如同一截枯木,在寒冬中期待春天的降臨。在那段時間里,我的眼睛里藏著最大的秘密,它像一片深邃的海,有潮起潮落。
冬天很冷,自習室里溫暖如春,而我也在情緒的黑暗中摸索到一絲光亮。在翻找手機上的資料時,我無意中點開了一個相冊,相冊里只有一張照片,是月亮,既不是圓月,又不是明月,而是輕輕淺淺的一彎上弦月,皎潔又柔軟,靜靜地躺在相冊里。我一下子怔住了,因為我已經好久沒看過月亮了。
那張照片是我在一個匆匆忙忙的晚自習上拍的。那天大家都在往教室趕,我也不例外,但看到天上的月亮,它是那么漂亮,我忍不住停下來看了看。這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久到我已經不記得月亮不僅有圓滿的樣子,還有缺憾的時候。我在考研的路上獨自走著,只顧看腳下的路,從來沒抬頭看過月亮。我希望自己可以一次上岸,不辜負努力,有個圓滿的結果,卻忘記我也見過月亮不圓滿的樣子,并且為它停下過腳步。我愛過月亮的各種樣子,卻不允許自己如同月亮一樣有陰晴圓缺。
眼睛承載的秘密太多了,讓海水變得洶涌澎湃,枯木逢春好像就是一瞬間的事情。我跑出自習室,但這次不是我一個人,還有月亮陪著我。考研是一段旅程,并不等同于我的整個人生,我選擇踏上這段旅程,而且沒有中途放棄,已經是一個勇士了。對人生來說,圓滿不是唯一的答案,人生當如月亮,陰晴圓缺都很好。
請你如同愛月亮陰晴圓缺的樣子一般,愛你自己,也愛你的人生。
那張上弦月的照片被我設置為手機壁紙,陪伴我到考研結束。考研的那幾天下雪了,最后一科考試結束,我走出考場,天微微發亮,明明是太陽下山的天色,我卻覺得像清晨太陽要升起的樣子。太陽要升起了,月亮就不會出現了。
不過沒關系,我把月亮的樣子印在了心里。一年四季,月亮圓滿的日子其實也只有那幾天,就像人生不可能事事完美,但是不管怎樣,月亮永遠是月亮,就像我永遠是我。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關系與國際事務專業2020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