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分析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特點和難點的基礎上,從景觀與城市文化相結合、與城市發展相結合、與裝飾元素相結合、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四個方面提出了成都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策略。
關鍵詞:道路園林; 景觀設計; 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城市發展過程中,隨著道路歷程的增長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道路景觀的要求也就不斷提升,需要結合城市的發展實際對道路的景觀進行改造,增強道路的景觀性。由于城市道路系統途徑大量的建筑以及城市各個角落,景觀設計需要兼顧多方面的內容,要在保證道路質量和道路通行的基礎上合理進行景觀設計,再加上景觀設計一般為植被和花草,對環境要求較高,難度較大。本文以成都道路園林景觀實例入手,淺談其設計策略。
1道路園林景觀設計概述
道路園林景觀設計是指對城市道路進行景觀綠化和美化設計,突出綠色環境和人文特色,提升道路的景觀品質和城市形象。現階段的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主要包括綠化設計、形狀和材質設計、照明設計、設施和裝飾物設置、文化與歷史融合以及可持續性考慮等。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可以提升城市道路的美觀度,還能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體驗。因此,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為城市營造宜居宜人的環境。
2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的特點及難點
2.1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特點
針對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來說,要想保證其質量,還需對其特點進行研究,并且結合特點作好道路園林景觀設計。
(1)綠化裝飾。道路園林景觀注重在道路的兩側或中央設置綠化帶或綠化隔離帶,植被豐富、種類多樣。通過植物的選擇和布置,創造出宜人的綠色環境,為城市道路增添自然之美。
(2)視覺引導。通過道路園林景觀的設計,能夠引導人們的視線,給予人們美的享受和方向感。例如,在道路的遠處設置引人注目的裝飾物或景點,引導人們的目光,增加景觀的層次感和深度感。
(3)空間分隔。道路園林景觀通過綠化帶和裝飾物的設置,將道路空間分隔開來,形成獨立的景觀空間。這樣可以起到隔離交通噪音和尾氣的作用,同時為行人和駕駛員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綠色的環境。
(4)美化道路。道路園林景觀以美化道路為目的,將枯燥的城市道路轉變為具有藝術感和觀賞性的景觀。通過綠化、照明、裝飾等手段,提升道路的美觀度和吸引力,使之成為城市的亮點和特色。
(5)環保可持續。道路園林景觀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采用生態友好的設計理念和綠色建材,減少對環境的負荷。同時,注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推廣植物的節水澆灌技術,提高道路綠化的生態效益。
2.2道路園林景觀設計難點
道路園林景觀涉及道路的整個體系,景觀設計需要兼顧多方面的內容,存在如下設計難點:
(1)空間限制,道路通常是線形的狹窄空間,需要在有限的道路空間中進行景觀設計。這意味著需要充分利用空間,創造多樣化的景觀效果,同時不影響行人和車輛的通行。
(2)交通安全,道路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考慮到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的順暢性。設計師需要在美化道路的同時,保持道路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確保視野通暢,避免對交通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3)植被選擇,選擇適合道路環境的植物種類是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的重點難點。不僅需要考慮植物對空氣質量、土壤條件、陽光照射和道路養護等方面的適應性,還需要考慮植物對行車安全的影響。同時,植物的選擇還要考慮到四季景觀效果,確保道路長年綠意盎然。
(4)維護管理,道路園林景觀需要進行定期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景觀效果。考慮到維護的成本和人力資源限制,需要選擇適合維護管理的植物品種和材料,制定科學的養護計劃,確保景觀長久穩定。
(5)水資源管理,道路園林景觀設計需要合理利用水資源,考慮到道路排水和雨水收集利用等問題[1]。需要在水資源管理方面探索新的技術和方法,減少水浪費,同時保證植物的水分供應。
(6)文化融入,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要充分融入當地的文化和歷史特色。需要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統,將其巧妙地融入到景觀設計中,既凸顯獨特性,又符合當地文脈。面對以上這些設計難點,設計師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綜合考慮交通、安全、美觀和可持續發展等因素。與相關專業人員緊密合作,進行全面的規劃和設計,才能夠創造出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的道路園林景觀。
3成都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策略
3.1景觀與城市文化相結合
現階段道路設計中,不僅需要兼顧道路的景觀設計,還需要將景觀合理地融入到街道本身的文化氛圍中,更好地發揮道路功能。就以成都春熙路為例,成都遠洋太古里位于春熙路地鐵站,盡享優越交通和人流優勢,毗鄰的千年古剎大慈寺更為其增添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韻味。大慈寺又名“古大圣慈寺”,始建于魏晉年間,在唐宋時期達到極盛,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公元622年,三藏法師玄奘在此受具足戒。所以大慈寺的景觀設計還需要從文化保護方面入手。為了保證大慈寺的環境,施工要注重養護工作,全面管控選苗、運輸檢測等工作。綜合內外部各項因素,定期進行施肥、病蟲害處理、合理化的澆灌措施等,讓植物的存活率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還需要結合大慈寺的實際需要合理融入東方元素,在保證環境的同時凸顯大慈寺文化。
3.2景觀與城市發展相結合
道路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需要將景觀園林與城市發展需要相結合。近年來,成都在公園城市建設和管理上重拳出擊,幾年來新建了大熊貓基地三期、金沙遺址公園、國色天鄉、三圣花鄉、成都歡樂谷等公園。最近還啟動了十陵公園、鳳凰山公園等的建設,需要結合公園城市的發展需要進行道路設計。比如,近年來,新津堅持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引領,以TOD理念優化城市交通路網,推動交通事業發展與公園城市建設相融互促,全域形成“一城兩園一區”產城融合發展格局,積極推動數字賦能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活,探索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持續做優做強公園城市核心功能、基本功能、特色功能。
3.3與裝飾元素相結合
在道路的沿線或中央增加裝飾元素,如雕塑、水景、雕刻墻面等,以營造豐富多樣的景觀效果。這些裝飾元素可以融入成都當地文化特色,提升道路的藝術感和品位。在雕塑方面,在道路沿線或中央增加雕塑,展示藝術和文化元素。根據主題和風格選擇適宜的雕塑作品,既能提升道路的美觀度,又能強化區域文化特色。比如橋梁設計環節,五岔子大橋位于成都市高新區南部園區錦江沿線,是連接高新區桂溪和中和街道的重要慢行橋梁,總面積4 180 m2。采用了鋼箱梁加鋼箱拱的結構形式,為市政人行橋,即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設計創意來自于“無限之環”——莫比烏斯環的概念,把四維空間中才存在的無限形態,抽象設計到三維空間中,形成了數學中無窮大的符號形象,這個形象代表著橋梁所在的高新區無限的發展可能。
3.4與經濟發展相結合
道路景觀設計還需結合實際發展需要將其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并且通過合理的設計建立起專業的經濟道路圈。比如溫江“北林”區域建設綠道的目的主要是串聯作用,建設生態旅游環線綠道和主要特色支線,就是為實現重大產業、歷史文化景點與綠道的有效接駁。相關人員按照“農創融合、農旅融合、農養融合”的思路,圍繞綠道主軸,綠道逐漸將生態、產業、文旅串聯成線,打造農商文旅體養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以溫江為例,溫江是全國四大花木產業基地之一,綠道建設為溫江花卉產業帶來轉型機遇,大部分企業將自己的種植基地打造成園林休閑養生和旅游觀光景點,眾多旅游鏈串在一起,聚集了人氣,形成了品牌,也提升了產業附加值。溫江緊緊圍繞“三醫兩養一高地”產業定位,利用綠道沿線可建設用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大力培育和引進面向高端、業主自持的養生養老項目,通過以上改造策略,道路園林景觀可以實現從單調的交通空間向美觀、宜居、具有文化內涵和活力的城市景觀空間的轉變[2]。
4結束語
城市園林景觀施工以及道路綠化養護工作的開展符合當前的生態文明理念,對于城市的生態建設以及綠色中國建設的推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綠化建設需要有恰當的方法,目前,新技術和新工藝層出不窮,需要結合道路園林景觀改造的實際需要制定各種手段,并且通過專業的管理規范對改造全程進行控制,保證改造作業的順利落實。而且城市園林景觀改造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宜居舒適,而不是突兀的造景,這就需要設計師對城市的人文、歷史、風貌,以及特定的打造街區有很深入地了解。其中的點睛之筆往往是單調的線形道路上的幾處不經意的節點,也許是街角的一處三角梅、藍花楹,烈日中恣意綻放的生機蓬勃之美讓人駐足流連;也許是高樓林立中掩映的幽靜寺院,車水馬龍與晨鐘暮鼓相伴;還可以是小街拐角的壩壩茶館,沿街叫賣聲混合著蓋碗茶的茶香,向過往的人們展示著什么叫生活。
參考文獻
[1]趙婕. 城市街道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研究[C]//北京中外視覺藝術院,成都蓉城美術館,中國創意同盟網.中國創意設計年鑒·2020-2021論文集.中國創意設計年鑒·2020-2021論文集,2022:500-505.
[2]曾憲榮,江曉鈺,任飛,等.江南園林造園手法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中的應用——以金義都市新區景觀綠化工程為例[J].浙江園林,2020(2):58-62.
[3]張曉芬.基于地方城市特色的市政道路園林景觀改造與工程管理研究——以里水鎮鹽南線大甘路口-五星路口市政綠化優化提升工程為例[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20):187-188.
[4]王俊俊,李光耀,程朝霞,等.關公文化在園林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以運城市關公圣像景區道路景觀設計為例[J].現代園藝,2021,44(17):94-96.
[5]黃安文,林立,秦坤蓉,等.融合服務功能的道路綠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以自貢市城市建成區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3(6):178-186.
[作者簡介]林春怡(1973—),女,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橋梁與景觀綠化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