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投河南工程運維有限公司 廖 遠
目前,智慧能源市場具有空間大(萬億級規模)、需求緊迫(缺少專業化公司)、藍海市場(滲透率低)等特點。隨之而來的能源領域的新技術應運而生[1]。其中,綜合智慧微網技術是我國發展清潔能源、保證電網安全可靠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研究討論了一種綜合智慧微網技術在某項目具體場景中的應用。
依托集團公司天樞體系的“云網邊端”,云為天樞云,網為安全可靠的網絡通道,邊為天樞一號,端為能源終端。以天樞體系構建能源網,融合社群網、聯通政務網,實現三網融合戰略落地。
第一,構建智慧物聯體系,支撐新型產業數字化建設:形成“云—網—邊—端”的能源工業互聯網架構,促進產業融合,為各單位上云用數賦能。
第二,以客戶為中心,形成智慧能源服務新生態:以客戶為中心,提供端到端的智能化服務,實現能源需求客戶、能源供給客戶、三網融合客戶之間供需融合,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生態。
第三,數據驅動,開拓新場景,實現新價值:深挖政務網、社群網用能場景,與能源網產生化學反應,創造三網融合新價值。
三網融合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三網融合總體架構圖
本項目規劃建設123.4134MW 分布式光伏,包含農戶、一般工商業、綜合智慧能源等多種供能形式,首次將綜合智慧微網應用到三網融合(能源網、社群網、政務網)項目中。系統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綜合智慧微網系統架構圖
模式1:陽光充足時,光伏發電系統滿負載發電,發電優先保證“能源e 站”負載,同時可供儲能充電、其余交直流負載和余電上網。
模式2:光伏發電能力不足,儲能介入配合光伏優先保證“能源e 站”負載用電,其余負載由市電保證供電。
模式3:夜間光伏無發電,由儲能和電網共同保證“能源e 站”負載用電,其余負載由市電保證供電。
模式4:夜間光伏無發電,儲能電量放凈,由市電保證“能源e 站”負載和其余負載用電。
模式1:當陽光充足,負載較小時,系統調度側限制光伏發電,光伏發電系統按調度指令并網發電,多余發電能力向儲能充電。
模式2:當陽光充足,負載較大時,系統調度側不限制光伏發電,光伏發電系統并網滿發,發電可同時供“能源e 站”負載、儲能,以及其余交直流負載。
模式3:夜間或發電能力低于調度指令的情況下,儲能系統放電并網,優先保證“能源e 站”用電。
本項目以“發電供能收益+返點分享收益”為主要盈利模式。以分布式光伏、零碳智慧民宿、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充電、源網荷儲交直流智慧微網等能源網供能設施為基礎,獲取發電供能收益,保障項目的基本收益。用戶需在三網融合平臺注冊使用上述設施,以此擴大能源網用戶數量,擴充三網融合用戶群體。同時,積極服務政府和當地企業單位,與政府文明積分、企業生態橋工程相結合,構建數字化會員積分體系。此外,在鄉村“能源e站”、三網融合平臺等預留廣告空間,通過廣告宣傳獲取額外收益。
第一,“源網荷儲”交直流智慧微網設備定制化開發,打通交直流微網推廣的關鍵障礙。
第二,創新網絡架構,實現綠電和市電的強制分離,確保綠電定點定向投放,提高綠電使用比例,助力打造零碳電廠。
第三,光伏發電以直流直接入網,不經交流變換和變壓器環節,降低了工程投資和運行損耗。
第四, 與母公司集控平臺結合,實現集中管理、遠程可測,并預留后期遠程可控條件。
第五,滿足各種場景下的系統穩定運行。
第六,創新調控策略,具備黑啟動能力,實現孤網運行,大幅提高供電可靠性。
第七,引入直流可調負荷,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和調節能力。
V2G 充電樁把電動汽車作為流動儲能嘗試應用到本項目,白天光照充足時,由光伏發電為電動汽車充電,夜間光伏無發電時,由電動汽車放電至電網,作為儲能容量的補充,有效提高供電時長。
隨著項目所在地區綜合智慧微網開發場景的增多,通過導線將各個場景直流側DC750V 母線進行互聯,形成低壓側柔直互聯網,各個場景接入的光伏和儲能等電源形成共享及互補,提高綠電就地消納,有效提高微電網可靠性和可調節性,最終形成綜合智慧零碳電廠區域運營單元。
本項目為首個打通“三網融合”農產品、特色工藝品上行通道的項目,通過數智化運營平臺,實現商品的宣傳推廣、下單購買、貨品配送,提高農產品上行各環節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使農戶能夠增收節支,實現共同富裕。依托農產品上行惠農政策,使更多農戶加入“三網融合”,獲取縣域市場資源,收集用戶信息,獲得引流收益和銷售返點。
未來在一些典型區域和場景、工業園區、數據中心等推廣基于“源網荷儲”的綜合智慧微網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通過改變交直流電網的電壓等級(如AC10kV、DC±10kV)可以接入更大規模的分布式電源及用戶側儲能,建立基于“源網荷儲”的大規模智能交直流供電網絡,滿足更多的應用場景。
第一,在光資源豐富而本地無法消納地區,綜合智慧微網可與大中型用電企業配套建設,如新能源直流制氫等,不僅可消納豐富的光資源,也能減少碳排量。
第二,季節性缺電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夏季高溫天氣經常用電緊張,有時不得不拉閘限電,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而夏季光資源豐富,綜合智慧微網可提供大量清潔能源,為企業正常運營保駕護航。
第三,電網薄弱的偏遠地區,由于輕載、長距離輸送線路引起充電功率過剩,系統整體電壓偏高,調壓困難,在主干線路發生故障或檢修情況下,將導致停電,供電可靠性低,影響正常生產、生活用電。綜合智慧微網不僅能有效利用附近光資源,降低對電網的依賴,提高供電可靠性,也可改善電能質量,為正常生產生活提供保障。
第四,白天負荷重,夜晚負荷輕的場所,如充電站、高鐵站、旅游名勝景區、高新技術園區等,該類場所用電負荷特性與光伏發電特性較為吻合,宜優先推廣。
第五,對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場所,如機場、冷庫、中大型醫院、超高層建筑等,綜合智慧微網在提供光伏電能的同時,儲能部分還可以作為備用電源,增強供電可靠性。
第六,推廣鄉村“能源e 站”,打造新能源利用和增值服務實體物理展示空間,以鄉村“能源e 站”智慧大屏、健康一體機、V2G 充電樁等交直流配套設備為載體,實現光伏報裝、積分排名、綠能積分商品兌換、線上購物、寄存快遞、健康監測、就醫購藥等便民服務,營造數字黨建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空間載體,為政府帶動區域經濟效應、增加就業崗位、聯通各鄉鎮集體,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第七,提升鄉村數智化治理服務。在各地區縣域光伏市場開發場景中,通過為政府提供鄉村數智化治理服務,優化智慧治理,幫助提升數智化基層治理水平,聯通政府,實現雙向引流,進一步提升縣域市場開發能力。
第一,本項目綜合智慧微網的設計團隊、平臺開發團隊、互聯網企業團隊、商業模式研究團隊配合不夠緊密,仍需磨合。需要進一步加強團隊之間的銜接配合,明確各方工作范圍,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派專人專班駐守現場,推動示范項目落地。
第二,綜合智慧微網在面對不同的應用場景、不同的用戶需求時,會有不同的運行策略,會使微網的系統架構、設備選擇發生變化。需要根據具體的項目具體分析。
第三,國內綜合智慧微網系統起步較晚,低壓直流設備相對于交流設備來說,標準化程度低,生產廠家少,不同廠家對于同一方案的設備配置不同。需要以項目控制策略和要實現的功能為主導,讓廠家配合方案,而不是方案配合廠家。
第一,通過該項目“示范引領、試點先行”進一步促進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加快培育“三網融合”生態,引導“三網融合”新模式、新業態落地實施。快速落地“三網融合”運營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企業特色價值倍增體系,實現自身企業價值。打造“三網融合”企地合作的“金招牌”,為企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徑。
第二,本項目以分布式光伏為主,按照火電煤耗(標準煤)每度電耗煤304.9g,建設投運25年共可節約標準煤約1262784.4t、可減少NOx 排放量約741.4t、減少SO2排放量約662.7t、減少CO2排放量約3445839.9t,對減輕環境污染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三,本項目是跨界融合的戰略性探索,是令人充滿期待的嶄新起點。通過技術集成、創新商業模式、豐富服務功能、提升居民體驗,進一步協同推進農村能源革命和鄉村振興戰略,通過“能源+”新業態綜合創造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