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凱里供電局 潘 宏 狄黔江 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凱里黃平供電局 王 麗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綠色節能環保戰略,堅持旗幟鮮明、團結各方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其中,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占據重要地位。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既能保護生態環境、防控生態污染,也能保障我國國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電網企業重塑發展目標、重定發展計劃,致力于危險廢物環保處置及監管,做好源頭防控、過程監管、結果嚴懲等工作,強化自身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
電網企業構建、運行、維護電網時,必然會產生一定廢棄物,例如廢氣、廢水等,此類廢棄物具有危險性、多樣性與復雜性,若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會污染環境,從而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電網企業危險廢棄物指的是,具有毒害性、可燃性、輻射性、腐蝕性的固體與液體廢物。相較于普通廢物,此類廢棄物危險程度更高。其常見類型如下。
SF6氣體具有良好的絕緣性、穩定性,多為變壓器等設備的絕緣與滅弧性介質。但是SF6氣體長期、持續運行后,滅弧性等性能大幅降低,要求技術人員及時更換。同時,SF6氣體分解物所產生的氣體具有毒害性及溫室效應,必須采用合理的回收與處置手段,以此保證電網企業的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1]。
當前,電網企業蓄電池中鉛酸蓄電池較為常見,其包含鉛等生物毒性的重金屬,所以Pb、PbO2等成分較多,直接提高了再生鉛處理難度。若處理不及時或者不當,直接危害著生態環境及生物生命安全。
近年來,我國電網企業蓬勃發展,既擴大了發展規模,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產生了大量、多樣的廢油,例如電纜油、變壓器油等,其中含有多環芳烴等毒害性物質。由此,如何合理處置廢油成為電網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
電網企業影響著我國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關系著國計民生,在國家發展、社會建設歷程中始終承擔著重要使命與發揮著重要作用。從上文可知,電網企業的電網工程構建、運行、維護、檢修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物,其中危險廢棄物占比較高,類型豐富、成分復雜,不僅提高了降解等處置難度,還易危害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阻礙電網企業長期、持續發展。
由此,電網企業應提高對危險廢棄物處置的重視程度,并且要采取有效的監管措施,加大監管力度,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并且創新監管機制,引進先進技術手段擴大監管范圍,提升危險廢物處置水平及效率,增強電網企業的危險廢物環保處置能力、監督管理能力等,從而強化電網企業的風險防控意識,讓其能獲得理想的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2]。
當前,電網企業危險廢物處置監管仍有一定不足,主要依靠事中檢查與事后處置,缺乏全過程、精細化監管。再加上多數電網企業依靠傳統的監管模式,未能引進先進信息技術,難以提升危險廢物處置監管效率。其具體表現如下。
受技術限制,電網企業危險廢物處置監管范圍有限,各基層單位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再加上監管人員不足,僅能處理重點問題、監管重點領域,難以做到全范圍覆蓋。此外,電網企業危險廢物回收監管不當,對回收商監管不足,難以擴大監管范圍。
受管理模式影響,電網企業難以及時發現各基層單位危險廢物處置的問題,并且未采取合適的處理措施,多為事后處理與懲罰。例如,電網企業不能全面掌握廢棄物生產量、儲存量、儲存周期等,移交環節監管缺失,常出現危險設備重要元件缺失或留下空殼等情況。同時,電網企業未能留下各類證明資料,發生問題時權責模糊,無法找到負責人。此外,多數單位采用人工臺賬記錄方法,危險廢物處置時需臨時查閱、整理臺賬,直接降低了監管效率。
受管理體制影響,電網企業及各基層單位處置監管缺乏強而有力的約束。當前,電網企業管理主要采取“塊為主、條塊結合”的方式,雖然企業認識到了危險廢物處置的重要性,但現有處置監管工作缺乏嚴謹、合理的約束,導致各基層單位認識不足,仍立足于效益視角開展危險廢物處置工作,忽視環保、規范等要求[3]。
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大了對綠色、節能、環保等戰略的實施力度,并且不斷發布與更新政策法規。然而,部分電網企業未能全面及時掌握各項政策規定,受主觀意識影響,理解與執行各項政策、規定時存在一定差異,導致危險廢物處置監管不夠精準。
綜上,受主客觀多種因素影響,電網企業危險廢物環保處置監管范圍有限、效率較低、方法亟須革新,直接提高了對基層單位監察與問責的難度,需要進一步改進。
基于處置監管范圍有限等問題,為覆蓋監管盲區、提升監管效率,電網企業應引進并實施全過程處置監管,即AOO 監管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電網企業危險廢物處置監管全過程跟蹤圖
AOO 監管模式中,“A”指的是危險廢物處置的兩種方向—報廢與回收,電網企業將這兩個方向設為處置監管的起點,以年度為單位整合全部需要處置的危險廢物,隨后進行統一決策與執行;“O”指的是報廢與回收的全過程流程。
電網企業進行危險廢物全過程處置監管時,需從起點逐漸注入各項環保監管要素,根據各部門情況、危險廢物生產與使用各階段情況、常見類型等進行綜合評估,并據此結果制定科學的處置監管方案,要求各單位、部門積極落實。
此外,電網企業還應掌握各類危險廢物的處置流程及技術,提升監管效率。以廢鉛酸蓄電池為例,企業應先統計電池數量,制定處置方案,隨后評估電池性能,通過資源化利用或再生等方法降低處置成本,實現節能環保目標[4]。常見處理技術見表1。
表1 電網企業蓄電池處理技術表
電網企業應全面監控危險廢物處置流程及技術實施,及時發現處置問題或不足,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
當前,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蓬勃發展,以此類技術為核心的危險廢物管理系統普遍用于各領域及其場景中,能全面、全過程跟蹤危險廢物處置的各環節,例如生產、搜集、儲存、轉移等。
電網企業可利用先進技術,如二維碼技術、云技術等建設監控系統,實現互聯網+監控。監管人員可利用此系統預警、決策、分析等功能了解危險廢物處置情況。例如,監管人員可通過視頻監控了解儲存與移交情況,全天候、全方位監控,實時查看與記錄危險廢物進出情況,其中包含著錄制日期等。該系統可留出3~12個月的記錄,方便后續追溯與問責。
電網危險廢物處置涉及著多方利益主體,例如企業公司、基層單位等。新發展階段,電網企業開展危險廢物環保處置監管工作時,應更新視角,在利益方視域下優化處置監管機制。
4.3.1 加強工作激勵與約束,健全考核機制
電網企業可根據危險廢物處置的現實情況建設考核機制,以此激勵、約束相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電網企業可將報廢計劃執行、處置效益、規范運營與管控等納入考核指標體系中,給予表現良好的單位獎勵,如物質獎勵或評選先進單位等。同時,電網企業還應根據考核結果動態調整各單位年度處置效益分割比例,督促各單位制定處置計劃,增強處置的規范性與合理性。
4.3.2 落實企業各方權責,健全審計機制
電網企業應落實各主體責任,加強審計。開展審計工作時,電網企業應將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歸入到各主體離任審計指標中,提高各主體對危險廢物處置的重視程度,從源頭上提升監管水平。除此之外,企業應制定終身追責制,保證發生處置問題有責任人可找,有責任可落實。
隨著我國電網規模持續擴大,各設施設備快速更新,危險廢物數量增多,致使處置難度增大。對此,電網企業應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政策規定,加大監管力度,選擇合適的處置方法,創新處置監管模式。其中,如何無害、高效處置是電網企業重視的問題[5]。
電網企業應重視回收商管理,改善傳統的處置回收模式,采用資源化處理方法。一方面電網企業應根據《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等,針對回收商制定資格審查標準、回收要求等,做好誠信評估工作,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選擇擁有良好信譽與性價比的回收商。另一方面,電網企業可采取梯次利用、二次利用等方法。以廢舊鉛酸蓄電池為例,先檢測電池,制定資源化利用方案,隨后借助化學方法等重新配比。
綜上,電網企業危險廢物環保處置具有必然性,直接關系著電網企業未來發展。但是危險廢物環保處置仍有一定不足,電網企業應加強監管,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創新監管機制與模式等方法,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處置監管,增強自身的處置能力、提升監管水平,最終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