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0月24日上午,杭州第四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女子100米視力殘障11級(下文簡稱“T11”)決賽中,中國選手劉翠青和領跑員陳圣明以12秒的成績奪得金牌,并打破由劉翠青自己保持的賽會紀錄。而在之后的400米T11決賽中,劉翠青以56.63秒的成績獲得該項目金牌,這也是她在本次運動會田徑項目中拿到的第三枚金牌。
劉翠青曾經的黃金搭檔是徐冬林,8年的相互陪伴與互相成就,兩人共同為祖國贏得了57枚獎牌,其中包括45枚金牌。這次杭州亞殘運會上的三枚金牌,也是“中國女飛人”劉翠青和作為她的“眼睛”的徐冬林、陳圣明三個人共同的榮譽。
劉翠青出生在廣西南寧的一個小村子里。小時候她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是在10歲那年,她的眼睛突然紅腫。母親以為她是患了紅眼病,就從村里的診所拿了眼藥水來治療。用了幾天眼藥水以后,劉翠青的眼睛并沒有得到好轉,母親就帶她去了縣里的大醫院。經過一番檢查,最后確診為青光眼。這樣斷斷續續治了4年,劉翠青還是完全失明了。
自那以后,性格本就安靜的劉翠青變得自卑,更加寡言少語,常常一個人呆坐著就是半天。她聽人說,像她這樣的情況,長大了只能去當按摩師,沒有別的路可走。那時劉翠青的心情灰暗到了極點。父母看到她這樣也非常難過,但沒有辦法,只能把她送到了盲人學校,畢竟在那里可以學到一些盲人的生活技能。
2009年,廣西市殘聯來學校里選拔運動員,劉翠青因為展現了在田徑場上的天賦而被選中。自那以后,人們經常在操場上看到一個沉默而倔強的女孩練習跑步。由于失明,她經常摔倒在地上。身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傷疤,她卻從來不哭。
劉翠青不服輸的樣子讓人佩服又心疼。但劉翠青自己明白,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不斷努力,刻苦訓練,沒有其他捷徑可走。在摔摔打打中,她雖然成績很出色,但沒有更大的突破。


像劉翠青這樣的視障運動員,訓練及參賽過程離不開專業領跑員的陪伴和協助。領跑員在運動員的比賽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就像是運動員的“眼睛”,為運動員提供方向和引導。在比賽時,運動員由領跑員協助到達起跑線并在起跑器前擺好姿勢。當發令槍響后,領跑員通過繩子的連接,帶領運動員在“黑暗的跑道”上奔跑。在接近終點時,領跑員會適時降低速度,以確保運動員能夠率先沖過終點線。領跑員的成績通常要比盲人運動員快0.4~0.5秒,而他們的身高差距要在5厘米內。
優秀的領跑員和運動員之間需要經過兩到三年的磨合才能逐漸適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需要經歷長期訓練,還要接受多次大賽的考驗。在遇到徐冬林之前,劉翠青曾與四任領跑員合作。而與徐冬林的相遇使她的天性得以釋放。
徐冬林比劉翠青年長3歲,曾是一名出色的田徑運動員,做夢都想代表國家站上奧運會的競技舞臺。然而,造化弄人,徐冬林在一次訓練中不幸受傷。經過長時間的治療,他雖然康復出院,但身體再也無法恢復到最佳狀態。因此,他被迫選擇退役,滿懷遺憾地離開了賽場,中斷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盡管無法成為專業的運動員,但徐東林對田徑的熱愛并未因此消退。在退役后的短暫時間內,他應邀為一位盲人運動員擔任領跑員。當時,徐東林對領跑員的角色一無所知,他的初衷僅在于提供一次助力。然而,這次領跑體驗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站在了奧運賽場上。
自擔任領跑員以來,徐東林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很快他便擁有了一位盲人運動員搭檔,經過約一年的磨合,兩人在倫敦奧運會上贏得了一枚銀牌。這也是徐東林第一次站上奧運領獎臺,盡管榮譽并不屬于他,但為國爭光的感覺仍讓他心潮澎湃。自此,他全身心地投入領跑員這一職業中。
在倫敦奧運會之后,徐冬林遇到了劉翠青。當時劉翠青非常內向,不愿意多說話,也不愿意相信別人。在兩人搭檔后,徐冬林嘗試著與她聊天,但換來的盡是沉默,因此空氣里常常彌漫著尷尬。為了當好劉翠青的“眼睛”,徐冬林決定戴上眼罩,體驗一下她的感受。然而,沒想到的是,徐冬林戴上眼罩的那一刻,無法壓制的恐懼便從心底升起,就連喝水、走路都十分艱難,每走一步,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他只戴了半天眼罩,就受不了了。
徐冬林親身感受到劉翠青眼前的“無盡黑暗”,意識到對一個視障運動員而言,信任是多么重要。他開始參與到劉翠青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注意她的每一個細節。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細心地給劉翠青講清楚周圍的環境,包括前后都有什么,甚至吃飯時也會給她報菜名。通過這種方式,徐冬林幫助劉翠青更好地適應了環境,并逐漸建立了兩人的信任關系。
于是,徐冬林與劉翠青之間僅通過一根10厘米長的“牽引繩”相連,劉翠青承擔著持續向前奔跑的任務,方向和節奏均由徐冬林負責。當徐冬林的手向內側彎曲時,劉翠青便知道跑彎道;而當他的手向后放置時,劉翠青便意識到即將到達終點。除此之外,兩人抬腿的高度、步幅及擺臂幅度都必須完全一致,任何稍有差異的動作都可能導致拉扯和磕絆。
在2014年的仁川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上,兩人共同參加了第一場比賽。劉翠青以絕對的優勢,在100米、200米、400米、4x100米和跳遠五個項目中獲得了金牌,成為運動會的一匹黑馬。這一表現使她在殘疾人運動會賽場上嶄露頭角。同時,這次比賽也使徐冬林和劉翠青建立了百分百的信任與默契。在2015年的世界錦標賽上,劉翠青打破多個塵封10年的世界紀錄,獲得4枚金牌。一年后的里約殘奧會,他們再次以巔峰狀態,兩次奪得冠軍。
在東京殘奧會上,劉翠青獲得女子400米T11級決賽金牌,打破了殘奧會紀錄。當時,劉翠青高高地舉起國旗,徐冬林將劉翠青托舉過頭頂。“你舉起國旗,我舉起你”,成為殘奧會歷史上最經典的時刻。這一幕,也讓很多人潸然淚下。
徐冬林與劉翠青這一對金牌搭檔,在過去的8年里,通過相互陪伴與互相支持,共同為祖國贏得了57枚獎牌,其中包括45枚金牌。他們的出色表現和深厚感情讓人難以忘懷。
然而,在2021年的東京殘奧會后,徐冬林因嚴重的半月板撕裂和股骨軟骨多部位磨損,無法繼續在賽場上領跑,只能遺憾告別他熱愛的賽場。劉翠青在接受采訪時說:“如果能見到光明,真想看看我的領跑員長什么樣子。”她的話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2023年5月,劉翠青換了新的領跑員:陳圣明。現年19歲的陳圣明是一名大一學生。在接觸到盲人領跑員這一角色后,他深受觸動,決定成為一名領跑員。然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領跑員,除了擁有優秀的成績之外,還需要具備愛心和耐心。幸運的是,這些優秀的品質,陳圣明都具備。
劉翠青和陳圣明在剛開始磨合時遇到了不少困難。由于兩人的跑步習慣截然不同,要做到動作完全整齊劃一,臂擺多高、步邁多大都需要控制。同時,陳圣明也是第一次接觸盲人,以致兩人開始跑步時總是不在同一條線上。發現這個問題后,陳圣明學會了克制自己,以劉翠青為主,改變擺臂的肌肉記憶,在慢跑中加快磨合。為了培養信任感,兩人從形影不離到生活習慣和訓練細節都密切配合,努力提高默契度。
在2023年10月24日上午,杭州第四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女子100米T11級決賽中,陳圣明與劉翠青一起走上賽場。陳圣明首先細心地幫助劉翠青調整起跑姿勢,才去做好自己的比賽準備。當號令響起,兩人猶如箭一般沖出起跑線,動作整齊劃一,就像對方的鏡像一樣……最終,他們以12秒的成績獲得金牌,并打破由劉翠青自己保持的賽會紀錄。而在之后的400米T11決賽中,劉翠青以56.63秒的成績獲得該項目金牌,這也是她在杭州第四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田徑項目中拿到的第三枚金牌。
在看臺上的徐冬林始終手握國旗,為他們加油助威。他曾是劉翠青的“眼睛”,而現在,他已轉變為她的啦啦隊隊長。如今見證了劉翠青和陳圣明出色的表現,徐冬林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他激動地說:“在短短半年的磨合期后,他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
當三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時,劉翠青說:“感謝冬林,給我打下了基礎,并一直陪伴著我,給我鼓舞;也感謝現在的領跑員圣明,他又給了我一雙明亮的‘眼睛’。”對陳圣明來說,這三枚金牌是一種激勵,他說:“感謝青姐對我的信任,感謝冬哥如同大哥一樣把我舉起,并完成交接棒。他們8年獲得的榮譽是我一生無法達到的高度,如今冬哥還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著我們……我希望和青姐的相遇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殘疾人運動。還有很多的殘疾人朋友生活中并沒有‘領跑員’,我希望大家都是‘領跑員’,并為他們指明方向!”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