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學校組織我們部分教師去外地研學培訓,恰好愛人也被公司派去出差,因此,照顧女兒的任務就留給了母親。女兒今年三歲了,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我叮囑母親:“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你也別累著自己。”母親一一應下。
培訓的一周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晚上回家后,女兒立刻撲進我懷里。我摸摸女兒的小腦袋,笑著問她:“小池,媽媽不在家的這些天,有沒有聽姥姥的話呀?”女兒忽閃著大眼睛,一本正經地點了點頭,脆聲說:“聽話!”母親撲哧一聲笑了,低聲說:“聽話?也不知是你聽我的話,還是我聽你的話。”母親停頓片刻,繼續說:“都說一圈橫,兩圈擰,你家這丫頭脾氣擰起來可真是幾頭牛也拉不回來啊!”隨后,母親笑著和我講述了前幾天發生的兩件小事。
那天早晨吃完飯后,女兒嚷嚷著要下樓去玩滑梯。母親拿出要女兒換的背心和短褲,誰知女兒看了理都不理,徑直走到自己的小衣櫥旁,翻出來一件蓬蓬裙。母親提醒她說:“寶寶,咱們一會兒玩滑梯,穿裙子多不方便啊,穿背心和短褲,更適合滑滑梯哦!”女兒不聽,抱著裙子死活都不撒手,最后母親犟不過她,只得讓步。
出門時,母親換好了運動鞋,可女兒從鞋柜里拿出了一雙高跟皮鞋要求母親換上。這雙鞋的鞋跟大約五厘米,母親平時很少穿,只有出門走親戚時穿一穿。見女兒舉著高跟鞋不放,母親便柔聲勸道:“姥姥這么大年紀了,一會兒咱們還要去公園玩,姥姥穿著高跟鞋會很累的,走不了幾步路就想回家,不如穿運動鞋,咱們可以玩一天呢!”可誰知女兒無動于衷,堵在門口執意要求母親換上高跟鞋才肯罷休。最終,又是母親讓了步,只不過母親把運動鞋裝進了袋子,在外面趁女兒玩得開心時,悄悄地換上了。
聽母親講完,我是又好氣又好笑。說來也巧,第二天,我翻看一本教育心理學的書時,書里竟然就寫到了這方面的內容。現在很多家長吐槽自家小孩“自私”“固執”:出門的衣服自己挑,不讓大人插手;喜歡的玩具不愿意讓別人摸,父母都不行;吃飯只吃喜歡的菜,其他一概喂不進去……其實,孩子們出現這些行為,并不是因為家庭溺愛導致的,也不能認定為是孩子的性格問題,這只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并且,這個階段的兒童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趨向按照自己的觀點了解世界和他人的經驗。舉例來說,孩子喜歡某一個玩具,他便認為其他人也喜歡這個玩具,所以他才會有強烈的保護欲,擔心別人會搶走玩具,也就常常會讓人覺得他是“自私”的。
看完書里的內容后,我恍然大悟,一直認為女兒有點自私,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發展特點,也是必經階段。想到這些,我不禁對之前擅自給女兒貼“標簽”有些后悔。我將這些專業的知識通俗易懂地講給母親,母親一邊聽一邊點頭,附和道:“原來如此!我還一直以為小丫頭是隨了你呢。你小時候就可倔了,我到現在還記得……”
母親邊講邊笑,女兒坐在一旁,似懂非懂地也跟著咯咯直樂,在歡聲笑語中,我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作為父母,不僅要陪伴孩子成長,還要提升自己。畢竟育兒過程道阻且長,想要在這條路上少走彎路,只有不斷學習才是不變之法。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