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界飛行員”須浮鷗現身君山
飛速俯沖、直撲水面、捕食后從水面拉起……近日,觀鳥愛好者彭祥林在洞庭湖君山島拍攝到首批來此地“過暑假”的夏候鳥——須浮鷗。視頻中,成百上千只須浮鷗掠過水面,帶來勃勃生機。
須浮鷗又名灰翅浮鷗,體長25厘米,嘴、腳是淡紫紅色。冬夏兩季,這種體型較小的淺色燕鷗還會換裝,夏季,羽額至頭頂為黑色,像戴了一頂“小黑帽”;冬季,羽前額為白色,頭頂至后頸為黑色。
作為超強的鳥界飛行員,它們有著極其出眾的飛行能力,不僅能像攻擊機一樣捕食小魚、小蝦等水生動物,也能如直升機一般保持在一定高度懸停喂食;遇到繁衍、棲息地盤被惡意侵占時,須浮鷗也會毫不示弱地投擲“糞便炸彈”攻擊人類。
洞穴魚類新物種:安東嶺鰍
近期,科研人員在廣西紅水河水系發現了一種小型洞穴魚類,基于形態學比較和分子系統發育學研究證實,該魚類為新物種,因其首次發現于廣西來賓市忻城縣安東鄉,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安東嶺鰍”。
科研人員介紹,嶺鰍屬是一類分布于中國西南及越南北部的小型淡水魚類,大部分生活在喀斯特地下水系環境中,對極端黑暗的喀斯特地貌環境表現出顯著的適應能力,如眼睛退化、鱗片脫落、體表缺乏色素沉淀,且具發達的魚鰾后室等。
“指示物種”北京水毛茛復現玉渡山
近日,北京延慶玉渡山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河道中驚喜地發現,去年該保護區被暴雨沖走的北京水毛茛又重新長了出來,且有多處分布,它們在清澈的溪水中半沉半浮,生機盎然。
北京水毛茛和水毛茛都是北溫帶罕見的整株越冬草本植物,水毛茛在我國南北部均有分布,而北京水毛茛僅北京特有,2021年9月新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將其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與普通水毛茛相比,北京水毛茛對環境要求更高,它只生長于清澈、流動的水體中,被譽為優良水質的“指示物種”。
時隔65年 毛柄金腰再度現身南岳衡山
暮春的南岳衡山,林海莽莽,溪河水豐。在南岳祝融峰下的一條山谷溪溝邊,已匿跡65年的毛柄金腰近日再度“現身”。
毛柄金腰是虎耳草科金腰屬的一種植物,花萼白色,生長于林下陰濕地。據《中國植物志》記載,這個物種的模式標本采自南岳衡山,但該物種的采集人、采集時間當時都沒有具體記錄,只有1959年的鑒定時間,現標本保存于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綜合《三湘都市報》《北京晚報》《衡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