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飛
1
2017年5月的一天,上海邊檢總站收到了一封來自上海市紅十字會、上海團市委的函件,希望他們能為一次涉外采集并跨國轉運造血干細胞的活動提供幫助。
原來德國的一名年輕女性突患血液疾病,亟須造血干細胞進行移植,然而德國的骨髓庫里并沒有她需要的干細胞?;颊叩牟∏榘l展得很快,生命危在旦夕。但幸運的是通過國際骨髓庫,她與遠在中國上海第一人民醫院的一位骨髓捐獻者配型成功。
為使患者得到及時治療,德國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正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上海。為了確保骨髓采集后在轉運、出境等環節一切順利,德國骨髓庫向上海有關方面提出申請,希望得到幫助。于是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話說上海邊檢總站在接到函件后,非常重視,他們深知對某些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他們第一時間組織“百人外語志愿服務隊”,6位分別有德語特長、駕駛特長和跨境轉運經驗的青年民警,成立“造血干細胞跨國轉運工作組”。“工作組”成立后,第一時間與上海紅十字會相關人員對接,成立通信聯絡“微信群”。他們將服務前置,從天氣影響、行走路線、通關流程等事項進行模擬推演。盡管類似通關流程都是他們每天做的基礎工作,可為了確保一切順利,他們還是不厭其煩地進行推演,盡量把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統統都想到。他們甚至考慮到轉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極端交通事件,還特別申請了特種車輛作為保障車。一條最大程度為病人救治爭取時間、從病房到登機口的地空接力綠色通道正在徐徐打開。
5月24日上午10點,在第一人民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門口,當德國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手提著便攜式干細胞轉運箱出來的時候,“服務隊”安排的一輛警車已在早早等候。此時已過上班高峰,也許根本用不上這種特種車輛,德方人員為“服務隊”的這種確保萬無一失的細心安排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讓德方人員利用短暫的時間了解上海,他們在翠華餐廳讓德國小伙享受了特色美食,在去機場的路上他們選擇了途經外灘。一路上,德國小伙對上海的發展贊不絕口,還說外灘的建筑風格跟歐洲的有些相像,讓他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下午一點,他們順利趕到浦東機場。進機場走的是國際通道,在這里德國小伙不用排隊,也不需要任何等待,在出入境邊防檢查區域,讓他走的是禮遇通道,直到最后辦完所有的出境手續,所有環節都為他開放了綠色通道,一路綠燈。
在即將登機的時候,德國小伙突然找志愿者們要了紙和筆,他給“服務隊”留下了一封感謝信。他信中說他在上海不到24小時的時間里,上海的志愿者團隊給他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他享受了中國美食、欣賞了城市風光,更重要的是上海邊檢站用最快的速度,為他祖國的病人開啟了生的希望。他說,我要謝謝中國,謝謝上海,謝謝“百人外語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
2
2019年8月末的一天,“上海機場邊檢百人外語志愿服務隊”的首批駐村支教志愿者,正行走在廣西三江的山路上。民警小高是成員之一,此時,他乘坐的一輛面包車在陡峭崎嶇的大山里穿梭,從不暈車的他第一次肚內翻江倒海,吐得昏天黑地。當隨行的工作人員說他們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時,小高看著這一眼望不到邊的茫茫大山,心里不禁嘟噥道:“這半年我可怎么待得下去喲!”
小高支教的地方叫富祿鄉岑洞村,這是一個有著2000多人的苗寨。這里雖然叫富祿鄉,可是這里的人一點也不富,尤其對他這個來自大上海的人來說,這里可以算得上極度貧困。
來到學校,正值課間休息,孩子們在校園里跑來跑去。他有些奇怪,因為這里的孩子都赤著腳。他問當地的老師他們為什么不穿鞋,老師說他們習慣了,不喜歡。他覺得在炎熱的夏季里,天性喜歡無拘無束的孩子們赤腳還算正常。
到了12月底1月初的時候,這里不少的孩子還是赤著腳上課,小高知道這肯定不是“習慣”了。他問了不少孩子,他們給出的答案幾乎是一樣的:沒有鞋子!
這段日子,小高的心里很不平靜。他知道,孩子的英語水平差他可以慢慢教,他們的發音不標準也可以慢慢糾正,可是看著孩子們赤著的腳板上長著凍瘡、裂著長口子,還能坐在那里專心聽課,他的內心再也無法平靜。
他決定為這里的孩子做些什么。于是,他號召上海的同事為孩子們捐款,很快他將籌到的3萬元錢,為孩子們購買了300雙棉鞋。小高至今還記得在操場上發鞋時孩子們歡喜雀躍的情景,這一刻,他終生難忘。然而,令小高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上學時,仍有不少孩子赤著腳。問他們為什么不穿鞋,他們說不舍得穿。孩子們的話讓小高瞬間濕了眼眶。
后來的2021年,小高又去過岑洞村,這時的學校里已經沒有光腳上課的孩子了。這得益于國家移民管理局發起的“讓每個孩子在寒冷的冬天里有鞋穿”的愛心推廣活動。因為這次活動,使得包括岑洞村在內的63個貧困村的孩子們從此改變了光腳過冬的習慣。以后再也不會有孩子赤腳過冬了,想起這些,小高的心里異常溫暖。
由于師資原因,這里學生們的英語成績普遍較差,不少六年級的孩子連ABCD都讀不好。小高就決定讓孩子們從音標學起,他知道,自己終將從現在的崗位上離去,但只要孩子們學會了音標,他們就可以自己拼讀。為幫助孩子們學好英語,他和上海的同事們一起錄制“跟著移民管理警察看上?!钡亩唐屯ㄟ^直播的方式,帶孩子們游覽上海自然博物館、上??萍拣^、外灘濱江等景點,把學生帶入沉浸式的學習氛圍里。通過精心教授,孩子們的英語成績進步很快。很多學生在兩個學期英語測試中實現了從20分到100分的飛躍。
在三江執教的日子里,以小高為代表的志愿者團隊深刻地認識到,就像孩子們赤腳過冬一樣,當地的老鄉們認為這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但作為志愿者不能認為是習以為常,應該深思這是為什么,應該怎么去改變,如何去徹底改變。
他們還認為,支教不是去賣這個地方的生活有多慘,去賺取善良人的眼淚。他們覺得,慘其實是自己的團隊的恥辱,我們應該拷問自己,你去過了,你改變了什么?
此后,小高他們從支教開始轉變為扶志扶智。他們在課余,充分利用當地的有利資源發展綠色養殖業。沒有資金,邊檢站的民警們就自己捐款籌措,當籌資20多萬元的一期“云上雞舍”投產的時候,第一年的利潤就達到3萬多元。隨著后續志愿者參與的二期養殖大棚上馬和“專業養殖合作社”的成立,通過開展網絡營銷,銷路逐漸打開。到了2022年,這里的純利潤已高達12萬元。而讓小高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本來剛入山時覺得在這里待半年都是難熬的事情,他在這里一待就是一年半。
截止到2023年,“百人外語志愿服務隊”已有20名民警來這里執教,他們也都是有家庭的人,他們別妻離子,告別父母,犧牲小家為大家,有的在這里一干就是三年多。他們來到這里除了耕耘,還看收獲,他們不愿走過場,而是實實在在地為這里的孩子們、鄉親們帶來改變,讓他們早日脫貧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的生活。
值得稱贊的是,后來小高撰寫的扶貧論文——《精準扶貧視角下的內生動力激發實踐困境與解決路徑探究》——基于廣西連片特困地區村寨的實證調查,入選了國務院扶貧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文集(2020)》,他本人作為代表參加了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召開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研討會。他為廣西三江乃至國家其他地區的脫貧提供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3
2022年3月,上海對“新型冠狀肺炎”的管控陡然升級,整個城市幾乎陷入停擺狀態。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從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其他國家肆虐的時候,出入境的管理人員就一直戰斗在第一線,他們擔負著將病毒拒于國門之外的重任。
雖然很長一段時間國外病毒肆虐,但是“百人外語志愿服務隊”的成員們整天工作在浦東機場出入境第一線,每天與國外的乘客打交道,但他們卻很少有人被傳染。究其原因,是他們始終用最規范的手段開展自我防控,比如有效消毒、規范穿戴防護服等。
當上海防控升級后,越來越多的志愿者組成的“大白”們穿梭于社區乃至機場時,他們發現人們穿戴防護服的方式五花八門,有的很不規范,如果防護服穿不好或者說穿戴不規范,那就等于白穿。
他們立刻想到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于是就用短視頻的方式,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大家如何正確穿戴防護服,并將制作好的視頻發布在上海市志愿者服務網上。因為此時國內還鮮有此類科普視頻,視頻一經推出被廣泛傳播,當天就被點擊了一萬多次。隨后,還有不少網紅、自媒體從業者也競相模仿他們的視頻,向居民推廣穿戴防護服的知識。他們在特殊時期推動社會規范穿戴防護服,為遏制病毒的傳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其實對于“百人外語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來說,他們日常做得更多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有時候甚至是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句話。用隊員們自己的話來說:“雖然簡單到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句話,但是這手勢眼神如何做,一句話如何說,可就大有講究了?!睘榇恕笆謩荨薄岸Y儀”“語言”“各種政策”等內容,成為他們上崗前必不可少的培訓。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外國友人入境和出境時看到的第一張面孔和最后一張面孔,他們就是國家的名片,他們有責任和義務把這張名片擦拭得靚麗生動。
4
這支成立于2009年5月的“上海機場邊檢百人外語志愿服務隊”,至今已經走過15個年頭。15年來,他們借助浦東國際機場城市文明志愿服務站點,為入境旅客提供的語種翻譯志愿服務,已從單一的英語,到了今天的英、俄、日、韓、阿拉伯等12種語言。服務項目也從單一的政策咨詢、愛心幫扶、溝通翻譯、禮遇通關,拓展到了疫情防控、保障進博、社區服務、精準扶貧等領域。他們的成員已從成立之初的10人,壯大到目前的259人。15年里,這支隊伍獲得了國際展覽局前秘書長洛塞泰斯、“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等300余位國際知名人士的高度褒獎。
今天,新時代的“百人外語志愿服務隊”,正大力弘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用青春奮斗的激情熱情、精湛熟練的外語技能、積極向上的良好作風,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打造最美“國門名片”,讓志愿服務之花絢麗綻放!
(插圖/桑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