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旺原為第二十一集團軍六十一師一八二團,即著名的“鐵錘子”團特務連偵察排班長。他服役7年,習武精武,成為部隊訓練尖兵。
他退役回鄉后,部隊傳統不丟,軍人本色不變,艱苦創業,償還父債;賣房救母,養嫂送終;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創辦保安學校,免費培訓退役士兵,成長為一名退役軍人優秀標兵。
張志旺出生在河北冀州一個紅色家庭。冀州是革命老區,抗日時期屬冀南抗日根據地。父親張彥春15歲參加八路軍,在一次戰斗中英勇負傷,為了不拖累部隊,回鄉養傷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
奶奶焦大金一輩子追求進步,戰爭年代是支前模范,和平時期被評為河北省勞動模范,老人家70歲的時候,還志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紅色家庭的耳濡目染,讓張志旺從小就有一顆報國之心。
1989年3月,17周歲的張志旺應征入伍。車站送行時,老父親摸著他身上嶄新的軍裝落淚了:“志旺啊,別忘了你是一個八路軍老兵的兒子,什么時候也不能給你奶奶和我丟臉!”
就這樣,張志旺來到了甘肅蘭州軍區某快速反應部隊。在團史室內,他看到了那面血紅的“鐵錘子”大紅旗,知道了這是一支新四軍的老部隊,知道了前輩的光榮。1941年11月中旬,部隊在淮南抗日根據地路西地區進行的大橋鎮戰斗中擔任主攻,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激烈戰斗,全殲守敵1100多人,被新四軍二師授予這面“鐵錘子”大紅旗,叫響了“鐵錘子團”的稱號。在解放戰爭期間,這支部隊先后隸屬山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新中國成立后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和平時期,該部多次執行維穩處突、抗震救災等任務,部隊秉承了能戰能勝的優良傳統,十進賀蘭、三上高原,亮劍洮南,揚威藏北,為強軍事業續寫了光輝篇章。
張志旺下決心當一名“鐵錘子”戰士。他的父親張彥春天生就力氣大,曾經一拳打死過一頭發瘋的毛驢。張志旺繼承了父親的基因,力氣大得嚇人,部隊標準重量的啞鈴已經滿足不了他的訓練需求,他在啞鈴兩頭分別焊上了一個2.5公斤的鉛球,這樣一來,他的啞鈴就比別人的重了10斤。他沖班長憨憨一笑:部隊配的啞鈴太輕了,這樣練,才過癮!
張志旺人高馬大,又是從農村出來的,吃苦耐勞不在話下。訓練中,他主動給自己加碼,別人做一遍,他做兩遍,一天下來,腰酸腿疼,處處是傷。一覺醒來,沒有結痂的傷口滲出的血會和被褥粘在一起。第二天聽到起床號的時候,他跳起來整理內務,傷口被被褥拉扯的劇痛一陣陣襲來,可一上訓練場,張志旺就完全忘記了傷痛,動作一絲不茍,訓練毫不含糊。淤青挨著淤青,傷口疊著傷口,和傷痛一次次地拉鋸過程中,張志旺練出了一身鋼筋鐵骨。憑借頑強的意志,刻苦訓練,他被部隊樹為訓練標兵。1991年5月,19歲的張志旺入了黨,年底被任命為班長。

從1991年到1995年,張志旺連續5年拿到了全師偵察兵專業比武第一名,獲得了全軍優秀偵察兵、蘭州軍區優秀士兵、優秀班長等榮譽稱號,榮立三等功兩次,他終于從普通一兵,成長為一個響當當的特種兵。
他參與過地方造紙廠的火場救火,冒著被燒傷的危險帶頭沖進火場滅火,事后受到團部嘉獎。
1995年5月,張志旺當兵7個年頭了,部隊為了留住這棵好苗子,向上級提出申請,準備給他直接提干。這時,家鄉傳來父親因腦血栓、肺心病離世的消息。那段時間,張志旺正帶隊參加全軍的軍事比武。噩耗傳來,如同五雷轟頂。張志旺記得最后一次從部隊回鄉探親,到了歸隊的時候,白發蒼蒼的老父親非要親自送他去車站。路上,老父親花了7角錢,買了10個燒餅,讓張志旺帶在路上吃。張志旺卻要把燒餅留給父親,兩個男人推讓了半天,最后張志旺帶著3個燒餅上了火車。火車緩緩駛離站臺的那一刻,從車窗里朝外看去,老父親花白的頭發、弓著的腰是那么顯眼,張志旺望著捧在手里的3個熱乎乎的燒餅,淚水止不住一下子流了下來。那一刻,他才發現:那個曾經跟鋤奸隊長兩個人就敢下偽軍頭目槍的父親,那個曾經騎著戰馬在槍林彈雨中向敵人沖鋒的父親,那個忍受槍傷復發一聲不吭的父親,這次,是真的老了!現在老父親離開了,母親體弱多病,大哥、三哥都不在身邊,二哥從小多病,家里的天塌了,娘可怎么辦啊?
部隊首長希望他留下來,張志旺卻主動提出:放棄提干,退伍還鄉去照顧老娘。
他對部隊首長說:“請首長放心,我永遠都記著自己是紅軍師鐵錘子部隊出來的兵,從部隊到地方,我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哨位繼續執勤。將來如果部隊有需要,一聲召喚,我一定馬上歸隊!”
1995年底,張志旺退伍還鄉。
家里為父親治病、辦喪事和母親治病,一共欠下了3萬多塊錢的債務。2000元的退伍費一下就花光了。張志旺拿著賬單,挨家挨戶去登門感謝借給錢的人家,重新打了欠條,說:“父母留下的債,由我張志旺來還!”
為了還債,張志旺帶著鄰居大娘給的10塊錢,辭別了母親要去石家莊打工。憑借雙手能舉起200斤圓木的一身硬功夫,應聘成為一名公司的保安。此前他在石家莊火車站已經滯留6天,沒能吃上一頓飽飯。應聘成功后,張志旺終于吃上了7天以來的第一頓飽飯,2斤大餅、2袋方便面一掃而光。很快,他就當上了保安隊副隊長、隊長。他按照部隊的訓練要求,訓練保安。經他訓練出的保安個個生龍活虎,紀律嚴明,其他單位有事的時候,都會到這里來借保安,甚至還有人專門過來挖墻腳。幾個月后,老板看到張志旺專業技術過硬,為人正直樸實,于是推薦他到深圳的一家公司擔任高管的安保助理,月薪1萬元。
深圳方面給他匯來3000元機票錢,張志旺匯給母親2000元,給體弱多病的二哥500元,自己拿著500塊錢坐硬座火車到了深圳。
在深圳,他用4個月的時間還清了父親看病時欠下的3萬元債務,兌現了與鄉親們的承諾,他終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讓他每一個汗毛孔都感到清爽。
張志旺在深圳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他躊躇滿志,準備在深圳大干一番。此時卻得知母親病重,張志旺是個孝子,當即辭去深圳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家照顧母親。公司老總再三挽留,無奈張志旺去意已決,老總對他說:老人病好了,你隨時可以回來,要是有和你差不多的退伍軍人推薦過來,公司將給予同等的待遇。
這讓張志旺突然想起:自己的老部隊每年都有不少戰士退伍,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沒找到工作,沒找到工作的這些戰友,會不會也和自己剛退伍時一樣,正在苦苦尋找出路?如果自己能夠辦一所學校,把這些沒有找到工作的戰友集結起來,統一培訓,統一給他們推薦工作,那不就解決大問題了?
說干就干,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創建培訓學校,辦執照,找場地,聘教官,招學生……1998年9月,冀州士心職業培訓學校在冀州市楊孔五村附近成立,“士心”的意思就是戰士的初心,張志旺對外宣布:退伍兵學員全部免費,而且幫助就業。
但辦學之初,免費也沒人來,為何?不相信唄!免費,哪有天上掉餡餅的事?
冀州區碼頭李鎮王明莊村退伍軍人王延臻就讓張志旺三次登門相請。
第一次張志旺來到王延臻家,告訴他免費培訓并介紹工作時,讓王延臻的父親王鐵嶺給“請”了出去:培訓技術介紹工作還一分錢不要,上哪兒找那好事兒去?去去,別騙咱老百姓了!張志旺卻不生氣,第二次又拎著禮品登門,還帶來了一些學校的照片,父親王鐵嶺看了照片,依舊不同意,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太老實,外出打工容易上當受騙,不如在家種地。
一連兩次吃了閉門羹,張志旺的倔勁兒上來了,第三次上門,這讓王鐵嶺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就把張志旺讓進屋。王鐵嶺吭哧了半天才說:“張校長,你以后別來了,實話告訴你,我不可能讓你把我兒子帶走!”張志旺笑瞇瞇地看著王鐵嶺問:“老哥,沒事兒,您不同意,我是不會帶走你兒子的,我只是想知道為什么。”王鐵嶺看了看張志旺說:“那我可就實話實說了,我可聽人家說了,你只會冒傻氣,干傻事,當傻人,別人提干你退伍,別人發財你吃苦,我兒子本來就老實,跟著你學,還不越學越傻了?”張志旺一聽撲哧笑了,說:“王大哥,既然你說到這里了,我還真得跟你多嘮叨兩句。有人說我傻,我認,可我傻有傻的道理,自己提干和照顧老娘,哪個重要?幫助戰友過上好日子,我有什么錯?要是說這么做是傻,那我還真不當什么聰明人。”王鐵嶺聽后有些動容了,他慚愧地說:“兄弟,俺看出來了,你是真心實意想幫俺,我不該聽風就是雨,像你這樣有情有義的漢子,把兒子托付給你,我一百個放心!我這就打電話讓他回來,跟你去上學!”王延臻進入了士心學校后,在張志旺悉心指導下,很快就掌握了保安的基本技能。張志旺專程去外地幾家保安公司考察,最終幫王延臻選擇了天津的一家保安公司,帶著給王延臻買來的嶄新被褥,張志旺親自開車把王延臻送到天津。工作后的王延臻每月四五千元工資,管吃管住,還給交保險金。父親王鐵嶺高興得合不攏嘴兒,專程登門感謝張志旺。
這些年張志旺先后幫助過5000多名戰友就業,資助了40多萬元幫助戰友創業。不論是新兵入伍、老兵退役,還是每年的“八一”、春節等重要節日,他都要回到部隊參加活動,為新兵做報告,為將要退伍的戰士謀出路。
張志旺說:“我曾經是一名軍人,現在是一名退役軍人,一名普通百姓,兼具三重身份,在推進軍地合力、軍民同心方面我有著最大的優勢,我會盡自己所能,讓老部隊的戰友都安心服役,讓每一名戰友退役后都能過上好日子!”
除了保安培訓之外,張志旺還舉辦起了農業技術培訓班,為父老鄉親開辟出一條科技致富的道路。他買來幾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噴灑農藥無人機,聘請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對困難學員減免學費。他中午對學員全部免費管飯,饅頭、豬肉粉條大鍋菜隨便吃。不但學員們吃,許多來回路過的村民也來吃,張志旺笑臉相迎。每天100多人吃飯,看他們吃得高興,張志旺感到由衷的幸福。2006年,學校被確定為河北省“陽光”工程培訓基地。
25年來,士心職業培訓學校舉辦各種培訓300多期,培訓安置各類農民技術人才3.6萬多人,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
張志旺的母親每年都因哮喘住院兩三個月。張志旺每次都陪在身邊,悉心照料。
張志旺陪護病重母親的同時還要照顧自己的二哥二嫂。張志旺的二哥和二嫂是一對特殊的組合,二嫂比二哥大20歲,只比張志旺的母親小1歲,他們一生沒有子女。那年,年長他16歲的二哥突患中風癱瘓在床,二嫂又得了氣管炎、肺心病,二哥一家陷入困境。那時,張志旺的培訓學校剛剛搬遷回村里,開銷很大,可就是這樣,他給二哥二嫂準備的生活用品從來沒有少過。夏天,他買來電扇;剛一入冬,就拉來了煤,安上了暖氣,盡量讓他們生活得舒適。他還從村里雇了一名婦女來照顧二嫂,為方便治療,同時在村衛生所立了賬戶,不論他在不在,只要二哥二嫂需要治療,診治費就直接從賬戶里支取。
2005年冬天,二哥、二嫂相繼去世,特別是二嫂去世時,負責安排喪事的人犯了難,按照鄉里規矩,父母去世,得有子女打幡抱罐,但二哥二嫂膝下無后,張志旺想都沒想就說:“二嫂歲數大,像長輩一樣,我來為嫂子送終。”但這話卻惹得母親不高興了,哪有兄弟給嫂子打幡抱罐的道理?為了說服執拗的母親,張志旺在母親面前整整跪了一上午。給二嫂送葬時,一手打幡、一手抱罐的張志旺讓在場的鄉親們無不動容。
2016年9月10號,母親哮喘病再次復發。住院期間,張志旺沒日沒夜地照顧母親,給她喂飯、擦臉、洗腳、按摩、端屎端尿,無微不至。后來,母親病情加重,醫生建議必須住進重癥監護室。重癥監護的費用驚人,一天就要將近一萬元,后續治療費用成了難題。母親的妹妹主動勸張志旺放棄治療,小姨說:“小旺啊,你對你娘夠一百一的好,這些年要不是你出錢出力,我姐恐怕早就過世了。我剛才問過大夫了,你娘就是救過來,也恐怕支撐不了多久,我看,咱就放棄吧,你放心,我們娘家人不怪你!”張志旺堅決不同意,“我就是賣房,也要給母親治病!”他低于市場價把石家莊的一套住房賣掉,這讓小姨等親友唏噓不已。
城里的房子賣了,還是沒能留住母親的生命,但張志旺并不后悔,他說:假若時光倒回,我依然選擇賣房救母。
張志旺還把這份大愛延伸到周邊鄉鄰甚至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2016年夏天,王明莊村村民王明坤得了一場大病,家里債臺高筑。次年王明坤女兒高考結束,就想勸女兒放棄讀大學,早點打工掙錢。張志旺聽說后,來到王明坤家說:“明坤,你放心,這學費我來負責!”此后,張志旺承擔起王明坤女兒4年的大學學費。為了幫王明坤早日脫貧,張志旺還借給王明坤啟動資金,幫著他承包起了村里的50多畝土地,種起了油葵。
那年初冬,一位住冀州鎮閨女家的70多歲的內蒙古老大娘,趕集回家迷了路,暈倒在王明莊村村口。張志旺發現后把老人背到自己的學校,收留老人在學校吃住。老人說不清自己家在何處,直到半個月后,才聯系上老人的親人。老人的女兒、女婿拿出2000元錢表示感謝,被張志旺婉言謝絕。
張志旺視村里的五保戶和貧困戶如親人,每年過年過節都帶禮物和生活用品去看望,那年春節,張志旺在老家待了18天,看望了12戶困難村民。
張志旺熱心公益事業,不僅幫助銷售村民滯銷的100多萬斤玉米,而且拿出10萬多元修繕村里的灌溉水渠,解決了村南5000畝耕地的灌溉難題……
一樁樁,一件件,張志旺做的好事被鄉親們記在心里,到處頌揚。
從2017年始,張志旺先后被相關部門授予“河北好人”“中國好人”“第七屆河北省道德模范”“誠信之星”“最美退役軍人”“全國優秀農民工”“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21年11月,他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央軍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部委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先后兩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役,只是換了一個哨位,我永遠是紅軍師鐵錘子團的一名特種兵!”面對榮譽,張志旺這樣說。
(責任編輯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