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詩影

文題呈現(xiàn)
古語說,情動而辭發(fā)。陶淵明身邊的一簇簇淡雅的菊花,寄托了詩人隱逸的情懷;劉禹錫身處的簡樸陋室,宣泄了文人安貧樂道的品質;史鐵生身邊慈愛、堅忍的母親,教會了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吳伯簫身邊一盞盞明亮的燈籠,展現(xiàn)了鮮活的民俗、深刻的文化……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最熟悉的地方,有沒有一種物、一個人引發(fā)了你的思考和感悟呢?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擁有一顆細膩善思的心靈,就會感受到身邊處處有精彩。
請以“身邊”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角度自選;(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
寫作提示
一、撥開云霧見月明——審題指導
審題要關注兩個方面:審導語、審要求。
題目中,關鍵語句“身邊的精彩”呼吁我們不要為了追求詩和遠方而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同時,導語中提到的劉禹錫的陋室、史鐵生的母親、吳伯簫的燈籠,啟示我們在寫作時,應聚焦身邊的人物、景物或事件。
文題要求以“身邊”為話題,我們可以記敘平時沒留意,實則處處是新意的人、事、景;也可以生發(fā)議論和抒情,思考為何之前從未發(fā)現(xiàn)身邊的精彩,如何留意身邊的精彩,等等。
二、耳目一新掃迂俗——選材立意
在立意構思上,須在生活中打撈素材,寫出新意。以“身邊”為話題,選擇的切入點要小,同時還要注重角度新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
1.視角廣泛謂之新。選材可從身邊常見的事物、細微的事件入手,表達自己從中體會到的情感,如寫風景時,可以寫自己偶爾經過的一處風景,或每天擦肩而過卻不曾留意的植物、街巷。靜下心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美好的景色一直在身邊。
2.反向立意謂之新。能夠在平常事中看到與別人角度不同的事理,如寫親人,可以寫啰嗦嘮叨的奶奶有不少小缺點,甚至喜歡搞“封建迷信”,但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才感受到她“迷信”的背后是對“我”深切的關愛。我們需攫取生活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藏的美好。
3.思考深刻謂之新??创挛镆v深思考,挖掘深度。在選材立意時,可關注家鄉(xiāng)的地方文化和風俗人情,去過只走馬觀花地“看”,深入了解才感受到它的歷史韻味;再如家鄉(xiāng)的餃子,過去覺得它和別處的餃子沒什么兩樣,直到出遠門時才體會到,故鄉(xiāng)的味道最是難忘的。
總的來說,我們要想辦法在生活中捕捉細節(jié),以小的切入點寫作,以小見大;或換個角度,逆向思維,表達自己的體會與思考。
初作亮相
一株小葉欖仁①
校園里的保安室旁,有一株小葉欖仁。上學時,我常常匆忙經過,很少留意到它。②
正值月考結束,我的成績并不理想。班會上,老師分析了我們的成績,并在最后的課件上展示了一張圖片,那是一棵再普通不過的樹,甚至有些丑陋,樹的葉子全掉光了,只剩那光禿禿的枝丫向四周伸展開來。老師告訴我們,別看這樹現(xiàn)在不景氣,等到下個月,就能煥發(fā)生機。末了,老師朝我們笑笑,不信?從今天起,你們在課余時間可以觀察觀察。
我不明白老師的用意,一棵樹有什么好看的?
廣東的三月總是細雨連綿,樹木經過春雨的洗禮,大多已次第萌發(fā),可唯獨這小葉欖仁,僅僅長出幾片細小的葉子,枝干大多還是光禿禿的,在那滿園春色中,顯得如此突兀,又是如此可憐。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陣同情:被雨水與涼風帶走了成熟的葉子,它似乎失去了自己的生氣,與曾經的同伴是那么格格不入。③
這段時間,我的成績總是不如意,心里迷茫而無助,有些無所適從。一天傍晚,狂風驟雨,電閃雷鳴,即使司空見慣,還是讓人心悸。我悄悄抬頭望向窗外,只見它僅有的那幾片葉芽承受著猛烈的雨水,枝干在風中顫抖。我嘆了口氣,不再看它,又重新進入書山題海中。
又是一日,我趴在欄桿邊向下張望,忽而發(fā)現(xiàn)多了一片綠意——是小葉欖仁!幾近六層樓高的它在雨后的陽光與清風里挺直了腰身,也抽出了滿樹的新芽!那些小小的葉片充滿了生機,微風吹來,綠葉連同枝干在風中晃動著,令我心曠神怡。我看著它,心中滿是贊嘆與感慨。④
小葉欖仁在春風與春雨的吹打下,褪去了全身的枯葉,又在電閃雷鳴中迅速長出新綠,煥發(fā)生機。它的生命是如此蓬勃,我又怎么有理由不去努力?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我也應該向這小葉欖仁一般,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去迎接屬于自己的春天。⑤
①題目過于直白,缺少美感,不顯深意。
②文似看山不喜平,開頭略顯普通,平淡無味。
③這時的小葉欖仁是什么樣的?此處缺乏更加細致的描寫。
④這時的小葉欖仁與先前有什么不同?需要觀察得再細致些,于對比中彰顯精神。
⑤由小葉欖仁聯(lián)想到自身,啟示來得較為自然,但缺乏深度和新意。
修改建議
小作者于前后兩次的對比觀察中,目睹了一棵普通的樹重新煥發(fā)生機,繼而聯(lián)想到自身經歷,獲得了生活啟示。習作敘述流暢,思路清晰,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多概括性的敘述,少細致準確的描寫;二是立意略顯普通,缺少縱深思考,不夠新穎。升格時,可從以上兩點入手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