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燕
(甘肅民族出版社,甘肅 蘭州 730000)
地方出版社在引領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和傳承地方特色文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進入數字化信息時代后,地方出版社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例如對于出版物的質量、創新和效率的要求不斷提高。抓住機遇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適應新形勢,是地方出版社面臨的緊迫任務。本文將深入分析地方出版社在精品出版上的成功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策略性建議,旨在為地方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全球化進程下,地方出版社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提供了重要渠道。地方文化既是一個地區歷史、民俗、習慣的承載體,也是多樣性與獨特性的明證。精品出版對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傳承和發揚具有十分明確的需求。以江南文化為例,地方出版社成功推出了《江南園林》《江南水鄉》等一系列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圖書,使世界更加了解并關注江南水鄉特色文化。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 年數據,我國地方文化產業規模達2 880 億元,占全國文化產業總額的15.7%,體現出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的龐大潛力。地方出版社通過精品出版,深刻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有利于提升地域品牌影響力,擴大文化傳播范圍。
一方面,高質量的出版物可以帶動地方文化產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地方經濟起到拉動作用。例如,地方特色美食、民俗等形態的圖書往往吸引了大量游客赴當地旅游、消費,從而推動了地區經濟生產。另一方面,精品出版能夠帶動地方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吸引外資、合作資源,推廣地方企業和產品,進一步拓展地區經濟交流與發展。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數據顯示,自2019 年起,我國總體出口版權數量呈上升趨勢,其中地方出版社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通過精品出版,地方出版社在全球化背景下,為地方經濟增添了更多的新動能。
近年來,部分地方出版社在精品出版方面表現顯著,成功挖掘了地方特色資源。以江蘇出版社為例,從2018—2023 年,出版了“夜泊秦淮”“千古壹浦:長江里運工”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且受到市場歡迎的圖書作品。同樣在2023 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千里江山圖》,這部力作以其價值千金的古籍文化背景,吸引了大量讀者,總銷售量突破100 000 冊。此外,地方出版社在優化出版結構上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從過去單一類型、領域的出版物轉變為多元化、多類型的出版社,涵蓋了傳統圖書、電子書、有聲書等形式,進一步豐富了地方出版業的出版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四川出版集團在2022 年發布了《巴蜀印象》,通過民間故事、口碑傳承,展示了巴蜀文化的魅力,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2023 年,廣東新華出版社成功舉辦了廣東文化年活動,吸引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展示了地方出版社的國際化趨勢。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地方出版社在出版質量、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其中之一便是部分出版物的品質參差不齊。例如,根據中國出版年鑒2021 年統計,2020 年全國出版物合格率為95.8%,但是有少數地方出版社未達到94%。此外,在創新方面,許多地方出版社憑借地域特色取得了成功,但其產品缺乏持續能力。以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在2021 年至2023 年成功推出的全新智能家居系列叢書為例,雖然在市場上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和銷售成績,但由于同類作品競爭激烈,尤其是在智能家居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持續競爭力面臨較快減弱的局面。有些地方出版社為提升銷量,濫竽充數,減少了對內容質量的審查,也導致了一定程度的重復出版現象。總體來看,地方出版社在精品出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仍然需要在提高質量、市場創新等方面進一步實現突破。需要更加注重地方特色資源的優勢,聚焦優質內容的挖掘和開發,逐步形成具有競爭實力和影響力的出版品牌。同時,要加強與其他出版社、作者及國際同行的交流合作,為出版事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對于地方出版社而言,版權質量參差不齊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問題。盡管部分出版社已在精品出版資源方面取得積極成果,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出版社面臨著出版物品質不高、選題不符合市場需求等問題。據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出版物的合格率達到了95.8%,但部分地方出版社的合格率僅為94%,甚至更低。由于選題脫離市場,作者學術水平受限及寫作經驗不足,加之出書品種多、出書節奏快,造成市場上低質量產品泛濫。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地方出版社的品牌形象,而且影響了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從長遠來看,將制約地方出版社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是推動出版事業發展的關鍵動力。然而,在地方出版社的發展過程中,創新能力不足成為突出問題。例如,在圖書的編排、設計、主題策劃等方面,許多地方出版社表現出思路較為單一、趨同嚴重的特點。有的地方出版社在選題策劃中存在跟風現象,過分追求熱點,不足以支撐出版社長遠競爭力。同時,缺乏與其他出版社、作者、智庫等廣泛合作,從而限制了地方出版社在知識整合和資源共享方面的發展空間。此外,在應對數字化出版及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新模式挑戰時,許多地方出版社缺乏前瞻性。例如,在電子書、音頻書等數字化出版物及新媒體平臺的布局和推廣方面,與一線出版社相比,地方出版社整體進展較慢。
地方出版社受制于資源和規模等多方面因素,市場競爭力不足成為難以回避的問題。首先,有限的人力、物力、資金投入使地方出版社在市場推廣、宣傳等環節上不如中央和大型出版社。例如,在全國范圍的書展、活動推廣以及國際版權交流方面,地方出版社所占比重有限,導致其市場份額和知名度較低。其次,由于缺乏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地方出版社在選題、定價等方面出現失誤,難以激發讀者的消費欲望。最后,局限于本地區經濟水平和文化環境,地方出版社的競爭優勢不如大型出版社突出,導致其在全國和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相對較弱。
地方出版社在合作交流方面存在諸多不足。首先,在與其他出版社、作者之間的資源分享和互動上,局限于地域和市場的問題,地方出版社的合作機會較為有限。其次,收益分配模式、版權保護以及合同執行方面的問題,也影響了地方出版社與作者、各類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最后,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由于語言和文化差異、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許多地方出版社在版權輸出、引進翻譯等方面的發展遠不如大型出版機構[1]。地方出版社在資源整合、合作渠道、業務拓展等方面的不足,影響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從而限制了其未來發展。
在提高地方出版社精品出版能力方面,關鍵環節便是加強對內容質量的把控。首先,要完善選題評審制度,確保對所有擬出版圖書的選題都進行細致嚴謹的審查,挖掘獨具特色的優質題材,理解作者的創作目的,并在策劃階段就積極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加強對編輯人才的培養,選拔具備專業背景、敏銳觀察力和嚴謹工作態度的編輯,確保各個環節的文字審核、結構邏輯和整體規劃等方面做到全面而準確,引導作者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其次,為確保出版物的品質,地方出版社還需要加強內容審核環節,建立內容質量評估制度,定期對已上市圖書的內容質量進行抽查,并對市場反饋的問題及時作出調整。建立該制度,可以有效預防低質量出版物的出現,確保每一本圖書都符合出版要求,帶給讀者有益的知識和閱讀價值。在內容質量把關方面,地方出版社應當加強對版權合作和運營的監管,建立完善的版權管理機制,確保對合作協議中涉及的版權問題能夠嚴密把控,避免因為不當授權和運營而導致讀者權益受損以及地方出版社品牌形象受影響,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穩固和提高在行業內的地位[2]。
地方出版社在精品出版途徑探討中,應當最大程度地利用其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資源。具體做法包括系統研究、總結當地的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傳統、史料文獻,以豐富、高質量的圖書形式呈現給讀者,同久經考驗的本地作者、專家積極接觸和合作,并鼓勵他們就地方文化相關主題進行精心撰寫,這既能推動當地優秀文學、藝術、歷史作品面世,同時又能滿足讀者多層次的閱讀需求。地方出版社需要關注市場動向,掌握書籍流行趨勢與熱門主題,緊扣地方文化底蘊,將這些元素創新融合,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展現給廣大讀者。
地方出版社可以積極組織各類座談會、講座、論壇等活動,邀請當地著名作家、學者、藝術家等分享地方傳統文化研究心得,以促進更多優秀文化作品的誕生,以此為契機,出版社可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瑰寶,發掘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創作,為讀者呈現具有地方特色、高品質的出版物。例如,福建省舉辦系列活動慶祝閩臺客家文化研究探討,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不僅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還吸引了大批民間文化創作者參與其中。福建出版社應運而生,抓住這一契機和優勢資源,成功出版了《閩臺客家文化研究叢書》等一系列作品。這些叢書秉承了地方特色,為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
地方出版社在提高精品出版水平方面,需要在管理層面加強創新,建立高效的組織架構,優化管理體系,簡化工作流程,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3]。具體措施如下:實行激勵制度與績效評估體系,在物質與精神層面對員工創新、個人成長引導與激勵,地方出版社應主動與其他出版機構、作者、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等開展合作,以獲取更多關于市場趨勢、行業動態和專業知識的信息。
在面對數字出版物不斷發展的挑戰中,地方出版社還需要和市場需求保持同步,調整戰略目標,拓寬數字化產品范圍,加快推進傳統出版物向數字化出版物的進程,培育具備新媒體運營能力的團隊,提升其在數字出版市場中的競爭實力。同時,地方出版社也應關注市場拓展,了解最新的出版渠道與模式。例如,借助社交媒體、微信公眾平臺、直播平臺等現代傳播手段宣傳產品,拓展國內外市場,同時尊重并充分利用地域自身特色,管理出版與發行渠道。在這一過程中,加強與行業內優秀合作伙伴的對接與共享,善于挖掘潛在的合作機會,實現資源整合與互補。
精品出版的關鍵在于實施高效的市場推廣和全面拓展銷售渠道。地方出版社需要精心制定營銷策略,關注圖書的外觀設計、定價方案等細節,從而提高市場份額,在推廣活動方面,充分融合傳統(如實體書店銷售、書展展示)與現代手段(如社交媒體推廣、網絡營銷)等策略,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直播平臺等多元媒體資源[4],實現產品的廣泛傳播與覆蓋。
以山東文藝出版社為例,他們在2022 年推出的一部關于當地民俗文化的圖書《山東民間藝術之美》就充分運用了多元渠道推廣的策略。首先,在類似于山東書博會等國內知名書展上設置了專門展區,實現了線下推廣與展示。同時,該出版社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發布相關推廣信息,引發讀者的關注和討論。其次,他們還與知名圖書電商及實體書店合作,拓寬數字銷路,實現廣泛分銷。這些舉措有效地拓展了該書的銷售渠道,并使其成為當地暢銷品種之一。另外,積極與電商平臺建立合作關系,拓展線上銷售渠道,進一步提升地方出版社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了更好地推廣出版物,地方出版社要定期開展讀者調查,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和讀者喜好,為后續策劃和出版提供參考。最后,要加強與行業組織、各類書店、文化場館等機構合作,共同推出相關活動和優惠政策,從而提升出版物的市場影響。投入一定資金和精力,提升對市場研究和分析的能力,以便全面把握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為出版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5]。
綜上所述,地方出版社在精品出版上具有重要的使命和價值,對于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及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都具有顯著的意義。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方出版社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把握市場趨勢,跟隨科技創新發展,助力不同地區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地方出版社要不斷提高內容質量,拓展推廣渠道,傳承優秀文化,服務大眾所需,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