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航
(鄭州廣播電視臺,河南 鄭州 450016)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著融媒體時代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在新興媒介的快速發展下,短視頻應運而生,促使媒體市場逐漸進入了短視頻時代。短視頻時代既是科學技術、新興媒介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符合人們“碎片化”“娛樂化”閱讀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的普及和應用,更是加速了短視頻的創新和發展,也為融媒體時代記者帶來了巨大的競爭挑戰和機遇。一方面,短視頻新潮為融媒體記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和技術支持,為記者開拓創新奠定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人人都是短視頻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這就大大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數量和時效性,也對記者的新聞生產、制作和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如何在短視頻新潮下提升融媒體時代記者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當前媒體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顧名思義,短視頻就是短片視頻,是互聯網內容傳播的一種新興方式。自2017 年開始,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網絡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傳播內容逐漸受到了各大平臺、粉絲和資本的青睞,也推動著短視頻行業進入白熱化的新潮階段。據統計,2022 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了8.73億[1]。而融媒體主要是將多種媒介進行融合,將多樣化的媒體特點進行有機結合的媒體新形式,具有資源通融、利益共融、宣傳互融等特點。
短視頻新潮下,短視頻“簡短”化的特點吸引了不少用戶的喜愛,但是在短視頻的深入發展下,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短視頻的“簡短”像一把雙刃劍,在吸引人們注意力、大眾喜愛的同時,要求其在視頻內容制作中,需要將新聞事件高度凝練,需要一定時間來進行視頻內容整合。然而,受到傳統新聞生產模式的影響,新聞記者在整合信息過程中,需要顧及到許多生產要素,如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客觀性等,而這些生產要素的實現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就不利于保證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同時,由于短視頻生產傳播門檻相對較低,導致一部分人為了博取關注,在極短的時間內,整合、傳播新聞,而忽視了新聞真實性、客觀性等生產原則,尤其是部分新媒體人員為了盡早發布相關信息,會抄襲、模仿率先發布的短視頻,這也導致短視頻內容同質化嚴重,對于記者收集、整理新聞信息也帶來了更大難度[2]。
隨著短視頻新潮發展的不斷深入,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制約著短視頻的健康發展,抄襲風、同質化、泛娛樂化等不良現象層出不窮,使短視頻傳播內容的質量不斷下降。盡管如今相關部門已經加強了內容方面的監管力度,但其成效仍舊不容樂觀。因此,高質量內容依舊是短視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如今,許多記者開通了官方或是個人的短視頻賬號,但能成功“破圈”的仍舊是少之又少。在許多記者制作的短視頻中,都存在著明顯的內容特質不鮮明、表現手法單一的問題,他們只是單純將原視頻簡單剪輯,或者是將新聞稿件視頻搬運傳播,缺乏原創元素和互動性,這就無法吸引人們的關注和觀看。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新聞記者只是將短視頻平臺當作一個傳播渠道,缺乏對于短視頻平臺傳播特性的了解,這也導致難以真正有效實現引流。
在快節奏的融媒體時代下,在切實保障短視頻內容質量的同時,為了快速占領市場,需要注重優化新聞資訊的整合模式,重新定位記者的職業和角色,推動其自我轉型升級,才能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融媒體時代下,新興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生產方式、傳播渠道、內容形態、媒介形式以及受眾群體,新聞記者已經不只是新聞的采寫者、生產者和傳播者,如何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盡快整合、分析并傳播碎片化信息,成為當前新聞記者的重要工作任務。這要求新聞記者轉變傳統的工作觀念,突破傳統新聞模式的束縛,重新進行職業角色定位,從以往的新聞生產者逐漸變為新聞服務者,從信息推動者逐漸變為信息解釋和分析者,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站在大眾的立場上,以其興趣愛好、心理特征、審美觀念等味依托,開展新聞短視頻生產創作,才能更好地吸引人們的點擊和閱讀[3]。
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搶占媒體市場,新聞記者需要優化傳統的新聞短視頻生產傳播業務流程,以專業知識素養為基礎,簡化新聞短視頻生產傳播相關流程,充分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優勢和特征,將采編和傳播進行一體化發展,才能更好地提高新聞整合的水平,以最快速度傳播新聞。同時,在強化新聞整合能力中,應當切實遵循新聞的生產原則,避免出現虛假新聞、不實新聞等,以此才能增強短視頻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例如,在杭州亞運會期間,《杭州日報》的記者就通過在現場看臺蹲守著名體育跳水名將全紅嬋當日跳水實況,收集全紅嬋在現場跳水情況的信息,利用剪映等軟件來剪輯制作短視頻,在短時間內整合出一則短視頻《4K120 幀抓拍全紅嬋絕殺一跳!縱享絲滑,百看不厭》,結合跳水運動的特質和借助跳水運動員的影響力,第一時間發布相關新聞,吸引了人們廣泛關注,實現了抖音點贊16.4萬、評論區交互1.2 萬、收藏6 431、轉發1.5 萬的傳播好成績[4]。
融媒體時代下,為了給新聞傳播提供多元化的媒介平臺,新聞記者的稿件傳播已經不僅局限于報紙等傳統媒介,微博、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官方網站、新聞客戶端等成為新聞記者內容發布的重要渠道。同時,市場對于新聞內容傳播有效性的評判也不僅局限于閱讀數量,還增加了評論、點贊、轉發等數量的統計,給新聞記者的新聞短視頻創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需要新聞記者轉變傳統觀念,充分利用融媒體時代的傳播優勢,加強多渠道融合發展,并且結合不同受眾群體的新聞需求和不同新聞渠道的傳播特性,打造出個性化的新聞短視頻傳播模式。例如,在新聞推送和閱讀觀看過程中,新聞網站更偏向于中老年群體受眾,微博、微信、小紅書等偏向于年輕化群體、而抖音則是老少皆宜,通過個性化輸出傳播,才能更好地實現“一個來源、一次收集、多次生產、多層發布、多渠道融合、多平臺互動”的融合發展模式,提升記者在媒體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以央視新聞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聯播》為例,該欄目通過在微博、抖音等平臺中傳播,摒棄了傳統、嚴肅的播音腔,以親和有趣的話語,采用當前大眾喜愛的社交方式,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人們關注的時政熱點新聞,并且通過放大部分視頻畫面細節、增加表情包和個性化字幕方式,為短視頻傳播增添了個性化元素,以此吸引了眾多用戶的喜愛。
《新周刊》作為著名媒體,在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傳播發布信息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微信公眾號的平臺特質,利用定期發布視頻號,加上展現細膩的文字、富有情感的圖片,成為了好評率超高的公眾號[5]。以其聯合美團發布的《盡頭里的2023》為例,該短視頻結合人們的生活實際,通過美團外賣、美團跑腿、美團單車、酒店預定、美團團購、美團買菜的訂單數據,以細膩溫暖的文字旁白來展現人生百態,呈現依托于萬圣節的外賣訂單、演唱會的酒店預訂和跑腿服務等數據,不僅很好地引起了人們的情感共鳴,還以溫暖的視頻內容和語言旁白擊中了網民的淚點,讓人感慨萬千,該短視頻取得了2 651 點贊、2 688 轉發、熱度值1 266 的傳播好成績。
內容作為媒體行業生產、傳播的關鍵元素,也是影響媒體傳播影響力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求新聞記者應當充分發揮出自身在內容創作方面的優勢,加強深度報道,才能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新聞記者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深度跟蹤、挖掘新聞事件,以多角度、多維度來看待新聞事件,既要通過深入、完整的報道來還原事件的全貌,也應選擇多個立場來強化新聞報道的客觀性,通過細節分析、信息解讀來引導用戶思考和探究新聞背后的意義。同時,為了拓展短視頻內容的維度,除了挖掘新聞事件,還應開展延伸報道,有機結合相關聯、類似的新聞,從中探查出新聞事件發生的規律或啟示,從而既能增強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力,也能增強新聞報道的系統性和科學性[6]。
在內容創作中,除了注重有深度的原創性報道,還應當貼近人們的生活和閱讀需求。如今,大眾已經逐漸遠離傳統報道的說教形式,更傾向于網言網語、幽默風趣的視頻內容。因此,新聞記者應當打破傳統的新聞思維定式,積極融入和學習融媒體時代下短視頻的語言特色,并且充分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轉變大眾對新聞的固有觀念,從而才能更好地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提高受眾的黏性。
需要注意的是,網絡語言的運用對于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新聞記者把好新聞關,在嚴格遵循新聞生產原則的基礎上,創新新聞短視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例如,新京報作為官方主流媒體,在利用微博傳播短視頻的過程中,通過引用“打卡”“扎心”“老鐵”“公主、王子請××”等網絡語言來吸引人們的關注,同時通過發布在線投票《你是i 人還是e 人呢》,在貼合社會熱點話題的同時,貼合人們的情感需求,為人們提供投票、點贊、評論等方式來進行互動,從而豐富和創新了新聞報道的內容和風格。
融媒體時代下,熱點營銷成為當前新聞傳播的重要手段,許多新媒體和自媒體為了吸引人們關注并實現引流,以多元化的方式來發布新聞事件,盡管這種營銷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引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監管,極易出現虛假、混亂、帶節奏等不良新聞事件。因此,需要新聞記者充分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官方媒體權威性、公信力的傳播優勢,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營造出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第一,新聞記者應當合理運用融媒體時代下的運作模式,學會利用熱點事件實現品牌推廣和媒體營銷,并且應當結合自身媒體特質,打造出獨特的新聞短視頻風格,以大眾感興趣的新聞類型和方式來定期發布,更好地聚集目標受眾,擁有固定讀者,形成粉絲效應,利用粉絲的推廣能力來提升短視頻新聞的傳播影響力[7]。
第二,融媒體時代催生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新聞呈現形式,諸如短視頻直播、VR、Vlog 短視頻等形式,為新聞記者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多樣化的展示方式,新聞記者除了不斷拓寬自身的專業知識外,還應當積極學習先進的融媒體技術和短視頻傳播形式,以及相關的攝影技巧、網頁制作、短視頻剪輯、圖片處理和客戶端運營等方面的知識技術,才能熟練運用新媒體手段,獨立且快速地創作完成短視頻新聞。此外,新聞記者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來強化個人的報道風格,打造個人品牌,既能幫助傳播推廣報道內容,也能提升自我價值,拓寬自我發展。例如,總臺央視新聞記者王冰冰通過央視新聞官方賬號,在B 站上傳一條名為《總臺記者王冰冰:“快樂小草”,再也不用擔心會“禿”了》的環保新聞視頻,該視頻當日登上熱搜榜首位,播放量500 余萬,肯定了王冰冰作為央視主打短視頻女記者的地位,也為王冰冰吸引了不少的關注和流量[8]。
綜上所述,短視頻作為融媒體時代發展的重要產物,不僅推動加快融媒體時代進程,也大大加大了媒體市場的競爭壓力,更是對融媒體記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盡管媒體市場千變萬化,新興媒體也在不斷涌現,但是融媒體記者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仍舊具有獨有的核心競爭力。為了充分發揮融媒體記者的核心競爭優勢,需要結合當前融媒體時代記者面臨的困境,通過強化新聞資訊整合能力、拓展渠道融合呈現新聞、打造具有深度的視頻內容以及增強熱點營銷互動溝通等方面的優化措施,促使記者重新定位自身的職業和角色,通過自我轉型升級來提高核心競爭力,傳遞社會正能量,引導社會輿論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以此有效推動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