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升
(廣東理工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肇慶 526070)
在開展具體輔導活動過程中,通過應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指引有助于團體心理輔導認清團體目標,在優化情境設置體驗的支撐下,幫助學生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進一步了解彼此性格,在交流和學習過程中形成新的心理認識。
積極心理學的策應和驅動有助于學生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進一步認清自己、深入挖掘自我、剖析自我。從團體心理輔導的視角出發,無論是組織“自畫像”的教育活動,還是開展“優缺點大逆轉”的輔導模式都十分強調自檢效果反饋,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認知自我、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從而在相互鼓勵中實現自我優化。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引領,高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更加強調對學生能力與品質的同步培養,特別是完成自評自檢活動之后,要求學生能夠積極做好反思和總結,學會傾聽、溝通、拒絕。此外,結合主題教育、故事講述等方式,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特定品質進行培養,使學生更加積極、樂觀、自信地面對各種挑戰,這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化心理特征,不僅表現出獨特的思想意識形態,而且彼此之間的性格特征也具有顯著的差異性。這就對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而在積極心理學的賦能下,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更具針對性,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確保學生能夠收獲分享、互相鼓勵,在總結、反思過程中不斷突破個人極限,進而實現了解自身、挖掘個人潛能的效果。
首先,在團體活動組織和實施過程中,需要秉承高度的匹配性原則。要求活動的組織者能夠與團隊成員保持密切對接,彼此之間建立較為和諧的關系,同時基于成員的需求做好活動內容的調整和優化,避免活動出現紕漏或瑕疵。活動組織者在開展工作之前要做好實際操作的演練工作,有效熟悉活動流程,掌握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帶領團隊開展活動,確?;顒赢a生預期的效果;其次,在輔導活動的設計中,要堅持一致性的原則。力求前后能夠連貫起來,確保工作能夠循序漸進地開展。這樣才能實現由淺入深的效果,助力學生自我探索、情感層次以及認知層次的升級,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團體;[1]再次,團隊心理輔導方案要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方案設計要難度適宜,符合學情實際情況,確?;顒娱_展費用較低,而且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最后,整合輔導方案的設計應遵循安全性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證團體成員的人身安全,防止對成員造成身心傷害,使學生能夠其樂融融地在團體活動受益。整個方案設計應在目標性的引領下,使全體成員能夠協同一致地參與各項活動內容,既要有效調動成員的情緒,還應做好方案評估和修正工作,全力確?;顒幽軌驖M足不同成員的差異化需求,保證團體成員的切身利益。
(1)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性質與名稱要預先做好調研,在征集學生意見與建議的基礎上,通過反復改進確定好團體活動的各個細化內容。團體活動名稱應切合實際,做到生動新穎、與時俱進,能夠讓成員產生歸屬感和親切感。同時要避免出現“貼標簽”的現象,防止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心理影響,盡量要讓學生易于接納;(2)團體目標的設置要目標清晰、明了、可操作,便于學員識別和接納,使學員能夠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參與活動加深對自我意識的認識,為促進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學生團體心理輔導離不開團體領導者的付出與努力,作為領導者和直接管理者,不僅需要具備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儲備,還需要擁有心理咨詢的實踐經驗和技巧,能夠因地制宜地做好活動的設計以及活動開展工作,使學員能夠積極配合各項活動工作,并對領導者的指引十分信服;(4)團隊的規模要適中,既不能過少,也不能過多,否則都會影響活動開展的實效性,一般人數在10~15人之間最為適宜。[2](5)活動的實踐基礎要有相應的理論基礎作支撐,或者設計一套系統性的訓練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管理和實施,確保團體方案能夠為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提供最為實效和精準的幫助指引;(6)團體活動的場所要安靜、舒適溫馨,確保能夠保護成員的隱私,同時讓成員情緒放松。當然如果場地條件不具備或不允許,也可以利用會議室、教室,進行簡單的衛生打掃或者對空間環境做所需的布局亦可。
首先,在具體開展團隊心理輔導的過程中,一定要預先掌握團隊成員的需要,切實明確不同學員的獨特需求。最為直接的手段就是做好觀察或評估工作,從而對方案設計進行優化改良與整合,這樣才能為更多的學生提供精準而切合的服務;其次,在明確成員的需求之后,領導者要做好階段性和長遠性目標的設置,有效思考應該解決哪些問題,采取何種方式更有利于學員的成長和發展,在大家協同努力之下實現目標成果;再次,活動方案的設計應該加強對各種表象或潛在不利因素的發掘,從而采取有效舉措以規避,包括具體分工制度的設計,以及需要何種道具和器材等等,旨在為活動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最后,團隊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結合實際進行調整和改良,特別是要聽取專家或學者的意見,通過反復實踐、交流和討論,從而對方案加以修改和完善。[3]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導向,為了提升學生彼此信任和友愛的素養,要求學生團隊心理輔導活動應致力于打造和諧的團體輔導氛圍,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驗,使學生之間能夠彼此學習及分享,進而預防和干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3]。首先,團體成員心理輔導方案應以規范化、系統化為操守,確保輔導環境更具有包容性、開放性,讓學生放下心理的負擔,在尊重、安全及信任的環境下更好地了解自己、接納他人。其次,通過營造良好的團體氛圍,能夠讓團隊成員放松而專注地參與各項活動,同時有效消除學生之間的心理防御,使學生坦然面對自己的問題,形成可靠的信任關系[4],溫暖、接納、安全、信任的氣氛還有助于激發成員的合作性和凝聚力,使學生為了共同的目標攜手并進,坦率地開放自己,更暢快地傾吐內心的苦悶,突破消極悲觀思想的束縛,從而對人生未來充滿信心。例如在開展“心電感應”、“我是誰”、“情緒披薩”等不同主題的心理輔導活動中,需要組織者預先創設和諧的團體活動氛圍,使學生能夠精準了解學員的特點,形成可靠的信任關系,構建積極人際關系。通過在舒適的狀態下接受對方,彼此分享解決心理問題,從而更好地優化自己。
在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實施環節,團體成員希望能夠更好地釋放、表現自我,進而在相互探索和學習中爭取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由此促進自我成長。首先,關于團體形成,可以采取多種宣傳渠道來實現,例如海報、宣傳單、廣播、微信群、校園公眾號等。在宣傳中特別要注意詞語的使用,既要保證措辭得當,盡量采取富有吸引力的語言,還要避免夸大其詞。此外,成員的選擇可以采取面談的方式,既可以增進領導與成員之間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初步評估。如果學生覺得不滿意,或者組織方認為學生因個人原因不適合參與,都可以退出活動;領導者在面談篩選后,應即刻組織預備會議,做好活動相關事宜的澄明工作,使學員明確活動的整體部署。當學員對心理輔導方案確認無誤后,要簽署保證協議。既要保障學員的隱私權,還要讓學員明確團隊活動守則,不能做違反活動制度的事情,以確保心理輔導工作順利、穩定推進;其次,團隊的運作工作要建立團體規范約束,要求全體成員保證遵守規則,做到精神專注、不泄露他人隱私,同時積極配合工作。關于第一次活動的組織最為關鍵,這既是成員相互認同、相互信任的契機,也是拉近彼此之間感情的基礎。要求領導者做到精心籌備和策劃,為成員提供語言交流與非語言交流的雙重模式,使學員快速建立信任關系。此外,在后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過程中,一定要明確主題目標,開展不同單元模式的訓練活動。
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在于為學生提供彼此信任、彼此合作的空間,輔以教師的指導、組織與幫扶內容,使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到其他的優點,從而循序漸進地進行改進和優化。處于放松和友愛的特定交際情境之中,結合積極心理學的導向輸入,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建立團隊感及認同感[5]。首先,團隊心理輔導應切實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做到對每一位成員深入了解,明晰不同成員的心理問題、性格特點,以及參與本次心理輔導活動的初衷和要求。在此基礎上,活動組織要保持一定的結構,確保與系列團輔的主題相一致,引導成員獲得社會支持,或者聚焦到行為的轉移,這不僅有利于負性情緒的排解,還可以幫助學生接納自我的負性情緒,繼而降低負性情緒的影響;其次,學生團隊心理輔導活動應注重為學生呈現新的學習體驗,幫助學員有效開闊思路。以“千千結”主題活動為例,學員通過參與游戲就能夠感受到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而且即使遇到困難也只是暫時性的,沒什么大不了;當然面對挑戰,我們要拿出必勝的信心和勇氣,做堅強的斗士,而不是選擇退縮、逃避或躺平。在強化交際體驗的驅動下,通過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學員認知到人和人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外表,而是內心世界是否強大。只有自己身心強大,才能抵御來自各方的挑戰,從而成為生活的強者,建立屬于自己的人生軌跡;最后,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過程中,領導者要密切關注學員的一舉一動,同時具有較強的輔導技能。一方面,要對每一名成員保持極度的關心,同時善于傾聽學員的心聲,感受學員內心的想法,從而尋求最佳的幫扶策略,因材施教地進行教育實踐,助力學員卓有成效地彌補短板;另一方面,領導者還要具有敏銳的感覺、清晰的頭腦,在輔導活動的全過程要保持真誠、公正、尊重、理性,起到應有的示范效能。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專業基礎,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知識應用,制定行之有效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采用積極體驗式教學方式,提高心理輔導工作質量,并積極鼓勵學員敞開心扉,強化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克服交際焦慮,感受到自身的幸福感,由此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與優質成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