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連志
(上海電力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306)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之后,一掃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在制度上建立了全國一盤棋的舉國體制的制度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構成了舉國體制的群眾力量基礎,而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集體主義的精神又構成了舉國體制的精神基礎,所有這些方面共同構成了中國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為主要特征的舉國體制。在國家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背景下,舉國體制能夠通過體制性的動員機制和動員力量來實現各方面力量、資源最大程度的聚合。舉國體制就是指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動員和調配全國有關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質資源,攻克某一項世界尖端領域或國家級特別重大項目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1]。這一體制可以使我國在資源匱乏、內生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在全國范圍內集中完成某些重大戰略目標所需的有效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從而最大限度地聚合起一個國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保障目標的實現。舉國體制為后來新中國“兩彈一星”、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以及科技發展、體育發展、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提供了雄厚的體制基礎和力量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正是充分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在重大科技攻關、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教育衛生體育事業以及國家建設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些偉大成就也充分展示了舉國體制的力量和優勢。可以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在各個方面能夠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舉國體制功不可沒。
人類進入新千年以來,由病毒“劇烈入侵”人類社會導致的巨大公共衛生危機成為影響世界各國公共安全的重要風險。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病毒,特別是類似禽流感病毒、2003年的SARS病毒和2019年年末的新冠病毒等所導致的公共衛生危機,各國公共衛生治理和公共安全受到了嚴峻挑戰,也成為一個國家制度體系治理效能的檢驗場。中國充分發揮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以盡可能小的代價戰勝了公共衛生危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了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精神和大國擔當[2]。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一種新型的現代化,它將全面超越“西方中心論”的現代化模式,這種全面超越既是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的超越,也是文明層次的超越,而新型舉國體制正是實現全面超越的制度基礎,也是實現全面超越的強大引擎。弗里斯在《國家與大分流》中說,決定現代歷史產物的是制度而不是別的因素。縱覽人類歷史,國家競爭的實質就是制度競爭,而在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大背景下,思考中國新型舉國體制應對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的價值與功能,有助于完善新型舉國體制,更好地應對“風險社會”時代充滿不確定性的系統性風險。
病毒是地球生命系統演進的一部分,也是生命演化系統中的重要一員。研究顯示,在進化過程中,人和脊椎動物直接從病毒那里獲得了100多種基因。我們人類自體內復制DNA的酶系統也可能來自病毒,人和高級哺乳動物的DNA中還有一些病毒的基因,這是病毒輸送自己的基因到人體和高級哺乳動物細胞內的結果,這種結果極大地推動了人的細胞和高級生物的細胞的進化[3]。可見,病毒是人類進化鏈條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一般人們對病毒的理解是與致病聯系在一起,但病毒對人類健康的作用同樣重要。個體免疫力的成長是與病毒“愈斗愈勇”的過程。學者鄒詩鵬在《“病毒社會”及其文明論域》一文中提出了“病毒社會”的概念,這一概念有著獨特的出場語境,也讓人們重拾了2003年導致“非典”危機的SARS病毒的社會記憶,并在獨特的社會場景下進一步強化。2020年的新冠病毒是以波及面極廣的強致病性與社會構建聯結的,有著幾億年生命演化進程的病毒以這種方式“突進”為全民關注的“社會議題”。但實際上,每年的流感病毒都會“入侵”人類社會,還有埃博拉病毒、HIV病毒等,事實上,人類社會從來都是“病毒社會”,病毒就存在于我們生存的環境中,甚至生存在我們的軀體上。
“病毒社會”與“社會病毒”詞序有差異,卻是有著迥異區別的概念。“社會病毒”是形容某種對社會構成危害的人、思潮、文化或者事件,它用來指稱對社會正常秩序運轉造成破壞、對社會文化心理造成負面影響的人、思想或者事件。如貪官及其貪腐行為是“社會病毒”,制假售假及制假售假者是“社會病毒”,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也是“社會病毒”。但是“病毒社會”強調的是病毒“社會性”的一面,在“病毒社會”中,病毒是社會中最不受歡迎的一員。人們常說“避之如瘟神”,即顯示出瘟疫本身是何其特殊的社會存在物。病毒以疫災方式施毒于社會,強制地插入人群共同體,并成為特定社會結構中的強勢一員,造成病毒大流行,這一極端現象掩蓋了病毒原本就長期存在于社會結構這一基本事實。病毒雖是人類的敵人,但在自然狀態的意義上,卻又是長期以來與人類相生相伴的微生物,作為微生物的病毒,本就是人類社會的一員[4]。隨著人類社會活動的拓展,人類對自然的入侵,人類與野生動物的密切接觸以及人類流動性的空前增強,病毒“日益地”入侵到人類社會之中,因而,SARS病毒、新冠病毒都不可能是最后的一種對人類造成嚴重影響的病毒,以后人類社會中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毒,這種不確定性就是懸在現代性社會中人類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類社會就此進入“病毒社會”。從這一點來說,雖然“病毒社會”有其獨特的論域,但是它依然是從屬于“風險社會”的,基于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新病毒隨時可能會暴發且因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與危害,因此,我們不得不將應對隨時可能暴發的新病毒疫情,相應的應急衛生體制、社會應急管理體制、藥物研發、疫苗生產等都需要我們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2.2.1 “病毒社會”中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應對考驗國家體制優勢
風險的全球性使當今世界演化為“全球性風險社會”,風險不受國界限制的擴散與傳播使各國命運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人類被連接成為一個“全球風險處境的客觀共同體”[5]。如齊格蒙特·鮑曼所言,由于空間保護功能的喪失,全球任何地方的空間地理都不再具有自我保護能力。威脅與保障將不再由強大與弱小所決定,它們均演變為跨區域的問題,不再可能在區域內得到解決[6]。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病毒不分國界,也不帶有意識形態性,全球化的人員流動將病毒帶到了整個世界,這場重大疫情傳播地域之廣、波及人口之多是前所未見的,給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一個地球、兩種社會制度是當今世界格局的重要特征,但在應對最近的兩場重大危機——2003年“非典”公共衛生危機和2020年新冠病毒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的挑戰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體制能夠迅速動員,在病毒暴發初期做出及時應對,盡可能地控制病毒的波及面,把對人民的生命健康影響降到最低。僅用7個月就戰勝了2003年“非典”公共衛生危機,僅用3個月就在國內完全控制住了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并頂住了多輪西方疫情輸入的沖擊,最終迎來了病毒毒力減弱,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的疫情防控新階段,最大限度地保衛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但美國作為世界上的頭號發達國家,防疫舉措卻乏善可陳,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健康成本,《紐約時報》稱新冠病毒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遠遠超過1918年至1919年發生的流感(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死亡人數。中美兩國在應對這場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方面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其中當然有很多文化、國情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舉措不盡相同,但最大的差別在于兩國不同的制度以及基于本國制度的體制優勢。中國一直以來都是舉國體制,舉國體制曾一度受到各種詬病,但應對新冠病毒這場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成為中美兩國體制優勢的競技場、檢驗場,中國舉國體制的體制優勢更勝一籌,這是我們能夠成功應對這場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的重要體制優勢。
2.2.2 中國舉國體制優勢的具體體現
第一,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為了維護人們的根本利益,黨和國家可以依托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資源,去解決發展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或者危機。在SARS病毒、新冠病毒公共衛生危機中,面對病毒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嚴重威脅,黨中央都發揮了集中統一領導的作用,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各條戰線上共同展開了抗擊病毒的總體戰、阻擊戰,都在較短時間內戰勝和控制住了病毒,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第二,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優勢。SARS病毒、新冠病毒都嚴重影響著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這些公共衛生危機事件考驗著黨和政府的危機管理能力,也考驗著政府的執行能力。黨中央和國務院堅持統一領導,全國一盤棋,依托社會主義體制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優勢,匯成了抗擊病毒的強大合力,構成了戰勝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的體制基礎。第三,構筑民眾大團結的群眾力量優勢[7]。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領路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團結的核心,就能實現民眾最廣泛的團結,從而構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力量基礎。面對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同心合力、團結一致,共同展開抗擊病毒和疫情的人民戰爭,各條戰線上都涌現出了許多英雄模范人物,全國人民的大團結所匯成的眾志成城的力量最終戰勝了病毒和疫情,展現了人民的大團結所展示的強大能量。第四,匯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強大精神力量優勢。“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制度優勢[8]。舉國體制的優勢不僅在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優勢,還在于依托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依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全體人民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所形成的人民大團結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多難興邦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生動映照,依托的是中華民族不被困難壓倒的精神力量。
舉國體制的基礎是制度,但是貫穿于舉國體制之中能夠匯聚和展示出我國舉國體制優勢的統攝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黨的領導貫通于整個國家制度創設、修正和改革之中,依靠黨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充分激活體制能量,這是舉國體制優勢的本質所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也是舉國體制優勢能夠發揮的前提條件,有了這樣一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致力于為人民謀幸福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我們能夠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最大底氣,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中國人民的主心骨,在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來臨時,我們黨發揮集中統一領導優勢,匯聚各方眾志成城的力量,顯示出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也更體現出舉國體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比較制度優勢[9]。舉國體制之下的中國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領導力、組織力、動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彰顯,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也得到優勢充分彰顯。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優勢,是成就一切事業的重要法寶。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給我們提供了重新認識舉國體制優勢的檢驗場。回顧歷史,在領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中,我們始終能夠“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使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而“非典”公共衛生危機、新冠病毒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舉國體制也是我們能夠戰勝疫情的根本保障。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整合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完全可以轉換為治理效能的[10]。在戰勝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的斗爭有力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舉國體制優勢要進一步堅持,并將其融入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之中,探索構建新型舉國體制,以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注入強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