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連坤,吳忠紅,段輝
(1.會澤縣待補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會澤 654200;2.會澤縣以禮街道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云南會澤 654200)
隨著牛養殖業的發展和養殖規模的擴大,牛支原體肺炎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已經成為困擾牛養殖業的主要傳染性疾病之一。 在病原入侵的初期階段,臨床癥狀不明顯,不容易被養殖戶發現,等病原的數量增多和大量繁殖之后,患病牛出現典型的呼吸道、關節炎等癥狀,引發胸膜肺炎。 雖然該病的死亡率低,但是病原會損傷牛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和其他的疫病出現混合感染。 為此,養殖戶必須要做好日常的預防工作,防止病情的擴散加大防控和治療的難度。
絲狀支原體是引起牛支原體肺炎的病原體,在顯微鏡下觀察呈現多種形態,包括螺旋形、球狀和絲狀等,不是病菌,也不是病毒,主要危害細胞并且生存繁殖,革蘭氏染色呈陰性。 患病牛感染支原體之后,會在呼吸道、肺部、鼻腔、氣管和支氣管等組織分離到病原體,一旦病牛打噴嚏或者咳嗽,病原直接進入到空氣中,健康牛吸入污染的空氣可能感染支原體。 支原體對外部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差, 陽光直射能夠使其失去活性,如果溫度高于80℃,經過1 分鐘死亡,在沸水中會瞬間滅亡。
對所有的牛都有很強的感染性, 嚴重危害2~6 月齡的犢牛,不同年齡的牛群和身體抵抗力不同,在感染病原菌之后的臨床癥狀也存在差異性,犢牛感染之后的臨床癥狀最為嚴重,并且死亡率高。 成年牛在染病之后不容易被發現,呈慢性或者隱性發病的特點,在出現癥狀之后,通過X 光照射檢查發現肺部有陰影。
發病牛和康復之后攜帶病原牛只是主要的傳染源, 主要通過呼吸道或者消化道黏膜入侵。如果對患病牛的氣管、 肺臟和胸膜進行檢測,會發現病原體,另外,病牛的糞便、乳汁和子宮的分泌物也會攜帶病原,一旦排出體外,將污染飼料、飲水和空氣等,健康牛接觸污染物之后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入侵體內,導致發病。 有調查研究顯示,發病后的康復牛只可長時間地向外排放病原體,因此在一些疫區很難徹底根除該病,也增加了牛支原體肺炎的防控難度。
該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 但是在氣候較低的環境下很容易發病,如冬季和早春季節,該時期一旦牛只吸入冷空氣之后,會導致黏膜受到刺激,對外界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引發該病。 另外,牛舍的衛生條件差、防寒保暖不足、飼料的營養價值不高等因素會導致牛群的整體抵抗能力下降,使支原體大量的繁殖,也會導致支原體肺炎的發生。
牛支原體肺炎有一定的潛伏周期, 短則幾天,長則30 天以上,不同的牛群感染之后的臨床癥狀不同,主要包括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的最急性型的病例比較少。
主要危害抵抗力較差的新生犢牛,發病后體溫升高到41℃~42℃,不能正常的吮乳,咳嗽氣喘,呼吸急促,輕扣肺部有濁音,肺泡音變弱。 病情擴散之后,呼吸急促困難,目光呆滯,經過2~3天可能窒息死亡。
急性型的臨床癥狀明顯,呼吸不暢和精神不振,體溫升高,鼻腔有黏液流出,觸碰胸部有疼痛感,聽診有濁音。 另外,患病牛采食量明顯下降,甚至不采食,反芻能力減弱,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可能便秘或者腹瀉。病情擴散之后,體溫會降低,并口吐白沫,行程持續大約15~60 天,最后可能衰竭死亡。
慢性型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被毛雜亂,沒有光澤,病牛不愿采食,身體逐漸消瘦,體溫有時高,有時低。 體質和免疫能力下降。 如果治療措施及時,患病以后會逐漸康復。 但是養殖條件突然發生變化,導致患病牛出現應激,會加重癥狀。
結合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能夠對該病進行初步的診斷,通過實驗室檢測的方法可以進一步的確診。需要在無菌的環境下采集病死牛的病變組織的分泌物, 包括肺泡等病變組織的分泌物,放在培養基上培養7 天,可以發現露珠狀的透明物質,然后選擇瑞氏染色之后鏡檢,可看到菌體,可能呈現絲狀、球狀或者螺旋狀,從而進一步確診。 牛支原體對一些藥物比較敏感,包括氟苯尼考、泰樂菌素和林可霉素等。
針對病情較重的牛只,要選擇給藥治療,氟苯尼考和酒石酸泰樂菌素聯合使用的效果顯著,采取以下的用藥方法,選擇氟苯尼考用藥,按照每千克的體重肌肉注射20 毫克,每天注射2 次,配合使用酒石酸泰樂菌素,每1 克藥劑加入5 千克的水,給患病牛飲用即可,一天2 次,用藥7天;也可以選擇恩諾沙星注射液,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0.1 毫升,每天給藥2 次,連續用藥3 天,配合在飼料中添加5%的多西環素和20%的替米考星粉劑,提高治療的效果。如果病牛發熱,選擇清熱解毒類的藥物,可使用柴胡注射液和板藍根注射液,各注射10 毫升,每天給藥2 次,連續3 天,病情得到有效的緩解,犢牛的體溫降到正常,并且腹式呼吸明顯減輕,能夠正常站立行走和正常的吮吸母乳。
絲狀支原體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差,臨床上常見的消毒劑能夠將其滅殺,為此,在通過加強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能夠減少環境中的病原的數量。一旦出現疑似患病牛,必須隔離診斷,確診之后第一時間用藥,防止病情的擴散。 并且對牛只生活過的場所徹底的消毒,選擇2%的火堿溶液,7 天消毒1~2 次。此外,可以給牛只每天消毒1 次, 選擇刺激性較小和安全性高的0.1%的新潔爾滅溶液。對進駐養殖場的車輛和工作人員要徹底的消毒,選擇0.1%的硫酸氫鉀溶液。
養殖場應該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計劃,選擇牛肺疫兔化弱毒苗和綿羊化弱毒苗,控制好接種的劑量,成年牛和犢牛分別肌肉接種2 毫升和1毫升,每年接種1 次,連續接種3~5 年。 免疫接種完成之后,要定期的進行抗體的檢測,抗體水平較低,要及時補免。
在適合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通過控制好養殖場的溫度和濕度條件,為牛群營造健康的生長空間,提高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減少病原的入侵。 因為該病容易發生在潮濕寒冷的季節,牛只的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到損傷,要做好該時期的保溫工作。 夏季氣候炎熱,牛機體內的熱量不容易散發,可能產生熱應激,造成新陳代謝紊亂和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 也會使病原菌入侵體內。為此,要做好疫病高發時期的天氣變化情況的關注工作,在冬季做好保溫措施,保證環境的穩定。
加強營養管理水平能夠預防牛支氣管肺炎,應該為不同年齡段的牛只搭配營養均衡的飼料,保證牛群充分的攝入到營養物質, 增強免疫力。支原體肺炎發生的高發時期,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或者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應該從正規的廠家購買符合國家標準的飼料,不能貪便宜而購買劣質的飼料,將飼料放在通風干燥處保存,避免發霉。
做好牛種運輸管理工作,在之前對車輛和牛車徹底的消毒,防止牛群接觸到病源,盡量選擇短途運輸,同時在運輸中還要做好牛群的管理。
綜上所述,牛支原體肺炎是牛養殖業中的常見呼吸道疾病,發病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飼養管理因素。 為此,做好該病的防控工作很關鍵,采取科學的預防接種、做好牛只引進、加強衛生消毒管理、控制好飼料中的營養、做好溫度和濕度管理、減少應激等措施,能夠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