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代顧景星撰《白茅堂集》記載,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一帶發生了一場罕見的大地震,“黃沙沖空,德勝門內涌黃流,天壇旁裂出黑水,古北口山裂”,且余震持續時間長,“大震之后,晝夜長動”。后來推算,這場地震強度高達8級。據史載,地震的震中雖不在北京城,但對北京城的沖擊著實不小,順承、德勝、海岱、彰義等城門倒塌,城墻損毀嚴重。皇家宮殿、府衙、民宅倒塌不計其數,老百姓死傷“甚眾”。一些朝廷高官也未能幸免,大學士勒德洪受傷,內閣學士王敷政、總理河道工部尚書王光裕一家43口遇難。
在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人們認為地震是上天懲罰人類的結果,聰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在這個認識上也不能免俗。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康熙皇帝迅速作出反應,一方面“發內帑銀十萬兩”,賑濟災民;另一方面號召“官紳富民”捐資助賑。但康熙皇帝最著力進行的,則是對自己的施政方針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檢討,并親自草擬“罪己詔”:“朕御極以來,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意思很明顯,我這個皇帝有責任,你們當臣子的也脫不了干系。那么,這個責任誰來扛?當然不能將板子打到皇帝身上,背鍋的自然是“該死的”大臣。
地震發生的當天,負責向皇帝建言獻策的左都御史魏象樞就冒著被傾倒的房屋砸死的危險,求見康熙皇帝,一是請皇帝注意安全,最重要的,是請求皇帝殺掉對這次地震災害負主要責任的大臣索額圖。史書記載了魏御史面圣時的激動場面:魏御史“或至泣下”,說朝中“大臣朋比徇私者甚多”!這大臣指的正是索額圖。
魏御史的話正說到了康熙皇帝的心坎上。當時朝中有兩位實力派人物,一位是太子太傅明珠,另一位就是大學士索額圖。這兩人的身邊都聚集著一幫人,形成各自的派別。拉幫結派,這是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康熙也有自己的考量,兩大集團不能一下子全拿掉,只能一個一個地來。眼下明珠集團剛上位不久,不宜對其動手。而索額圖在首輔位子上坐得太久,日益坐大,不拿他拿誰?
接見魏象樞后,康熙皇帝就找索額圖和明珠等人談話。輪到索額圖時,康熙皇帝說,有人舉報你呢。索額圖聽出康熙皇帝話里有話,忙不迭表態:“臣等真無地自容,敢不洗心惕慮,以圖修弭!”
明珠趕緊火上澆油地說,大小臣工如果不認真反省,“縱能逃國法,亦不能免天誅”。
這次談話結束后,其他大臣立馬對康熙皇帝暗示的索額圖進行了彈劾。一時間,索額圖成了過街老鼠。一年之后,索額圖第一次離開了他擔任十多年的大學士之位。康熙四十二年,索額圖因“結黨生事”,被宗人府監禁,兩個月之后,索額圖于禁所被處死。
索額圖沒有死于自然災害,卻亡于官場“地震”。原因在于,一來他“自恃尊貴,盛氣凌人,有不附己者輒加排斥”,官德不好,當然不討人喜歡;二來康熙皇帝要借機打擊一下權貴集團,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就成了最佳的推手。
(摘自《文史博覽》 郝金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