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黃埔軍校一期生,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1905年3月12日,左權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平僑鄉黃茅嶺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8歲入私塾讀書,后入小學,中間幾次輟學。1924年,19歲的左權走進黃埔軍校,憑著過人的勤奮與才華,成為黃埔一期的“優秀學員”。1930年,左權從蘇聯學成回國,很快便投入戰斗一線。他的游擊運動戰、“盤式打圈子”戰術深受毛澤東欣賞。1937年國共合作后,在毛澤東的力薦下,左權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一職,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41年,由左權指揮的黃崖洞保衛戰,以極小的代價斃敵、傷敵兩千余人,被中央軍委譽為“反掃蕩”的模范戰斗。
而在繁忙的軍務與激烈的戰斗間隙,左權仍不懈學習與鉆研。華北敵后5年,他著譯軍事書籍20余萬字。他與劉伯承合譯的《蘇聯工農紅軍的步兵戰斗條令》,成為八路軍步兵戰術的基本教材。他攥寫的《埋伏戰術》《襲擊戰術》《論堅持華北抗戰》《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40余篇軍事著作,極大促進了八路軍軍事理論建設。
1942年5月,日軍糾集3萬兵力,再次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了空前殘酷的大“掃蕩”,形勢空前嚴峻。在這次“掃蕩”中,日軍專門組建的“特別挺進殺人隊”,隊員均著便裝,先于日軍“掃蕩”部隊潛入根據地,在發現了八路軍首腦機關后,多路日軍急進合圍,突襲八路軍前敵指揮部,左權負責斷后,在突圍戰斗中被炮彈擊中頭部犧牲,年僅37歲。犧牲地點為山西省晉中市遼縣。
周恩來指出:“左權壯烈犧牲,對于抗戰事業,真是一個無可補償的損失”。
為了紀念左權將軍,根據太行人民的請求,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批準,1942年9月18日,遼縣黨政軍民等5000余人舉行了遼縣易名典禮。從此,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據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