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翔宇 李鳴陽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氣象災害往往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如何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是目前我國農業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氣象災害不僅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增加了社會生產成本。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的背景下,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的天氣氣候出現了極端異常現象,氣象災害頻繁發生,給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如2015年12月19日,西北地區出現了入冬以來最強降雪;2017 年3 月4 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大風寒潮天氣過程,大風寒潮天氣致使當地很多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溫和降雪現象,使當地蔬菜和農作物的生長受到了影響,特別是對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干旱、洪澇等氣象災害也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2018 年8 月8~9 日,我國內蒙古中部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持續高溫天氣過程,并伴有大風和短時強降水等異常氣候現象。據氣象部門分析,此次高溫天氣過程是自1951 年以來我國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強度最強的高溫天氣過程[1]。可見,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活動造成了嚴重影響,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或避免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
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是開展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的基礎,是有效預防和應對各種氣象災害的基礎,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確保農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是,當前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全國范圍內的農業氣象監測網絡,但是由于不同區域實際情況和需求的不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導致我國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沒有形成完整、科學、有效的網絡體系,沒有有效地提高我國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
由于農業生產活動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建立一支專業的防災減災隊伍顯得非常重要。但是從目前我國農村發展現狀來看,農民對農業生產活動缺乏足夠的重視,而且當前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數量非常多,導致大部分農民只負責農業生產活動中少量管理工作,使農村地區出現氣象災害時無法第一時間應對和解決[2]。
首先,應該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建設,全面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網絡建設,以現代化、信息化為基礎,建立科學、全面的監測系統和預報系統,切實提高對各種氣候變化影響的預測、評估以及預報服務能力;其次,建立健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構建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應急機制。為了有效提高農業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應健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領導協調體系,建立健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應急機制,完善應急處置制度和預案,建立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協調組織機構,加大對各級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機構和隊伍的投入;最后,完善應急預案制度體系建設,加大預案內容的演練力度。在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預案制度體系,加大對預案內容的演練力度,切實提高突發農業氣象災害應急反應能力,進而提高對農業氣象災害的科學防御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各種突發農業氣象災害。
要建立健全氣象災害信息發布平臺,把各相關部門納入到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利用新媒體平臺、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方式向社會公眾進行發布;要加快和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增加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構建完善的農業氣象災害信息發布系統,實現多部門聯動,保證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全面的向社會公眾進行發布;要建立和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分類體系,及時向不同地區的民眾提供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指導意見。
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的相關部門要建立預警信息統一發布機制,確保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在各相關部門得到順利開展;要加大對預警信息發布的宣傳力度,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到農業氣象災害的預防知識,提高民眾對氣象災害的防御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過程中,各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和協作,提高信息發布的時效性,保障預警信息的準確性,對于一些不確定的情況及時作出調整,提高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上減少農業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
在實際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中,首先應該建立健全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法規體系以及相應的技術和行政管理體系;其次應該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的決策機制,提高基層農業部門的技術水平和應對能力,還要強化基層人員對農業氣象災害的認識,從而建立起具有實際價值的決策機制;再次應該不斷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社會技術力量;最后要加強各部門間、部門與地方之間的合作溝通,建立起統一、科學、協調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3]。此外,還要大力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防御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相關專業人員的培養,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提高其專業素養;還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和政策,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從而實現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最后還要積極創新工作理念,不斷挖掘和強化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內涵與外延,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意識。
綜上所述,氣候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而農業生產活動又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視,同時還要加大力度做好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群眾和基層組織的防范意識,通過采用科學措施降低氣候因素對農業生產活動造成的影響,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活動的效益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