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會芬 宋雷
2023年邯鄲市年蔬菜育苗量達10億株,以茄果類蔬菜、瓜類嫁接苗為主,主要集中在曲周、永年、經開、館陶、肥鄉等縣區,為全市設施蔬菜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在新形勢下,如何落實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農業強市建設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快推進蔬菜集約化育苗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在理論與實踐上不斷探索和創新。本文擬以育苗重點縣——曲周縣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初步探討和思考。
(一) 產業優勢突出。2006 年曲周蔬菜種苗產業開始萌動,18年來規模從小到大、種類由少到多,目前年育苗量8 億多株,嫁接苗占50%。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蔬菜種苗年需求量約70億株,現有育苗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曲周縣年育苗千萬株以上的苗場占全省55%以上,同時有成熟的技術、人才、市場和配套產業,種苗產業已形成規模優勢。
(二) 聚集效應明顯。全縣育苗占地面積3000多畝,高標準連棟育苗棚3 萬平方米,育苗企業28 家,主要集中在滏陽河、支漳河兩岸蔬菜種植帶。引進了農業物聯網管理、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人工氣候發芽室、嫁接愈合室、自動播種機流水線、自動噴灌機、集中控溫、降濕、補光等先進設備,種苗設施與技術居國內前列,一年可育苗4~5茬,實現周年生產。90%以上育苗企業是訂單生產,市場有保障,經營效益好。
(三) 科技支撐強大。2018 年曲周縣政府投資1.39億元建成占地345畝集科技孵化、品種試驗、育苗展示、農業科普、會展經濟于一體的曲周育苗產業園。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中國農大、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引進蔬菜新品種3000 多個,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10 多個新優品種。曲周縣眾鑫育苗專業合作社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聯合制定了《茄果類蔬菜套管嫁接育苗技術規程》,并參與制定了十余項蔬菜集約化育苗質量標準,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四) 產業鏈條延伸。種苗生產帶動了全縣蔬菜種植2 萬多戶,實現農民增收上億元,拉動曲周及周邊縣蔬菜種植30 多萬畝。帶動了基質、穴盤、紙箱、運輸、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增加臨時用工5000余人,特別是培養了曲周女子嫁接隊,有技術嫻熟女工2000 多人,常年在全國各地開展嫁接種苗,社會效益好。
(一) 科技孵化能力較弱。種苗繁育技術有待提高,缺少基層科研人員和必要經費,整個蔬菜育苗行業科研能力不強。
(二) 育苗水平差異較大。多數育苗企業設施簡單,自動化程度不高,缺少現代化配套設備和裝備,育苗質量參差不齊。
(三) 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多數育苗企業基礎建設標準不高,缺乏統一規劃,遇到極端氣候、水澇災害等問題,不利于正常生產。同時冬季育苗成本較高,一定程度上影響產業發展。
(四) 區域品牌影響力較小。大多數育苗企業仍是單打獨斗,各自為政,不能報團取暖,沒有形成品牌影響力。
曲周縣育苗產業要從科研攻關、標準化生產、品牌區域化、設施高端化、種苗可追溯等國內先進技術和設施入手,提高蔬菜種苗供應標準和能力,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新品種,打造蔬菜種苗產業高端示范園區和標桿縣,向規?;藴驶?、高端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實現全國訂單生產、網絡平臺銷售。力爭2~3年打破目前發展瓶頸,實現國家級標桿型企業建設目標,向國家級優勢產業邁進。
(一) 加強科研攻關力度。依托河北省蔬菜創新驛站,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蔬菜新品種研發、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深化農科教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夯實曲周種苗特色優勢產業的基礎。
(二) 提升育苗設施檔次。整合有關項目和資金,對育苗產業園擴建升級,改造提升育苗基地的路、水、電、氣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標準的育苗溫室,形成集聚效應,降低育苗成本。通過對蔬菜種苗補貼或相關綠色栽培所需的物資補貼和技術服務,推動蔬菜種苗綠色標準化、規?;?、品牌化發展。
(三) 建立種苗產業聯盟。以規?;N苗企業為核心,組織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打造種苗產業聯盟,建設信息共享平臺,統一標準、統一技術、統一檢驗、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的五統一模式,提升市場影響力和溢價能力;依托科研院校共同制定種苗相關的技術規程,形成規范標準,以曲周為核心,引領全市蔬菜種苗發展。
(四) 做強“曲周種苗”品牌?!扒芊N苗”已獲河北省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首屆中國(曲周)蔬菜種業博覽會圓滿成功,取得了良好成效。借鑒經驗,統籌規劃,通過年年舉辦中國(曲周)蔬菜種業博覽會,宣傳推介曲周種苗區域品牌,打造“曲周種苗”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