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南川區一些小區門口或是人行便道上,總會出現這樣一幕:每天早上6點到9點、下午4點到7點,一個個小攤販挑著一筐筐的蔬菜,準時來到這里,一個攤位挨著一個攤位,井然有序;時間一到,再準時收攤。這就是重慶市南川區從去年夏天開始設置的“潮汐攤區”。
成都姑娘龔曉燕在重慶生活已經4年了,龔曉燕賣的這些菜,很多都是自家公婆村里種的,因為菜品新鮮,價格也不貴,周邊的居民常來光顧。龔曉燕說:“原來我們在(小區)后面擺攤的時候,早上八點城管上班了就來追趕我們。等他們走了之后我們又回去接著擺,然后他們一會又來了,反正一天要追很多次。”
游攤游販的菜難賣,錢難賺,城管管理起來也頭疼。針對這些問題,重慶市南川區探索性推出了“潮汐攤區”,就是在城市小區周邊、街心公園周邊,劃定區域供菜農和果農販賣經營,實行定時、定點管理。這樣一來,像龔曉燕這樣的攤主就可以在規定的區域內經營。
如今,許多居民下樓就能買到菜。“潮汐攤區”在方便居民的同時,也使得攤主有了固定銷售的地點,收入也隨之增加。龔曉燕表示:“以前每天躲來躲去,一天只能賣幾十到百來元,現在能賣到三百到四百元之間”。
漸漸地,城管和攤主們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和諧。龔曉燕說,“我們來這擺攤,搬不動的時候,他們都會主動搭把手,現在相處很安逸。”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