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劼 張清現
1.桂林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2.泉州城市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0
礦山資源的開發極大助力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然而早期缺乏生態保護意識,盲目的的資源開發導致生態嚴重破壞引發一系列相關問題,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與問題逐漸凸顯。為此自20世紀早期開始,我國陸續展開了一系列關于礦山的修復與管理措施探索與研究。早期治理側重于單純修復,包括地質災害消除、土地整治、植被恢復等諸多舉措。然而,我國經濟經過快速發展,現已轉為綠色發展方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簡稱“兩山理論”)的提出,更是指明了要走一條生態發展的道路。這也就要求廢棄礦山的整改,應在排除危害的基礎上挖掘其生態產品價值,力求變“廢”為“寶”,創造生態及經濟價值,為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提供助力。
桂林是我國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因其獨特豐富的山水自然景觀資源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也擁有著極為豐富的礦場資源。作為一個以山水自然資源為主的旅游城市,礦山的開采對于桂林山水地貌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如何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的旅游開發利用,是這座旅游城市亟待解決的一重大難題。本文擬通過總結迄今為止廢棄礦山現有的主要開發利用模式,并結合桂林市相思江流域兩大礦山的開發利用策略的制定,為探尋“兩山理論”下的廢棄礦山旅游開發最優模式的分析和選擇提供參考。
旅游開發是一種開創新的生態產品價值的廢棄礦山修復利用模式。已有的主要類型包括生態農業、健康養生、文化博覽、地產開發和戶外運動旅游五種模式。根據礦山的具體地理位置、本身的資源特點開展廢棄礦山資源全方位的分析,是幫助選擇其適宜發展模式,以充分挖掘其潛在價值保證其綜合利用率的重要前提。
土壤及植被是礦山修復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發展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在實體經濟上可通過開展特色農產品生產、深加工服務創造價值,提供就業機會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生態經濟上在提升區域生態環境的同時,可通過開展聚合農業的勞作、休閑、觀光,傳播傳統“農耕”文化,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休憩空間,提供精神價值。生態農業的開發需結合礦區具體區位所對應的氣候條件、礦區本身土壤條件及地貌特點進行綜合分析,選取適宜的農作物種類。同時應注重多種農產業項目搭配,可考慮種植、養殖、水產多種模式混合發展,在產出市場化經濟產物的基礎上,致力于農作廢物的生態利用,構建良性循環,打造生態圈。從而通過綜合應用最大化提升其生態經濟效益。
我國以石養生由來已久,在諸多古醫書中均有記載?!渡褶r本草經》收入約40余種礦石藥物。明代藥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收入與礦物有關的金石部藥亦達161個種之多[1]。依據礦石各自效用可通過內服或外用從而起到一定保健作用,諸如綠松石、砭石、陽起石、白石英、石膏等[1,2]。因此對于擁有天然資源的廢棄礦山,可通過健康養生產業旅游的開發,以充分發揮其特殊礦種的康養價值。例如,位于羅馬尼亞西部的薩利納·圖爾達礦洞以及位于波蘭克拉科夫老城維利奇卡鹽礦[3],均充分利用了鹽礦場常年11-12℃恒溫、高濕度,以及鹽礦天然的抑菌效益,憑借其鹽氣溶膠對于呼吸道疾病具有療養作用的天然優勢[4],開展了集地下咸水浴、鹽湖、餐廳、療養院、及天然鹽礦療養產品為一體的康養勝地。
礦石開采揭開了遮蓋礦山的綠衣,裸露的巖層、礦石所展現的地貌成為了一本天然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科普書”。因此礦山修復及開發可考慮在完成“排險除害”的基礎上,按照景觀生態學基本原理,選取局部較為有代表性的礦山廢棄場地和設施進行保留和改造,通過還原采礦經歷及氛圍,深化礦洞工業文化體驗感。其次,礦石種類的不同所能呈現地質地貌亦千變萬化,部分礦場礦石開采時所留下的印跡及礦石所呈現的質感本身具有著巨大的潛在觀賞價值。對于此類廢棄礦山,可充分挖掘廢棄礦山現狀可利用資源并配置相關旅游基礎設施,通過文化概念景觀營造等措施,將廢棄礦山改造成礦山遺跡文化博覽旅游項目,形成生態遺跡文化博覽園區。如若礦山所處地域擁有地區特色文化資源,則可以進行融合,進而在恢復生態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實現普及科學知識、體驗工業文化等功能。
地產開發應充分考慮廢棄礦山的現狀地產資源、周邊山水資源及消費人群。以浙江海鹽澉浦古鎮紫金山礦區為例,其所處礦山片區在礦山開采時期,因生活和交易需求,自發形成散亂交易及居住場所。此外,紫金山村緊挨4A風景區南北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資源。通過對廢舊廠房及現有建筑進行整治改造,在改善當地人居環境的同時,通過人文建筑與自然風光的結合,創立影視基地,迎來新生。地處上海市松江區的佘山腳下的天馬山世茂深坑酒店,亦是利用廢棄礦場進行地產開發旅游的成功創舉。通過建筑技術研究,開創自上而下的建筑方式,傍崖而建的豪華酒店在深淵中拔地而起。將原本盡顯瘡痍的廢棄采石深坑,轉化成了舉世聞名的棲居地。這些創舉充分踐行了“兩山理論”的核心思想,通過對廢棄礦山所形成的獨一無二的地貌及周邊資源的開發利用,極大程度的發揮了其效益。
廢棄礦山大多地處遠郊,開采后遺留場地的土地可利用度及形式較為受限,相應的土地使用成本較近郊更低。因此對于需要大面積建設用地的項目而言,其低廉的用地成本即可一定程度上轉換為優勢。此外,通過開采工作廢棄礦山場地往往會呈現極為特殊的地貌,將可能契合如戶外運動場地開發等項目的需求,對于此類廢棄礦山可依據其地形特點,化短為長,選擇相契合的運動開發項目。例如位于我國寧波市北侖區春曉鎮海陸村爬山崗的礦山賽車場,即充分利用了廢棄礦山開發所形成的陡峭的獨特地勢,不但建造了獲得國際汽聯和國際摩聯雙認證的二級賽道,更是打造了可容納1.4萬余民觀眾緊挨賽道擁有絕佳視野的山坡看臺,成為了全球唯一的高山臺地賽車場?;酁樯衿妫坏鉀Q了廢棄礦山的修復問題,更是創造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品牌。
臨桂新區是桂林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的橋頭堡區域。相思江從北往南,串聯臨桂新區與周邊鄉鎮及重要景觀資源,是臨桂新區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軸線。金沙礦山和大神山礦山兩座廢棄礦山地處相思江流中下游區域,臨近臨桂新區城市建成區,屬于臨桂新區相思江旅游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本項目擬通過對兩座礦山現狀及其潛在資源進行分析挖掘以制定旅游改造策略。
相思江流域兩大礦山,地表土以黃土為主,厚度較薄,土壤肥力差,開采區幾乎無土壤覆蓋,現有植被極少,遺留大面積裸露山體,生態的破壞及植被的缺失,導致其與周邊的山體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嚴重損害景觀形象。開采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由于缺乏植被的覆蓋,易隨地表水而匯入相思江,導致整體水體環境受到損害。礦山坡面局部不穩定,雨季易發生滑坡、坍塌等自然災害。同時,廢棄礦山作為重要的存量建設用地指標,開采工作的停止,其原有使用價值喪失,占用城市建設指標而無經濟效益產出。因而兩座廢棄礦山所造成的山水景觀損害、潛在的地質災害危險以及土地資源的占用等問題的修復與解決,是相思江流域旅游發展的重中之重。
2.2.1 金沙礦山
金沙礦山采用的臺地式開采模式,地貌特點層面上,金沙礦山山體高度比周邊山體高,已開采區域為地面平整且寬廣的三個大平臺,未開采的主礦山呈現垂直懸崖式的形態,礦山的原有的采礦運輸道路可直達山頂,主礦北側有大面積的礦坑湖面。周邊資源層面上,礦山東側臨近狀元橋、田心村等旅游景點,北側臨近大健康康養組團,良好的開發地勢及周邊豐富旅游資源為金沙礦山的改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2.2.2 大神山礦山
大神山礦山采用整體爆破和臺地式開挖相結合的模式,現狀地貌可分為三大區域,包括一處小山體礦區,呈現凹字形態,地質結構裸露且穩定,礦山壁面較大且平整。一處大山體礦區和一處環繞于大山體礦區前的礦坑湖面。大山體采用的是臺地式挖掘,裸露的地質脈絡和人為開采的痕跡較為美觀,其特殊自然地貌地質資源展現良好,具有一定的觀賞和文化科普價值。周邊資源豐富,礦山東北側有著名的會仙濕地國家公園,南側有七里坪生態田園景觀,東側有會仙玻璃田農田景觀。
2.3.1 廢棄礦山現狀問題解決措施
針對兩大礦山現狀問題,本項目通過就近獲取土壤,采用坡面修整、土壤改良等方法為植被恢復提供條件,選擇自播能力強且適宜在邊坡環境生長的喬灌草植物種類進行復綠,減少地表徑流,緩解廢料入河的現狀。結合礦山邊坡布置截水、排水和污水處理設置,使其能及時的將地表積水進行凈化并排入自然水體,確保地表水的安全性和排水的通暢性。以復綠排害,并根據開發利用方案,對需要布置建設項目的區域進行用地性質轉換,需要生態修復且無需建設的區域對建設用地指標進行騰挪,達到“物盡其用”。
2.3.2 金沙廢棄礦山開發利用設計
采用“廢棄礦山修復+地產開發旅游+戶外運動旅游”的混合模式進行開發利用,打造以“城市商務+戶外運動”為主導功能的商務運動公園。
金沙礦場開采后的三級平臺總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總高差約達30米,局部地區有部分遺留堆場,緊鄰的平臺區呈現被已開采山體的合圍之勢,且局部山體地質狀況較為穩定。項目規劃利用廢棄礦山開發所形成的這一獨特地勢,在固化山體的基礎上,利用礦山山體地勢依山建立約1萬人次容量的全景視野“懸崖看臺”。同時利用寬廣的3大平臺間及其高差的優勢,構建10個超急彎道和兩級8米高差的大型賽道,打造更具挑戰性和競技性的賽車競技場。
主礦山海拔約320米,屬于周邊最高的山體,北側遺留的未開采山體地勢陡峭且地質結構穩定,西側遺留采礦運輸道路可到達山頂,山頂擁有約1萬平方米的平地,擁有縱覽山水韻味的絕佳視角。項目規劃利用原采礦運輸道路資源建立車行通道,依托穩定陡峭的山體部分引入攀巖項目和懸崖營地項目,打造驚險刺激的礦山攀巖基地和山地懸崖太空營地,同時利用礦山山頂平臺及視覺景觀資源打造山頂綜合服務中心,配套無邊際咖啡館、無邊泳池和特色星空酒店,形成與城區功能互補的商務業態旅游開發。
礦山北側山腳下的礦坑湖面周圍約40米區域內生態環境良好,湖面與山體形成遙相呼應,是感受桂林山水相映的絕佳之地。湖面總面積約達12萬平方米,深度約6米。規劃充分利用這一天然水資源,引入漿板等水上競技運動,結合湖面及湖邊的自然生態構建于水中感受桂林山水的水上營地和水上集市,金沙礦場改規劃強調運動旅游和地產開發旅游的深度結合,通過利用礦山特有的地貌及水資源打造獨特場景。通過湖畔營地狂歡帳篷節、礦坑音樂活動狂歡節、國際花樣槳板競賽節和國際戶外賽車競技節等節日策劃,為游客帶來水陸空全維度的戶外體驗。通過戶外運動深度體驗和商業業態的結合,改善區域景點的配套缺失,打造獨具特色的商業業態旅游開發。重新賦予廢棄礦山運動活力的重生之美。
2.3.3 大神山廢棄礦山開發利用設計
采用“廢棄礦山修復+文化博覽旅游”模式,打造以“研修教育+地質公園”為主導功能的礦山文化公園。
小山體礦區遺留的開采山體呈現為凹字形的圍合形態,自然形成良好的回聲效果。崖壁高約30米,寬約60米,寬大且平整。正前方擁有約3600平方米的平地,項目規劃利用這一特殊地勢特點及優勢,打造天然的有良好視覺觀賞效果的可容納約200量汽車大型露天礦山影院。
大山體礦區有穩定的山體和裸露的巖層,規劃依山體建設礦山博覽文化館,將具有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與科學價值的礦山遺跡融入場館中,通過內部空間的組織和燈光的設計,展示巖層地貌特征,以展現礦山歷史普及礦山工業及礦石科學文化。
礦坑湖面被開采的大山體和垂直懸崖式的自然山體圍合,湖面總面積約為八千平方米,湖面水體與地面高差有近20米,規劃利用礦坑的高差建設隱匿于自然山水中的游客及研學中心,通過空中旋轉棧道與山體進行串聯,通過不同視角展現生態修復后的礦山之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踐行綠色可持續的生態發展是必然要求。在此“兩山理論”基礎下,我國各區廢棄礦山成為了亟待改造利用的“閑置資源”。在旅游開發這一類型的實踐中,需建立在對待改造礦山現況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全方位分析其區域位置、地貌特點、自身及周邊資源特點等,進而選取開發利用模式,精準化制定改造策略。這樣才能實現對廢棄礦山的科學改造,最大化挖掘其潛在經濟價值及生態價值,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