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琳
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 沈陽 110006
適老化設計就是站在老年人需求的角度上對外界環境進行改造,以最大限度的幫助老年群體。適老化設計涉及到場地規劃、設施設計、制度規定等多個方面,以提高老年群體日常生活的適宜度、舒適度。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的適老化設計也需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設計出適合老年人的健康設施,既能夠方便老年人日常的健康訓練,保障老年人在健康活動中的安全性,又能夠激發老年人參與健康活動的積極性,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質,體現出城市對老年群體的人文關懷[1]。目前針對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適老化的設計重點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設施設計要契合老年人的生理狀態及心理狀態;二是為其提供多樣化的活動空間,構建積極的健康活動心理;三是公共健康設施要能夠助力老年人延長自理期時間;四是公共健康環境設計要注重道路的安全可達性、環境的可辨識性、場地劃分的合理性等[2]。本研究以城市社區分共健康設施的適老化設計為研究重點,因此要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特殊性。
與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為均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人在步入老年后,身體的各項機能均處于下滑狀態,感知功能、神經、骨骼肌肉等均有所退化。比如在感知功能方面,老年人視覺退化無法看清各類指示牌或信號燈,因此公共健康設施設計就需要采用高對比度的色彩元素,并給充足的夜間照明;老年人聽覺退化可能會導致其出現會意困難,因此適老化設計需要隔絕一定的外界噪音。神經系統的退化會導致老年人出現記憶困難、反應遲鈍等現象,嚴重者會發生短暫失憶,且神經系統的退化會降低其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導致其出現迷失方向或者認錯人等問題。骨骼肌肉的退化則會直接造成老年人行動遲緩,且一旦在活動過程中發生跌倒、摔跤等問題,不僅會增加發生骨折的概率,而且老年人骨折的恢復周期更長、并發癥更多,因此公共健康設施的設計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防滑需求[3]。
生理特征的改變必然會引起心理特征的變化,人在步入老年后,其社會角色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隨之而來的心理、性格、情緒也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老年人退休后不僅與原來的社會關系脫節,而且從工作狀態到家庭賦閑狀態,會使其產生“不創造價值”、“不被需要的”失落感;老年人的自我照顧能力也一直下降,他們被照顧的需求越來越多,也容易導致其出現心理緊張、情感波動等,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抑郁情緒。因此公共健康設施適老化設計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滿足老年人的社會需求,提高公共健康設施的交互性,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并為子女孫輩的照顧提供便利,減少老年人的失落感[4]。
生理狀態及心理狀態的變化直接導致了老年人行為活動特征的變化。與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行為活動具有集聚性、地域性及時域性特征,其中集聚性特征主要表現為他們更喜歡與自己經歷相似、文化水平相當的老年人相處;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現為老年人在熟悉的場景及環境中更有安全感,因此老年人通常在固定的場所活動;時域性特征主要是指老年人活動時間具有較強的規律性,他們按照自己的作息時間,往往在上午、下午、晚上等特定的時間段活動。根據老年人的行為活動特征進行公共健康設施的適老化設計,能夠更好的滿足老年人心理及生理需求[5]。
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適老化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安全性原則。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退化,增加了生活中發生危險事件的概率,且老年人屬于弱勢群體,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因此健康設施的設計要遵循安全性原則。設計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潛在的危險因素,比如采用防滑材料,活動場地內盡量采用無障礙設計;活動環境中的景觀設計要盡量避免尖銳、變形的構成及布局,以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其次,舒適性原則,老年人身體機能的下降減弱了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他們對外界氣候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公共健康設施的設計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微型氣候,比如連廊配置藤蔓植物,可在夏季遮陽冬季避風;活動場地盡量設置于建筑物南部背風區域;此外還要注意活動場地要避開朝向太陽直射的方向,避免引起老年人發生眩光問題[6]。再次,易用性原則。老年人的大腦結構會發生變化,無論是反應速度還是學習能力均有所下降,如果健康設施的操作比較復雜,老年人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直接影響到其進行健康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公共健康設施設計要簡化操作過程,減少老年人的操作負擔,避免功能過多,或者老年人操作過量,提升老年用戶的使用體驗。最后,交往性原則。老年人往往會存在失落、自卑等消極情感,部分老年人希望有獨立、私密的空間處理這些消極情緒,部分老年人則希望與他人多交流以排解孤獨,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的設計要充分考慮空間層級的劃分,根據不同老年人的要求利用植物景觀將活動場所劃分為獨立空間、半獨立空間、開放空間等[7]。
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特征后,明確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適老化設計要遵循安全性、舒適性、易用性及交往性原則,具體設計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多為露天設計,常年暴露在外,風吹雨淋會加快健康設施的老化速度,導致設備發生腐蝕、生銹,老年人在使用健身設施時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加強公共健康設施的保護,合理利用遮擋結構減少環境因素對公共健康設施的不利影響,延長健康設施的使用壽命,提高設施應用的安全性[8]。公共健康設施頂部可設置流線形遮擋結構,比如A社區的健康設施遮擋結構就抽象出蒼松翠柏流暢的弧形線條,既能夠增加視覺上的美感,又融入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祝愿,老年人看到松柏長青的形象也更容易在潛移默化中產生積極的情緒。該社區健康設施的遮擋結構包括基礎框架、隔斷及遮光板三個部分,隔斷設置于健康設施的兩側,采用沖孔板材料,遮光板設置于頂部,可遮擋雨雪侵蝕;基礎框架與兩側隔擋形成扇形負空間,扇面形狀是能夠讓老年人產生共同情感記憶的意象,更能夠獲得老年人的情感認同。隔斷所用的沖孔板可根據要求定制不同的圖形符號,比如設計城市社區特有的文化形象,既能夠提升遮擋結構的美感,又能夠提升老年人的歸屬感及身份認同感。頂部遮光板采用透明材料,既能夠保證遮擋功能,又能夠減少頂部裝置對老年人產生的壓迫感。遮擋結構可減緩公共健康設施的老化,透明材料的應用可構建遮而不擋的開放性空間,線條流暢的結構外形能夠起到活躍健康活動空間氛圍的作用,老年人可充分享受健康的樂趣,放松心情[9]。
老年人年齡的增長會導致體態的變化,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的適老化設計要體現出時間概念,有些健康設施可能會由于人體尺度差異較大而影響其交互體驗,針對這類設施其關鍵部位需要采用可調節設計策略,以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體態老年人的健康活動需求。具體設計時,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人體尺度的綜合數據確定最大調節范圍,為保證老年人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將健康設施調節至符合實際情況的尺度位置后再進行固定。B社區設置了太空漫步機、健騎機兩種設施,其中太空漫步機主要訓練老年人的下肢協調性,由于太空漫步機的踏板高度是固定的,人體上下肢的比例關系就關乎到扶手高低的設計,設計時就需要獲得人體站姿的基本數據。健騎機主要訓練下肢速度,設計時需要考慮健騎機的座椅到指示牌的距離要合理,既要保證老年人可以看到指示牌的內容,又要保證其在運動過程中雙腿不會碰及指示牌;此外,扶手與座椅的高度也要采用可調節設計,老年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保證其在握住扶手時雙肩可保持放松,起身時框架也不會對頭部造成磕碰[10]。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決定其需要與他人加強交流以排解其孤獨感,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不僅是老年人進行健康活動的場所,更是老年人進行社交的重要媒介,因此公共健康設施的適老化設計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為老年人創造更多可以社交的機會。比如B社區的健騎機標牌就連接了遮擋框架,中間設置桿件,老年人既可在桿件上進行壓腿訓練,又能夠倚靠。健康設施還可以通過改變尺度形狀滿足老人與兒童共同鍛煉的需求,老年人與兒童在鍛煉過程中可加強情感交流,能夠有效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營造積極的健身氛圍。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退化導致其視力、分辨力卻有所下降,社區公共健康設施信息標牌設計要遵循減法設計原則及圖形敘事原則,使老年人能夠更準確的讀懂標示牌內容。C社區的健康設施標牌采用白底黑字的標牌設計,其中設施名稱、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字號大、字體與行距間隔大,避免老年人閱讀時發生串行;而健康設施的使用方法則采用圖形示例,老年人按照標牌圖示操作設施。老年群體中智能手機的普及度也相當高,C社區的健康設施標牌還配有操作指導二維碼,智能手機掃碼即可獲取操作演示視頻,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提高健康活動的準確性。此外,色彩也是標牌設計的重要元素,老年人對黃色的敏感度更高,對藍綠色的分辨力較低,因此健康設施的色彩設計盡量選擇中明度、低艷度的暖色系,能夠營造一個更加舒適、溫暖的色彩氛圍,既可以與周邊景觀形成區別,而且可強化老年人參與健康活動的意愿。
城市社區公共健康設施的適老化設計還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視覺體驗,色彩是在某個環境中最能觸動人情感的重要元素,在社區適老化公共健康設施設計過程中,色彩設計可以參考城市中地面鋪裝色彩、建筑表面色彩及景觀植被色彩等設計,從中選擇出老年人更加敏感的色彩,根據相關科學調查結果可知,老年人對黃色的敏感度更高,基于此適老化公共健康設施的色彩設計以黃色為主,黃色屬于暖色調,中明度低艷度,能夠營造出一種寧靜、舒緩的色彩氛圍,公共健康設施以黃色為基礎,再與周邊景觀植被、地面鋪裝等色彩搭配同類色或相近色,既能夠使得公共健康設施與環境色彩和諧共存,又能夠激發老年人參與健康鍛煉的意愿,充分發揮公共健康設施的作用[11]。照明設計主要符合安全性的原則,根據老年人的作息習慣,其在夜晚進行運動健身的頻率更高,尤其是夏秋時節,老年人會在室外健身、納涼,以消磨晚飯后的閑暇時間,因此社區公共健康設施的適老化設計要充分保證老年人健身過程中的安全性,在公共健康區域科學設計照明設施。照明設計要遵循“藏而不露”的原則,既要滿足老年人夜間鍛煉的需求,又能夠保證老年人運動的安全性,一般情況下照明設施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公共健康設施周邊的地面照明,可以幫助老年人準確判斷地面情況,有效規避危險因素,另一部分是遮擋設施的頂部照明,其主要作用是滿足老年人夜晚正常的健康需求,由于二者的照面功能不同,所以遮擋設施上方的頂部照明可采用戶外LED面板燈,以保證頂部照明強于地面照明,避免夜間使用時出現炫目的問題;LED面板燈要注意防雨防曬,以延長LED面板燈的使用壽命;地面照明可采用嵌入地面凹槽的LED燈帶,嵌入地面要平整,避免高于地面而導致老年人摔倒。
總之,老齡化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戰略問題,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動向與熱點,也是對健康城市的研究內容的拓展與深化。健康城市的規劃設計推動著物理空間環境和老年人戶外活動質量得到改善,而社區的適老化設施配置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問題密不可分,適老化健康設施研究對于營造更適合老年人生活的健康社區環境有著一定理論與實踐意義?;诖吮狙芯恐饕槍Τ鞘猩鐓^公共健康設施的適老化設計進行探討、分析,旨通過科學的適老化設計提高公共健康設施的服務水平,為老年群體創造真正適宜生活的居住空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