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城市建設管理局 江西 南昌 330006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基礎,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保障。其包含空國土空間中的鄉村規劃、城市規劃,林地規劃以及河流規劃,對促進區域經濟與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其中包含很多學科與技術,比如計算機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等,可以對國土空間內的地理數據信息進行搜集、整理以及分析,有助于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效率,同時也能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因此,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國家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究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可以為國土空間的開發、利用、保護以及整治提供數據支持,有助于保障我國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的發展。
地理信息系統是通過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空間數據等方式對國土空間中的各項地理信息進行采集、分類存儲、處理分析與建模顯示,可以達到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集成整合,能快速實現空間實體的物理定位、屬性查詢等功能,可以應用城市水淹分析、地下管網排澇分析等方面。因此,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為城市規劃提供參考,有助于實現城市規劃區建設項目的有序開發、科學規劃。
國土空間規劃主要是對國土空間內的所有區域進行合理規劃,使其能夠滿足城市及國家的發展要求。比如在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下,就需要做好城鎮化方面的規劃,就需要考慮相關區域的一切國土資源,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規劃措施。國土空間規劃的規劃主體以政府為主,利用一些規劃手段來對國土空間進行管理。主要依據我國國家空間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實際規劃過程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高質量發展。從規劃優勢來看,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是更好地服務民眾。國土空間規劃主要的目的是為地方居民提供良好、舒適的空間環境,讓民眾能夠過上滿意的生活。因此,國土空間規劃需要從地方民眾的角度制定可行性的規劃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規劃的效果,提升人民對地方空間布局的滿意度,有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從而促進第二個百年目標達成。二是解決以往規劃矛盾。在以往規劃過程往往會存在很多矛盾問題,主要包括審批流程復雜、內容重疊、規劃類較多等,無疑會對國土空間規劃造成影響。而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下,有助于解決現實規劃中的現實矛盾,從而提升規劃水平,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三是推進地區建設生態文明。隨著我國不斷發展,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加快綠色文明規劃,儼然成為新時代國家的總體目標。而通過國土空間規劃的方式可以推進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讓生態環境保護與地方發展同步進行,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
一是以人為本原則。要想發揮出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價值,就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地理信息系統的實際應用過程應始終從區域民眾的角度搜集資料,讓國土空間規劃可以滿足地方民眾的真實需求,有助于提升地方居民對空間規劃的滿意度。二是綠色生態原則。當前國家持續深化環境保護問題,對環境保護、污染治理等提出一系列方針決策,在此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必須結合綠色生態原則,比如在搜集區域數據資料時,可以從區域的生態角度出發,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優勢搜集所需要的數據資料,之后再進行整理分析,制定出符合綠色生態的國土空間規劃方案,有助于推動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三是美觀性原則。國土空間規劃過程往往需要注重各個部分的布局美觀性,以提升地方民眾的生活體驗感。因此,在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的過程可以從美觀性的原則出發,多搜集與整理相關方面的資料,以幫助規劃者統籌分析,提升國土空間規劃中各個布局的美觀性,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效果。四是可操作性原則。在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的過程,必須注重可靠性原則。比如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能力是為國土空間規劃搜集相應的數據資料,以便為國土空間規劃的方案設計提供參考,這就需要地理信息系統在應用過程盡可能搜集一些有實用價值的數據信息,從而幫助規劃者更好地了解區域情況,包括生態環境情況、地質環境情況、自然資源情況等,有助于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效果[2]。
一是應用方案問題。地理信息系統是多種技術的結合,其可以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真實、準確的數據參考,有助于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因此,應從國土空間規劃的角度制定完善性的應用方案,包括應用要點、應用流程以及應用職責等,如果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方案不合理,就容易降低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影響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二是設施設備問題。要想發揮出地理信息系統的優勢,就需要做好相關硬件、軟件的維護與更新,制定定期運維方案,及時修復地理信息系統的問題,以提升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三是技術人才問題。在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的過程,需要專業化技術人才進行保障。如果缺乏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就會降低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效果[3]。
在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輔助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應完善詳細的應用方案,確保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國土空間規劃中發揮出作用,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第一,明確應用要點。地理信息系統應用之前,需要明確應用要點。以自然資源調查為例,必須明確該項調查有哪些要點、重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比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自然資源投射在地表的分布情況進行調查,確定其是否具有開發與保護價值,之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相關方面的數據進行采集與整理,構建對應數據庫,以便后續為相關區域的規劃提供參考。同時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以往對該區域的調查數據找出可以應用的部分,有助于區域的自然資源開發保護進行深度分析,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國土空間規劃方案。二是明確應用流程。地理信息系統的有效應用必須制定詳細、嚴密的應用流程,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效果。比如在選址規劃的過程中,應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做好周圍區域的調查,結合數據情況考慮選址區域是否與周圍區域產生沖突,之后再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原則以及政策等因素對地理信息系統采集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以此制定完善、嚴密的國土空間規劃方案,避免規劃對相關區域所造成的破壞,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水平。再如布局規劃過程,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地區的整體布局數據進行搜集,了解地區的光照方位、光照時長以及地區的風向條件,確保整體布局能夠具有人性化,滿足地區民眾的要求[4]。
國土空間規劃關系到區域經濟的發展,這也要求相關部門必須轉變傳統規劃觀念,積極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化技術參與到國土空間規劃中,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首先,地理信息系統中具有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通過對地區海量數據整理分析,得出符合規劃者需要的數據信息,有助于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效率。比如在地方交通規劃過程,可以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對地區的交通道路以及地形地勢進行數據搜集與分析,規劃者通過相關數據分析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國土空間規劃方案,從而保障各個道路能夠高效有序通行。同時,在交通規劃中應用地理信息系統,還要注重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根據城市發展現狀優化地理信息系統交通規劃設計,確保國土空間規劃方案能夠滿足地方民眾的出行要求。其次,在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的過程,相關部門必須加強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擺脫傳統規劃理念的影響,多從數字化、信息化的角度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以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效率,使其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比如在城市景觀規劃的過程,相關部門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的信息平臺建設,讓地理信息系統能夠與相關平臺聯通,以此提升數據獲取的效率,有助于為城市景觀規劃提供參考。最后,國土空間主要包括土地、水、社會經濟等不同要素組成,其關鍵在于如何實現空間資源的利用與優化。在實際規劃過程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來搜集相關方面的資料,并做好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應用過程優化,使其擺脫傳統規劃流程繁瑣、復雜的約束,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比如在“三區三線”劃定應用,其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和核心內容,在這一規劃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尤為重要。實際規劃應用過程考慮底線保護要求和社會經濟發展要素,本著遵循“生態保護紅線只增不減”“基本農田總量不變”等基本原則,合理應用地理信息系統,使其能夠提供“三條控制線”邊界初劃、“三區三線”規劃方案比選等功能,實現“三區三線”智能劃定、成果檢驗和輸出,從而提高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性[5]。
國土空間規劃下,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過程必須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確保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每個環節都能符合要求,進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可行性。首先,相關部門應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方案。明確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職責與任務,并以此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指標,確保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有效應用于國土空間規劃過程。其次,相關部門應該對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進行監督,比如監督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過程、審查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結果等,并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對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過程進行有效評價,從而提升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再次,相關部門需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地理信息系統所搜集的數據信息符合要求。比如按照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設計數據質量指標,依據這一指標來對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情況進行檢查,及時找出其中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數據,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效果。最后,相關部門應基于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制定針對性的考核措施。比如依據崗位職責、工作要求等設計考核指標,對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過程進行考核,及時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加強對考核結果的應用,可以通過獎懲的方式來引導人員規范應用地理信息系統,使其能夠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6]。
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過程,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尤為關鍵,其是地理信息系統有效應用的關鍵。這也要求相關部門必須重視技術隊伍建設,以提升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效果。首先是選擇人才。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合理的選才方案,比如技術人才的選拔要符合地理信息系統應用以及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考慮短期需求與長期需求,注意人力資源成本問題,并根據崗位需求和市場情況合理規劃人力資源成本,避免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其次是培育人才。要想讓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得到有效應用,就需要做好人才培育措施。比如在培育之前做好崗位工作人員的了解,結合崗位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地培育方案,使崗位工作人員可以將地理信息系統有效應用于國土空間規劃中,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同時在培育過程中,相關部門也應做好課程優化設計,確保課程培育能夠符合技術人才建設的要求,并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培育方式,以便于崗位工作人員在閑暇時間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有助于幫助崗位工作人員更好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要點,從而提升技術人才的培育水平。相關部門也需要做好課程課件的更新與優化,盡可能選擇一些相近時間的案例進行講解,以幫助工作人員更好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要領,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其次是留住技術人才。相關部門應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要求以及崗位職責,合理設計薪酬機制,保障相應薪酬福利制度的激勵性、先進性,以此保障留才的效果。同時也應激勵央企員工不斷學習,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確保其能夠在央企崗位工作中盡職盡責。最后是合理用才。為了發揮出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效果,就需要重視對人才的合理應用,比如從人崗匹配的角度出發,確保崗位工作能夠與崗位人員的實際能力素養相匹配,同時也要關注崗位人員的道德品質素養、思想政治素養以及職業精神素養等,這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員與崗位工作的匹配度,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出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價值,從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7]。
國土空間規劃下,對于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提出較高的要求。為此,文章對地理信息系統的有效應用提出以下建議:必須明確該項調查有哪些要點、重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要制定詳細、嚴密的應用流程,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效果;要加強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擺脫傳統規劃理念的影響,多從數字化、信息化的角度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應該對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進行監督,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針對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過程進行有效評價;依據崗位職責、工作要求等設計考核指標,對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過程進行考核,及時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科學的技術人才建設體系,比如結合崗位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培育方案,使崗位工作人員可以將地理信息系統有效應用于國土空間規劃;合理設計薪酬機制,保相應薪酬福利制度的激勵性、先進性,以此保障留才的效果等。這些建議可以發揮出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價值,有助于提高國土空間規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