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婷 盧長春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電影《長安三萬里》基于歷史史實進行創作,票房及觀影人數實現高開高走,寫下中國式浪漫。“李白、高適的詩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對他們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我們這次想通過動畫電影的形式去展現大唐盛景和這些偉大詩人的魅力,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詩意浪漫。”《長安三萬里》導演謝君偉介紹,該片旨在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演繹,以打動更多人[1]。匠心的動畫制作技藝讓追光動畫再創輝煌,中國詩詞、中國畫、中國武術、唐朝明星也在現代化動畫制作技術的助力下成功出圈。影片創作團隊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動畫制作技術有機結合,打造了一部優秀的中國動畫電影作品。本文從詩、畫、武、星四個方面分析《長安三萬里》在中國式浪漫表達中的獨到之處,探尋該片利用動畫語言進行光影藝術創作并成功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方式方法,以期為中國動畫電影創作以及中國影視劇創作提供參考和思路,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
詩是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的核心。中國人自幼學詩,人人能誦讀詩詞。詩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大瑰寶,也是中國人的精神食糧與文化基因。動畫影片《長安三萬里》正是通過詩詞串聯起整部電影的。從開端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到高潮部分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再到尾聲部分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直至最后暮年高適與少年吟詩的場景,字里行間流露的是中國人千年前就已形成的于困境中保持客觀豁達的心境。雖然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對于詩詞的情感可能會被封存在心底,但此時卻更需要一種力量去喚醒沉睡的情感。這種情感或許關于家國情、或許關于友情。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作為一種載體,將詩詞置于銀幕之上,激發了觀眾的詩詞情感,書寫下獨屬于中國人的詩詞情懷。徒有經典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讓經典文化走進觀眾的內心,并且是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才更重要。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大膽嘗試,并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影片借助現代動畫技術創造精良的視聽語言,從而讓詩詞煥發出新的活力來表現中國式浪漫,其在技術上的進步非常明顯,如動畫人物講話時的口型十分接近真人。技術的進步讓古代詩人大膽想象寫下的古詩與當代動畫藝術創作者的大膽想象得以更好呈現。片中的每一句詩、每一個詞都有與之相匹配的畫面,且制作精良,實現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視聽化的表達令經典古詩煥發出新的活力。比如,經典名篇《將進酒》在先進的動畫制作技術的助力下創造出了極具想象力的超現實主義篇章,一面是配音演員情感飽滿的朗誦,另一面是與詩句匹配的畫面。為了取得更好的呈現效果,創作團隊在制作時并非先制作畫面再配音,或者先配音再制作畫面,而是兩者同步進行,以便及時調整音效與視效,從而實現音畫的完美融合。在“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這場戲中不僅僅有電影的主人公,詩中的人物也出現在了影片中,這樣的設計能夠更好地還原李白當時的創作情景,也能夠更好地將觀眾帶入影片中。李白的經典詩詞名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其詩詞當中體現的是詩人瀟灑不羈的文人情懷。中國觀眾在《長安三萬里》中再讀這些經典詩詞名篇,在精妙絕倫的視聽設計中感受詩詞的魅力,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詩是這部動畫電影的核心,而現代技藝下的視聽設計更讓詩意悠長,余味不絕。
詩中的情感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然而《長安三萬里》的創作者在表達中國式浪漫時不僅運用到了詩,還運用到了畫。可以說,畫是該影片的精髓?!堕L安三萬里》讓觀眾通過電影重溫唐詩作品的同時,更了解作品背后的人,而在這一層面上,畫的運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2]。這部動畫電影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用現代化的視覺藝術表現中國傳統的視覺藝術——中國畫。其中有水墨畫,也有炭墨畫。中國畫具有意境之美,將中國畫呈現在銀幕上,能夠很好地表情達意,能夠恰到好處地渲染氛圍,能增強影片的美感?!堕L安三萬里》中對于中國畫的展現并不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面,其在運用中國畫進行表情達意時,還充分發揮了聽覺層面的功能。比如,影片中有幾處提到詩時,會出現與詩句相照應的畫面,這些有詩有畫的視聽呈現,能夠更好地喚起觀眾的文化記憶,而且創作者并不拘泥于此,此時,往往又會有傳統的民族音樂相伴,這樣的視聽結合方式,為觀眾打造了一場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盛宴,讓傳統經典在現代技術中巧妙結合,于是濃濃的文化氛圍便成了這部電影的藝術品格。電影是視聽綜合藝術,動畫電影也是視聽綜合藝術,視覺表現與聽覺表現在動畫藝術中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巧妙的視聽設計不僅讓書本上的中國詩詞變得更靈動,也讓中國畫有了新的風采。中國畫重寫意,而這部動畫電影便是在表現中國詩人的意志、性情,并借助畫為輔助表達。中國詩人的作品經過千年的流傳,其精神早已融入中國觀眾的心里,結合動畫視聽語言,觀眾不僅能夠欣賞畫的意境,更能感知其中的情意?!堕L安三萬里》以視聽手段,保留了中國畫寫意的精髓,又實現了對中國畫的現代化解構。影片在用現代化的視聽語言表現古典詩詞、古典畫風時的成功之處,是不盲目地直白地表現中國畫,而是有所側重。在裴府,張旭看了吳道子的畫得道了,此時影片并沒有占用過多篇幅呈現吳道子的畫,而是選擇一筆帶過,因為影片中的中國畫是與電影相融的。總之,這部電影借助現代視覺藝術表現了古典視覺藝術的美感。實際上,這部電影在很多地方都追求中國傳統美學的視覺化表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并以音樂伴奏營造出中國藝術獨有的韻味,是利用現代技術表現手段展現優秀傳統文化較為成功的代表之作。影片中的詩畫皆有情感,其中蘊含的是中國人的情感與浪漫。這種流傳千年的中國式浪漫因現代技術的發展而生生不息、別具風采。
如果說詩、畫是靜態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那武術就是動態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長安三萬里》中有高家槍法、裴家劍法、相撲等。其中高家槍法和裴家劍法都是戰場上淬煉出的真武藝。電影中,高適和裴十二比試的一場戲可謂十分精彩。特寫鏡頭下槍與劍碰撞出火星,比試之激烈一目了然。之后切換成全景鏡頭,用以展現二人矯健的身姿和不凡的身手。同為各自家族武術技藝的傳承人,高適一心入世報國,這是他自始至終都未改變過的志向。而裴十二則雖得裴家劍真傳,卻無奈是女兒身,不具備上陣殺敵的資格,只能將一身本領消解在這夜夜笙歌中。高適、裴十二比試期間,除了槍劍碰撞的聲音外,李白的喝彩聲也一直伴隨其中,背景音樂也很是高亢,在為兩位武林青年喝彩。最后,高適輸給了裴十二,也得知了裴十二是女兒身。事實上,不能上陣殺敵、為國盡忠的有志之人又何止女兒呢?武是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的點綴。中國武術文化在于武,更在于術。中國武術之謀略盡展中國古人之智慧。相識于年少,高適與李白互教武藝。李白以相撲之術換得高適的高家槍法,其聲東擊西、以虛御實的謀略之術不僅幫高適贏得了帶兵出戰的機會,也成為二人相識、重逢、告別的標志。兩人共有三次相撲比試,這也見證了三次不同的相逢。第一次,二人在綠色的原野中不打不相識,這時二人如同周圍有著頑強生命力的綠色植物,都懷有積極入世之志;第二次,已至中年,高適贏過李白,預示著兩人不同的命運走向;第三次,高適、杜甫二人為李白護持,李白最終得以領受道箓,眾多好友酣飲為其祝賀,李白以《將進酒》為大家助興,影片隨之配以超現實視覺設計與飽含情感的朗誦聲音設計共同演繹《將進酒》,伴隨這段夢幻般的場景結束,天將曉,詩人們也從醉夢中醒來回歸到現實之中,高適與李白告別,李白得知高適一把年紀了還要去到邊關,提出試試高適的體魄如何,于是二人又開始了相撲,這次的比試中依然是高適勝出,只是這次的背景色呈現的是水面的銀灰色,這也預示著二人都將至暮年。兵家之謀略在這部影片當中的集大成之處,在于高適最后的用兵之策,誰也不曾想一直以忠厚被人知曉的高適竟然使出了“狡詐”之策。最終高適擊敗了敵人,贏得了持節監軍的敬佩,捍衛了祖國江山,也實現了一生的抱負??梢哉f,這是高適的人生巔峰。高適,其才華橫溢,武藝高強,且懂謀略之策的人物形象,在這一影片中得到了立體全面的刻畫。
追光“新文化系列”聚焦傳統文化,講述經典故事和中華文化史中著名人物的故事?!堕L安三萬里》作為“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講述了李白和高適的故事。動畫電影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影視作品,沒有演藝明星助陣,但是在《長安三萬里》中,李白和高適本身就是“明星”,所以影片主創們極盡所能地通過創作把他們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喚醒觀眾的文化記憶,提高觀眾的文化認同。除了李白和高適外,這部影片中還有杜甫、王維、孟浩然、張旭等人物的出場,可以說唐代群星是這部動畫電影作品出圈的關鍵,其帶領觀眾夢回大唐,再展群星璀璨。能文能武的高適,詩劍雙絕的裴十二,詩畫琴三絕的王維,大唐明星各有各的才華。在大唐由盛而衰的歷史背景下,歷史英雄們被重新解讀,其沉淀在經典讀本中的形象躍然呈現在銀幕之上。遇見其詩,如同遇見其人,追光動畫十年里程碑之作,將大唐明星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堕L安三萬里》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不同年齡段的形象,如影片共呈現了25個版本的高適,15個版本的李白。導演謝君偉說:“比如高適,他從8歲到60歲,換衣服、長胡子、皮膚紋理都有變化……”另外,人物造型設計也盡顯人物個性。片中的中年李白,貼近教科書上大家熟悉的形象;而青年李白,影片主創希望他是瀟灑的,所以給他設計了散發,而且因為史載李白劍法出眾,所以片中他的形象很像一個劍客。謝君偉說:“電影里李白、高適穿的都是唐朝的圓領袍,但我們根據兩人不同的性格,對服飾進行了不同的設計,高適是比較堅韌、中規中矩的,李白更瀟灑,所以他的圓領制式會有一些變化,與其性格相匹配。”[3]人物動作設計同樣匠心獨運。程公公奉命追查高適,初進軍中,怒氣沖沖。而聽完高適的講述之后,發自內心地佩服起高適。分別之際,不僅行禮致敬,還敲劍伴奏為高適吟誦起李白的新詩,更是久久注視著遠去的高適。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的一大亮點便是通過深挖歷史事實,為觀眾呈現出與以往印象中不同的大唐明星,讓觀眾有眼前一亮之感。“謫仙人”李白不僅斗酒詩成百篇,也因飲酒大腹便便,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形象。邊塞詩人高適,雖然能帶兵叱咤風云,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但也曾仕途坎坷。書法大家張旭在影片中呈現的也是披頭散發的邋遢形象。這樣的設計在影片中還有很多,巧妙地拉近了觀眾與大唐明星的距離,也就能夠使得觀眾更好地理解他們筆下的佳作,觀眾也因此在夢回大唐的旅行中感受到了詩意浪漫。盛唐留下了千古華章,如今品來依然韻味無窮。唐代詩人寫下的歷史,何嘗不是當代史,影片中并不完美的人物及其并不一帆風順的人生,能夠引發觀眾共鳴與思考。
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基于歷史史實進行創作,以詩、畫、武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作為內核,以精美的視聽呈現作為載體,實現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結合,從而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中國式浪漫,這是其成功之因。中國具有浪漫的文化底蘊,而只有將古典的文化和現代的表達方式有機結合,才能讓經典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追光動畫探索十年,從《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再到新傳說、新神榜系列,視聽語言制作與運用逐漸成熟,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作為追光“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便以匠心打造了精致的視聽表達,為之后的動畫電影設計更精美的視聽體系提供了寶貴示范。它以中國歷史中廣受尊崇的歷史人物和經典作品作為創作對象,激發了觀眾的詩詞情懷與民族情感,用動畫電影的形式向觀眾講述這些閃光人物的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書寫下中國式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