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池
高中數學課程思政是指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教學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知識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有意識地開展思想理論傳播、價值導向引領、精神塑造和情感激發等教育方式,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數學知識教育“同頻共振”。
一、依托中外數學史,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科學精神
(一)引用我國古代數學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人教A版高中數學教科書中,含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數學史知識,這些素材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隨時融入教學中,發揮育人作用。比如:在學完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后,學生對高斯的“倒序相加法”贊嘆不已,對古代數學家的智慧感到“不可思議”,所以我在本章的小結時把閱讀與思考欄目里的“中國古代數學家數列求和的方法”做成視頻展示給學生,介紹魏晉時期劉徽是如何發現等差數列求和公式的,北宋沈括是如何創造“隙積術”發展了《九章算術》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并開創了我國“垛積術”研究的,南宋楊輝是如何把求面積、體積的連續量問題轉化為求離散量的“垛積”問題的。學生在觀看數列求和問題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嘖嘖稱贊,對古代數學家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用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數學家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使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富民強國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
(二)引用數學家發現和不斷探索真理的故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對數學領域的每一項研究和發現都經歷了幾代數學家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努力。歷史傳承下來的每一個數學結論的背后,都有一個不斷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艱難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各個階段,感受數學家的探索之路,感悟嚴謹的科學精神。例如:在學習函數概念之前,我先介紹函數概念是如何由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提出,又如何由瑞士數學家伯努利、瑞士數學家歐拉、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等科學家不斷探索推進得到,接著再進行概念教學,學生既可以體會到這個過程與平時的學習是一樣的,又可以領略歷代數學家的勤奮嚴謹、孜孜以求、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與理性精神,使學生養成探索與研究的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和敢于追求真理的意識。
二、巧用地域特色創設情境,觸發學生的家國情懷
富有魅力的地域特色文化是思政育人最鮮活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整合資源,積極發揮這些元素的育人作用。
(一)通過家鄉革命史創設情境,發揮育人作用
我曾在山西省長治六中參加同課異構活動,課題是《等差數列》,我設計的導入情境是這樣的:
同學們,我知道長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傳說中的《后羿射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就發端于此。長治更是一個革命老區,在這里發動了名震中外的上黨戰役,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話到此處,學生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緊接著我以長治市發展建設為背景設計了兩個問題進行概念教學:
1.長治市轄2個市轄區、10個縣。其中長治縣、壺關縣、屯留縣、武鄉縣、平順縣五個縣的人口數(單位萬)分別是:32,28,24,20,16。
2.長治市政府始終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某地區市民響應市政府號召,近幾年踴躍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面積不斷增加,以下數據是近幾年的綠化面積(單位公頃):38,40,42,44,46,48,50。
學生對家鄉的情感是很強烈的,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家鄉的傳統文化和歷史,體會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這節課的尾聲,我是這樣加以總結的——同學們,我來自美麗的天津。天津也有很多名勝和建筑,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年少時曾就讀于天津南開中學,他提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勵志名言,在此祝愿同學們勤奮努力,掌握本領,報效祖國!
又是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簡單幾句話,既是與前引入呼應,又是對學生遠大理想的指引與塑造。
(二)添加家鄉文化背景,激發自豪感和責任意識
在函數的圖象一節中,例2是一個關于摩天輪的計算問題,我把天津地標建筑之一的“天津之眼”融進題目里,在給出數據之前,先做了一個簡單介紹:
“天津之眼”坐落于永樂橋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通過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和簡潔流暢的線條設計,凸顯現代化的科技文明。“天津之眼”地處海河三岔河口,是天津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最集中的區域,是鑲嵌在海河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可以看出,學生是很興奮的,有的學生表示以前坐在摩天輪上觀看天津夜景時很震撼,現在看到介紹,更為家鄉能有這么偉大的建筑而驕傲。家鄉文化是地域文化的表現,看到家鄉的成就,學生自然會有自豪感,同時學生也會對家鄉的其他方面更加關注,會積極思考家鄉文化中的一些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三、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人教A版現行教材中,體現中國現代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元素有很多,比如在函數概念教學時,考慮到問題1涉及“復興號”列車的速度問題,于是我制作了1分鐘左右的視頻介紹“復興號”,大體內容包括:復興號是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高速鐵路技術之一,是世界領先的高鐵品牌之一,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標志性轉變,為世界高鐵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學生通過觀看感受到了科技興國,振興民族科學的重要性,激發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斗志。再如:關于“恩格爾系數”的問題,我在強調“對應關系”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各年份數據的變化規律,學生發現我國城鎮居民生活質量是逐年提高的,會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制度自信,牢固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偉大志向。
四、構建育人環境,滋養學生的心靈
“三全育人”強調育人的全員性、全程性和全方位性,也就是說,教師本身、教學方式也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途徑。
首先,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質修養,要以“四有好老師”為追求目標,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滿正能量,用言行影響學生,用人格塑造學生,成為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和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例如:教師可以借助自主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勤奮進取、自信自強、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借助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養成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又如:在函數單調性概念的教學中,先通過觀察圖象感受上升與下降,再通過計算具體函數值比較大小,再進一步抽象為變量進行函數值的比較,這樣層層深入揭示概念的本質,最終歸納得到單調性的概念,這一教學過程就是遵循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步形成了研究問題、認識事物的常規方法。也就是說,數學思政育人不是喊口號,而是通過教學讓學生自然而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等。
總之,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要將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學過程中,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陶冶學生,促進學生領悟吸收,就像鹽溶于水,而不能把數學課上成思政課,偏離了教學目標。教師要善于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因為并不是每一節課都適合融入思政元素,更不是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有數學知識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點,思政不能貼標簽,切不可為了“思政”而思政,搞形式主義,使思政教育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為推進新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三全育人”的格局,在教學中要恰當融入思政元素,確保效果的達成,使數學課程思政與數學核心素養同向同行。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