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芬
“雙減”政策的提出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來說,實行“雙減”政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學習的內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到減量不減質,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發展自身的能力。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起到的輔助作用愈加明顯。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部分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存在著過度依賴網絡習題的現象。在作業布置時,只是依賴于網上的現有習題或者是學校統一定制的練習冊。這種統一重復式的練習題,不僅會對學生造成作業負擔壓力,而且無法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得到有針對性的練習。為了進一步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和價值,教師應不斷更新作業設計理念,在設計過程中要針對本班學生的不同情況來設置不同類型的作業單,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成長需要。
一、以“主題性”為導,確立作業情境
(一)圍繞單元要素,確定作業主題
新課標和“雙減”政策中明確指出,作業設計要從單元整體出發,以大單元為基本的概念,構建學習任務群,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和教學的主要內容來進行單元整合。用整體性的方式來設計作業,可以增加作業之間的銜接性并符合小學階段學生認知發展的遞進性規律,從而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整體理解,彌補傳統作業零散化的缺陷。整體性的作業更符合新教育背景要求,能夠讓作業在“雙減”政策的前提下發揮作業應有的成效,達到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目的。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主題是“改變”,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借助提示試著自己復述童話情節,想象童話情節”。單元精選了《大象的耳朵》《蜘蛛開店》《小毛蟲》《青蛙賣泥塘》等童話故事。
因此,在作業設計中要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展開,將童話想象豐富的特點貫穿到底,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翅膀,游歷奇妙的童話王國,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然后在理解童話要素的基礎上試著自己復述童話、想象童話。在本單元整體性活動作業的設計過程中,筆者根據課文內容安排以及相應的文章知識結構,對本單元進行整體構建,確定了以“暢游童話小鎮”為主題的整體性作業,并在其主題下設計了多個活動性的作業,以鞏固本單元的基本語言知識。同時,整個作業結合教學課時,靈活安排了作業時間,這就能讓作業與教學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二)圍繞核心素養,確定作業目標
為滿足新課標中的核心素養導向,筆者對本單元作業設計的課標要求進行了重新規劃,以達到作業設計與教學設計目標一致性的目的。作業設計的課標要求從文化自信、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入手。其具體要求如下所示。
文化自信:感受童話語言描寫的魅力,感受童話的樂趣。
語言運用:在教材基礎上,根據童話故事的學習,發揮想象,按照提示復述童話故事。
思維能力:能夠發展想象力,對童話情節進行復述。
審美創造: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復述童話作品,并能夠給童話主人公畫像。
二、以“針對性”為基,設計作業層次
布置分層次的有針對性作業,可以為不同學生提供多層次、多類別且又符合自身學習情況的學習任務,從而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小學階段語文分層布置作業的實踐策略,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根據學生差異,確定分層標準
新課標和“雙減”政策中明確指出,作業設計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單元活動性作業設計,要采用分層次的方法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以此確定一個分層次的作業框架。教師可以把作業內容分為三個層次:基礎性作業、提升性作業和綜合實踐性作業。基礎性作業主要面對的對象是班級語文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這一部分的作業內容要以鞏固課上所學的基本知識點為主。提升性作業主要面對的對象是班級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這一部分的作業內容難度要適量的增加。綜合實踐性作業主要面對的對象是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這一部分的作業難度更進一步加深,要以探究性和綜合性的題型為主。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尊心剛剛萌芽,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并防止學生在接觸分層概念時產生的誤解和消極情緒,教師在分層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要堅持隱性原則,即并不直接向學生說明分層標準,而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調查了解,結合學生的意愿進行分層。教師要明確學生的發展并沒有優劣之分,實行作業分層是為了讓語文作業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分層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來不斷地調整變化,當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生變化時,分層標準也要相應地進行調整。
(二)根據分層標準,設計分層內容
分層布置作業會改變以往傳統作業“一刀切”的教育缺陷,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任務,這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學的針對性,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學情特點的分析,將作業難度設置成呈階梯狀上升的形式,這樣更加符合本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作業難度分層可以從以下三個梯度:基礎性作業、應用提升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入手。
本單元的第二個以“故事體驗館”為主題的小活動式的作業設計,可將小活動分為三個部分的作業(如圖2)。第一個部分——情節繪圖站:讓學生根據課文閱讀文本繪制出童話故事的情節圖,該練習為基本閱讀討論練習,聯系文本,根據童話故事內容回顧情節,并進一步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所想,以求在實際運用中讓學生使用語言文字進行語言輸出,這部分屬于基礎部分的作業;第二個部分——挑戰大升級,屬于提升性的作業,練習形式為根據給出的條件開展進一步的想象,讓學生根據蜘蛛是否會繼續開店的特征開展想象,并進一步補充完整情節圖,同時根據情節圖復述一下補充完整的故事,這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個部分——售賣廣告,這部分的作業屬于綜合性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為青蛙泥塘設計一則圖文廣告,幫助他把泥塘順利地賣出去,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熟悉童話三要素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童話情節的組織能力。
三、以“趣味性”為主,規劃作業內容
(一)根據課改要求,明確學習動力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要提升教學的趣味性,以求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新課標在課程目標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學生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明確,作業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已經發生了角色的轉變,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不僅是為了鞏固課堂所學,更要在快樂作業中促進全面發展。因此,在進行單元整體性作業設計時,教師要圍繞趣味性來開展作業設計,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二)做到以趣誘學,設計作業內容
當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時,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在設計作業內容時,要從趣味性和多樣性出發,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作業形式中,來鞏固學到的知識。為進一步增添作業設計的趣味性,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種類型的作業。
跨學科融合式作業:在本單元的作業設計過程中,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在第一個“人物郵票站”小活動的作業設計中,筆者采用學科融合繪圖的方式來完成作業,設計了為童話主人公畫像的活動,讓學生化身為小畫家繪畫本單元課文童話中的主人公,這個過程需要學生能夠清楚地感知童話中的人物形象,同時整個過程中要求學生發揮自主想象,對人物形象進行創造性描繪,最后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這種趣味性的作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進行多學科的多樣融合,從而讓學生獲得進一步的全面發展。
趣味實踐式作業: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我們要以實踐性為基本的出發點,豐富作業的形式,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探索語言規律。教師可以利用實踐作業來代替書面作業,讓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在實踐的過程中,教會學生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和年齡特點出發,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以新穎有趣的實踐方式增加作業的開放性,讓學生在開放性的實踐作業中提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在本單元中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童話體裁的了解,可要求學生開展一次調查探究作業活動,要求學生搜集中國優秀的童話故事和國外的童話故事,并通過閱讀感知中外童話故事的異同點,并選取一篇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進行童話劇表演。
這些類型的趣味性作業加深了語言知識的應用與實踐,作業內容體現了語言學習的規律,從輸入到輸出,從模仿到創新,兼顧說、讀、寫、看等語言技能,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結構。
四、以“評價性”為輔,建構評價體系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因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性活動式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構建起多元的作業評價體系,以評價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在整個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采用終結性的評價,同時要積極地采用過程性的評價來不斷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活動作業中的表現。同時為了使評價的結果變得客觀,評價對象也應該是多元化的,這里可以采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學生自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多個評價對象中了解自己學習上的不足,并通過不斷糾正自身的學習行為來提升語文學習的實際學習水平。
同時在本次大單元作業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以“獲取邀請卡”為主題總結式的自評作業,幫助學生審視自己的作業完成情況。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低段課堂作業是課堂學習內容的延伸和鞏固,學生作業的完成程度可以反饋出學生學習的質量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雙減”政策要求在教學上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們的作業負擔和學業壓力,這項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大單元的作業設計入手,創設情境性主題,通過多元化、趣味性的作業內容,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真正做到減負加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作為教師,要改變作業設計思路,讓作業內容變得更加適合教育的發展需要,從而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注: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雙減背景下小學低段語文課堂作業優化設計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SZJ21026)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