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王華
摘 要:自1915年趙元任先生的第一首鋼琴作品《和平進行曲》誕生以來,至今已一個多世紀。一百多年來,經過我國幾代作曲家的努力探索、不斷創新,誕生了很多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鋼琴作品。鋼琴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中國鋼琴作品代表作之一,由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據同名歌曲改編而成。本文從民族音樂元素的概念界定的思辨、民族音樂元素的應用、西方作曲理念的體現幾個方面展開論述,總結中國鋼琴作品的音樂特征,并探索民族音樂元素和西方作曲理念的交融。
關鍵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民族音樂元素;西方作曲理念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10-00-03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據同名歌曲改編而成的一首鋼琴曲。關于《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部鋼琴音樂作品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關于該曲的演奏分析。第二類,音樂譜本分析以及音樂學分析。前兩類研究,主要是對音樂作品的音樂分析和演奏分析,總結作品的音樂特征,其研究思路主要是針對西方作曲觀念。第三類,關于民族音樂元素的探索,從節奏音型特征、旋律特征、織體特征、東方韻味等多方面來談民族音樂的特征。此類研究是基于民族音樂學、音樂人類學的研究。
中國鋼琴作品,既有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又有西方音樂的特征。西洋樂器中國化、民族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音樂元素有哪些,具體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如何體現其民間音樂元素?中國鋼琴曲保留了哪些西方音樂思維?民族音樂元素和西方創作思維如何交融?
一、民族音樂元素的概念界定之思辨
民族音樂元素,指的是各國民族民間的音樂元素。在本文中,特指中國傳統音樂所包含的音樂元素。中國傳統音樂內涵寬廣,包括民族民間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文人音樂四個方面的范疇。其研究涉及傳統音樂美學、傳統音樂史學、傳統音樂形態學、樂種等。[1]中國民族音樂元素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作曲家創作的源泉。
(一)中國傳統音樂分類下的民族音樂元素
從中國傳統音樂的分類來看,民間音樂包括民歌、民間樂器及器樂、戲劇、說唱等。民間音樂被運用到近現代創作中,比例最高,如戲腔音樂,戲曲新唱,在新創音樂中有很大的比重。各地戲曲和民歌也注意傳承和保護,各類演出和研究活動層出不窮。文人音樂主要包括古琴音樂、詩詞音樂,這類元素運用也有一定的比例。比如,現代新創作的古詩詞音樂、古琴音樂等。相比較而言,宮廷音樂和宗教音樂的元素被運用到新時代創作中較少。
(二)多民族音樂文化融合后的民族音樂元素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國家。外來音樂進入本土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交融,則形成新的本土文化。例如,我國傳統樂器中,琴是本土樂器,但是二胡、揚琴、琵琶都是外來樂器。二胡的“胡”,揚琴的“洋”,都顯示他們的“外來”身份。然而,現在這些樂器已經成為我國民族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樂器的合奏也形成了固定的樂種。這些樂器已經融入本土文化當中,成為民族音樂元素之一。樂器如此,傳統音樂的其他因素也是如此,如旋律、結構等,通過各個時期文化的交融更替,都成為民族音樂重要的元素。
少數民族音樂元素也是民族音樂元素的重要組成,如新疆木卡姆音樂、蒙古族的長調、朝鮮族的歌曲等,都是創作音樂的源泉。
因此,筆者認為,民族音樂元素的概念范疇廣泛,所有我國在歷史上形成的傳統音樂的元素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它可以是漢族民歌,也可以是少數民族音樂。它可以是民族樂器的使用,可以是民歌、戲劇旋律,或是民族調式,甚至它可以是唐詩宋詞的意蘊,或者是中國傳統美學思維……
二、鋼琴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民族音樂元素
鋼琴是典型的西洋樂器,有樂器之王之稱。世界知名鋼琴曲、鋼琴家、各類鋼琴體裁舉不勝舉。西方音樂家也有在鋼琴作品中滲入我國民族音樂元素的事例。鋼琴音樂傳入我國之后也是如此。西方的音樂和普通大眾有距離感,民族的音樂才能深入人心,所以有大量的音樂家開始從事西方樂器的本土化創作。中國鋼琴曲應運而生,有的作品完全是新創,有的改編于聲樂曲或其他民族音樂形式。《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中所運用的民族音樂元素非常顯著。
(一)傳統音樂美學原則
中國音樂作品幾乎都有標題名稱,這幾乎成為約定俗成的狀態。音樂作品大多是二元的,音樂作品不僅僅是自身的展示,還表達外物。而標題往往是外物的總結。這種借物寄情的手法,通過標題囊括全曲的方式,也是中國民族音樂元素之一。如果從傳統音樂美學來說,《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可以用儒家音樂美學原則來闡釋。在此,音樂不僅有娛樂的功能,還具有思想傳播、教育的功能作用。
(二)民歌主題的使用
改編聲樂主題是器樂曲創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無論是中國樂器作品,還是西方樂器作品,都有大量的聲樂曲改編。
民歌種類多樣,歷史悠久,多為民間自發而成,是中國音樂的寶庫,是音樂作品創作的主要來源。中國古代就有關于民歌的記載,如《詩經》中的十五國風,就記載了各地的民間歌曲。漢代樂府音樂,以收集各地民歌再改編或新創音樂。中國現有的漢族民歌主要分為山歌、小調、號子。《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旋律主題由陜北民歌《信天游》和隴東民歌《攬工調》改編而成。陜北民歌《信天游》屬于山歌類型,曲調悠長,極具特色。
(三)民族調式——商調式的使用
調式調性是各民族音樂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從聽覺上來說,調式調性直接決定了音樂作品的音樂風格。《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改編成鋼琴曲后,仍然采用原有的調式調性。它沒有用西方作品中常用的大小調,而是采用民族調式商調式。
中國民族調式,最常見的是五聲調式,分別以宮商角徵羽為主音,五個主音,各有不同的特色。除此之外,也有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其中七聲調式包括雅樂音階、清樂音階、燕樂音階,也可以看成中國音樂調式發展的脈絡,是一部微縮的中國音樂史。
商調式是具有小調性質的調式。但是七聲調式中補足了變宮,又使商調式具有了大調的氣質。商調式加變宮,在中國傳統音樂以及現代新創的新民族音樂中非常常見。本首作品就采用了商調加變宮的手法。
現代新創作的“國風”音樂多用羽調,更加接近a小調;但是借用民歌編創的“新音樂”卻大量使用徵調式或商調式,保留原有的特色。
(四)主調發展的創作思維
中國傳統音樂作品,無論曲體多么龐大,基本是主調思維模式。而新創作的音樂學習了西方理念后,則可能融入復調思維。中國鋼琴作品大多保持主調音樂思維。《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旋律主題明確,基本在右手部分。從聽覺的角度來說,曲目可以從橫向上單聽旋律。主調發展的創作思維,是民族音樂的重要表現。
(五)起承轉合的句式結構
西方作曲理念中,一般起承轉合四句式的較少,大多是對立統一式句式,樂句會有再現或者重復。但是《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采用的是四句完全不同的句式,有起承轉合。這在中國民間音樂中大量存在。例如《梁祝》主題、《彩云追月》主題都是四句式的起承轉合手法。
(六)引子中散板的使用
散板在中國傳統音樂中比比皆是,蘊含中國傳統美學的神韻。[2]《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引子節奏自由,采用了散板的形式。引子中使用散板,幾乎是所有中國器樂曲的特征,尤其是改編后的由西洋樂器演奏的中國樂曲。例如,小提琴改編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引子部分,鋼琴曲《彩云追月》的引子部分,這和西方音樂有本質的區別。西方音樂節奏與速度規整,即便是引子,也是正常的節奏進行。通常,只有協奏曲華彩樂段會完全節奏自由,讓演奏者可以進行技巧展示。所以,引子中使用散板,是民族音樂元素的體現。
(七)對民族樂器的模仿
作曲家在改編曲的時候,注意到了對民族樂器的模仿。比如,引子中出現的琶音是對古箏“連托”“連抹”的模仿,顫音、滑音、打音是對竹笛演奏音色和技巧的模仿[3]。
三、民族音樂元素和西方作曲理念的融合
中國近代,大量的音樂家開始進行音樂創作。有的音樂家學習了西方的作曲理念,希望創作出具有西方音樂思維的音樂作品,有的音樂家繼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有的音樂家將二者結合。《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不僅充分運用了民族音樂元素,也融入了西方的作曲觀念。
(一)復三部曲式結構
鋼琴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曲體結構采用了西方常用的三段體,復三部曲式結構。全曲包括引子、A、B、A、尾聲五個部分,其中ABA為主體部分。
西方的作品結構大多形成于古典主義時期,常用的曲體結構有復三部曲式、奏鳴曲式、回旋曲式等。我國傳統音樂一般用曲牌體或板腔體。中國鋼琴曲在結構上大多沿用了原來西方的曲體結構。
(二)中段技巧性展示
由聲樂曲改編而成的器樂曲,都具有這樣的一個特征,中段通過變奏的方式,加上一些技巧的展示。純技巧的展示,來源于西方作曲思維,如協奏曲中的華彩樂段。近代新創或改編的器樂曲(輕音樂不在其內),尤其是通過聲樂曲改編過來的器樂曲,為了增加作品的深度和難度,在技巧上有所提高,都會使用復雜的節奏,較快的速度。鋼琴作為技巧性樂器,也不例外。
(三)多聲部思維
西方音樂思維是多聲的,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中國傳統音樂思維是單聲的,多為齊奏齊唱。而近現代新創的音樂作品,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都是多聲部思維,包括民歌在內。作曲家創作好旋律后,都會添置聲部。比如,聲樂曲的伴奏,小提琴樂曲的鋼琴伴奏,甚少歌曲單獨以旋律形式出現。
鋼琴原本就是多聲部樂器。多聲部創作一般有兩種:復調思維和主調思維。前文提到了,中國鋼琴作品大多數是主調思維配置和聲,但也有復調思維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改編曲,原本有旋律主線,多聲部基本以和聲配置主旋律,實現多聲部思維。在這里,不得不提一下賀綠汀的鋼琴作品《牧童短笛》,這部作品雖然用五聲調式旋律,但是卻是復調音樂思維,采用復調的對位聲部來處理作品的音樂織體。所以《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可以和《牧童短笛》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它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實現了民族音樂元素和西方作曲理念的融合。
(四)作品音樂高潮的表現方式
西方浪漫主義音樂的情感迸發有一定的套路。有的音樂開篇就是華麗的篇章,中段情緒穩定,安靜抒情之后,再現部分將音樂情緒推向高潮。有的音樂開篇是平靜的,中段有感情的遞進,再現部分達到高潮,尤其原樣再現時通過配器的變化或者聲部的提高,來實現音樂的高潮。
中國近現代創作的器樂曲,尤其是改編曲,基本走第二種模式。《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鋼琴音樂作品。鋼琴音樂一般采用旋律的八度演奏,使音響瞬間豐富,這和交響樂樂隊到音樂高潮所有樂器齊奏豐富音響有異曲同工之妙[4]。
西方民族主義思潮興起于19世紀的俄羅斯,屬于浪漫主義音樂的范疇。到了20世紀,新民主主義思潮仍然存在。尤其,第三世界國家在擺脫殖民主義,經濟獲得發展之后,不約而同地都想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但是,音樂的創作理念和聽覺思維受西方創作思維影響很大。比如,我國音樂的專業音樂理論教育,樂理、和聲、曲式等課程基本是西方音樂理論。不僅如此,受眾的聽覺思維也受到了西方創造思維的波及。比如,ABA式的結構、縱向和聲思維。無論是嚴肅音樂還是流行音樂,和聲和配器都十分豐富。因此,完全拋棄西方的作曲理念是不現實的[5]。
四、結束語
中國鋼琴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我國民間音樂元素,另一方面沿用了西方作曲理念。它使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旋律,音樂主題明確,使用商調式和散板的節奏類型;它運用復三部曲式的結構,運用變奏等作曲手法,使用和聲擴充聲部,運用八度豐富音響以達到音樂作品的高潮。新時代音樂創作與改編應該將民族音樂元素和西方創作理念二者相結合。一方面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吸收民族音樂元素,作為新創作的根基和來源,另一方面運用西方的縱向創作思維理念。西方結構為骨,民族音樂元素為肉,西為中用,中西合璧,實行新的文化融合。如此,包括中國鋼琴音樂在內的“新音樂”不僅對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予以傳承和保護,也更加有利于中國音樂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
參考文獻:
[1]王雪霏.中國傳統音樂學的研究范疇[J].藝術大觀,2024(01):107-109.
[2]張斌.散板中的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維與觀念[J].人民音樂,2023(07):58-62.
[3]余子琦.王建中鋼琴改編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的民族特征探究[J].藝術評鑒,2023(16):86-91.
[4]陳雨童,張婷婷.探析王建中鋼琴作品的民族性特色[J].時代報告(奔流),2023(12):37-39.
[5]張抗抗.淺析王建中鋼琴改編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創作手法及演奏技巧[J].黃河之聲,2023(17):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