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名: 云漫
電子工程博士,美國大學計算機專業終身教授,職業風光攝影師。多年來走遍萬水千山,用極致的技術和極致的畫質帶回氣勢宏大、人間罕見的極致美景。

在無窮無盡的群山之間,一棵小樹沐浴在秋日清晨溫暖的陽光下。
富士 GFX 100 II 機身, 富士 GF 100-200mm
F5.6 R LM OIS WR 鏡頭, 多張接片。
云漫是最知名和最有影響力的華人攝影師之一,個人網站(www.majestic-nature.com)讀者達數百萬人。他是瑞士阿爾帕相機榮譽攝影師、卡色光學全球形象大使、FLM 全球形象大使,在各大攝影網站上發表圖文的點擊率也達數百萬。他的作品廣泛發表在國內外各種書報雜志的封面和內頁上,作品被奧地利超級巡回賽組委會等機構以及世界各地眾多私人收藏, 并被蘋果公司等商業公司、藝術和印刷品公司及非營利機構使用。他是最早把國際上最新風光攝影技術和理念介紹到國內的人之一,影響了一大批攝影師的成長。他也是全世界極少數幾個能夠把頂級的攝影器材(從飛思、阿爾帕系統到富士中畫幅系統)和最現代的攝影技術結合到一起拍攝最極致風光的攝影師之一。他的足跡遍布全世界,無數次在神秘的美國西南的高原沙漠和峽谷里拍攝璀璨的銀河和輝煌的日出日落;乘直升機降落美國阿拉斯加無人之地去拍攝從未有人目睹過的高山、冰川、瀑布和鮮花; 空降北極圈附近的加拿大育空無人區山區,在暴風雪中負重背包露營,追逐夜空中北極光的魔幻舞姿;在罕為人知的非洲鹽堿湖上翱翔,航拍如外星地貌般色彩斑斕的圖案和火烈鳥;在靠近南極圈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巴塔哥尼亞的狂風大雪里露營扎帳,并記錄下全世界最美的秋色和雪峰;在加拿大洛基山的嚴冬季節拍攝如仙境般的霧中冰湖和神奇的冰泡湖;在美國西北全世界最壯美的海灘上涉水攀登孤島并露營來拍攝巨石陣里的驚濤駭浪。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有非常鮮明獨特的風格和獨特的視角及地點。

第一縷陽光把菲茲羅伊峰(冰川國家公園最高峰)染成了耀眼的金黃。四周的秋色正是最濃的時刻。清澈的流水順著一個個小瀑布向我奔騰而來,這是巴塔哥尼亞最美的時刻。
阿爾帕 12 STC 機身,飛思 IQ4150
數碼后背,羅頓斯德 HR 23mm 鏡頭,卡色鎧甲 ND濾鏡

日落時分,在這個大峽谷國家公園最遙遠的角落,我站在萬丈懸崖邊,等著這個超強的雷暴順著峽谷向我撲來。 一切都如同我期待的那樣完美——整個大峽谷最壯觀的視角、完美的積雨云形狀、美麗的彩虹、強勁的微噴流、最美的日落光線。 最重要的是,這個雷暴是從遠方順著峽谷向我撲來,這樣我才能等到它非常接近的時候拍攝——因為大雨尚未到達,而且前方微爆流導致的大風是從我面前往身后吹,把我往懸崖后面推。雖然有一些風險,但我還是能靠近懸崖拍下全景。如果是旋風或風從我身后來, 我絕不可能站在離邊緣那么近的地方。如果它從遠方向畫面外移動,自然不可能如此壯觀。如果它是從我身后來, 那此刻我只能找地方逃命,而不可能在懸崖邊拍攝了。
阿爾帕 12 STC 機身, 飛思 IQ4150 數碼后背, 羅頓斯德 HR 32mm 鏡頭

今天我用一張最近在斯洛文尼亞拍攝的作品《靈性時刻》來講解這類作品的拍攝前后期技巧。使用器材為富士 GFX100 II 機身, 富士 GF 100-200mm F5.6R LM OIS WR 鏡頭加 1.4 增距鏡, 多張接片。
1選擇多層次的場景
2加入視覺錨點
3選擇逆光
4薄霧或霧霾是你的好朋友
5保證清晰度的方法
6后期降噪
① 選擇多層次的場景
顧名思義,我們拍攝的場景本身必須有很多層次,比如我們今天這個例子。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這并不是顯而易見的。攝影師必須有“攝影眼”,才能在雜亂環境中找到層次最豐富、最美的一小片區域,然后用長焦鏡頭去拍攝這個區域。
② 加入視覺錨點
在豐富層次的基礎上,最好加入一個能吸引目光的小物體(我稱之為視覺錨點,也可以叫視覺中心),讓我們的目光有地方停留。這個小物體可以是如本例子里的一座小教堂,也可以是一棵小樹、一個很小的人的剪影等等。
③?選擇逆光
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有清晨或傍晚的逆光才能最好地呈現多層次。這幅圖片就是在清晨逆光下拍攝的。在順光情況下,光線把整個場景均勻照亮,遠近的山體呈現同樣亮度,擠在一起,畫面就顯得凌亂。
逆光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隱藏山上的樹林、巖石紋理等細節,在保留大層次結構的技術上,大幅度簡化構圖,這也是在逆光下畫面不凌亂的關鍵。
④ 薄霧或霧霾是你的好朋友
薄霧或霧霾不是壞事,它們是強化畫面層次的關鍵! 在逆光下,山體呈現暗調,而山間的霧霾被照亮,讓不同距離的山體分離開來。
本例子的圖片拍攝于一個私家牧場的山坡上。我們收工的時候,牧場主人說“今天有點遺憾,空氣中有霧霾不通透。有時候能見度比今天好多了”。我說,其實今天的霧霾很適合拍攝。
⑤ 保證清晰度的方法
長焦風光最大的敵人是因為抖動或快門震動導致畫面不清晰。在廣角鏡頭上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而在長焦鏡頭上,哪怕你是一名非常有經驗的攝影師,碰到這個問題的概率比絕大多數人想象的要高很多,千萬要小心。
·一定要用穩定的三腳架和云臺,并保證所有的關節和旋鈕全部鎖緊。
·用快門線或快門延遲避免按快門導致的晃動。如果用延時的話,很多時候 2 秒不一定夠。用長焦鏡頭的我通常用 10 秒延時。
·一定要用電子快門,而不是機械快門或電子前簾快門。我的多次測試表明,很多相機,特別是GFX 100S/ GFX 100II 這樣快門巨大的中畫幅相機,機械快門震動會導致長焦畫面清晰度嚴重下降(廣角一般不用擔心),用電子快門可以有效避免這個問題。
⑥ 后期降噪
在薄霧或霧霾天氣用長焦鏡頭拍遠方,意味著從鏡頭到景物之間的空氣里有非常多的顆粒或水汽阻擋光線,拍攝到的畫面會非常平和。解決的辦法是在后期(比如 Lightroom 或 Camera RAW)中用“去霧”功能來增強反差。但去霧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噪點,如果直接用傳統算法去降噪,又會導致清晰度嚴重受損。
解決的辦法是用 AI(人工智能)降噪,或者用平均降噪。下面我會詳細講解。
雖然 GFX 100 II 已經是 1 億像素,足夠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需求,但因為我有時候要把照片放大到 3 米大小做展覽,所以我拍攝的時候選擇了接片。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印這么大的圖片,不用接片的一億像素單張畫質就非常好了。

圖 1
圖 1 顯示了用于多張接片的一張。
可以看到,同一個場景,我拍了 4—5 張,然后轉動鏡頭,又拍了 4—5 張。每一個鏡頭都是如此。這樣做的原因是我打算進行堆棧平均降噪。
前面講過,長焦風光一般需要后期用去霧功能,而去霧一定會引入大量噪點,強行用傳統算法降噪會降低清晰度。

圖 2
圖 2 是原片放大到 200% 的細節。顯然,富士 GFX 100 II 和 100-200mm 鏡頭加增距鏡,展現出令人恐怖的解像力。在這么遠的距離上,就算有灰塵和大氣擾動的影響,教堂上鐘面上的刻度,還有尖頂上的裝飾細節都依舊清晰可辨。但是,因為去霧的原因,畫面中的噪點也很多。而傳統降噪算法一定會降低清晰度。
今年很多軟件公司都推出了 AI 降噪算法。AI降噪能分析畫面內容,在去除噪點的同時,能保留、強化甚至重構畫面細節。

圖 3
圖 3 就是通過 Pure RAW 的 AI 降噪后的效果,顯然畫面干凈了很多,而細節基本保留了。
但是,當我拍攝這幅作品的時候,市場上還沒有任何軟件能支持對 GFX 100 II 的圖片進行AI 降噪。 所以我當時選擇了另外一個辦法: 平均降噪。就是同一個鏡頭多拍幾張(我拍了 4—5張,理論上越多越好,但為了省事,我只拍了 4—5 張)。

圖 4
圖 4 是 5 張平均降噪的結果。顯然畫面干凈了不少,細節還略好過 AI 降噪的結果。
我一共拍攝了 3 組,每一組 4—5 張。把每一組進行堆棧平均后,一共得到 3 張TIFF 文件。下面就是把這三張平均降噪后的 TIFF 文件拉到 Photoshop 里,然后在Camera RAW 里進行接片(圖 5)。

圖 5
因為是長焦接片,基本沒有透視變形,所以隨便選一種投影方式就可以了,幾種方式之間沒什么明顯區別。
下一步,就是對接好的圖進行色彩和影調預處理。這里主要就是看個人口味了,沒有統一標準。雖然原片濃厚的日出色彩很美,但這次我打算做一個偏淡雅的作品,所以我降低了色溫讓畫面偏冷,然后給天空加了一個蒙版并大幅度降低了天空的飽和度。最后,對整體進一步去霧,增加反差,就得到了最后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