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

14mm F1.4 DG DN | Art 可以說是適馬 F1.4 系列里拍攝廣袤星空的主力戰將。14mm 的超廣視角足夠將銀河盡收眼底,同時,新技術下的鏡頭畫質依舊很卓越。最大光圈的中心畫質非常銳利,邊緣也有很高的水準,色散、炫光等問題也憑借適馬的鍍膜技術得以有效抑制。作為一款星空鏡頭,大家最看重的慧差問題自然也被校正得很完美。
不單單是卓越的畫質,鏡頭的功能設計也對星空攝影起著額外的 BUFF 加持。MFL 手動對焦鎖定,極大地避免了拍攝時焦點跑偏的意外。專門設計的鏡頭支架、HLA 高速自動對焦等功能也提升了鏡頭的操作性。鏡身加熱器固定槽和足夠的密封圈便于鏡頭靈活應對夜晚戶外的低溫和潮氣。兼容Arca-Swiss 卡扣的三腳架插座,輕松適配主流球形云臺。

鏡片結構:15 組 19 片
光圈葉片數:11 片(圓形光圈)
最小光圈:F16
最近對焦距離:30cm
最大放大倍率:1:11.9
重量:L口 1170g
E口 1160g
星空攝影屬于風光攝影中一個特別的方向,無論是拍攝時間、地點的選擇,還是拍攝器材的取舍,都有著更為挑剔的客觀條件。特別是星空攝影鏡頭的選擇,直接關乎出片的效果。今年適馬專門的星空系列鏡頭群正式“出道”,為我們降低了拍攝難度。目前的四支鏡頭,全系標配 F1.4 大光圈,這是業內領先的。新鏡頭技術加持下的慧差抑制和 Art級別高畫質表現,還有專為星空攝影而設的對焦鎖定功能,提升畫質的同時豐富了操作性能,讓星空攝影變成了一個可輕松上手的技能。

鏡片結構:15 組 21 片
光圈葉片數:11 片(圓形光圈)
最小光圈:F16
最近對焦距離:38.5cm
最大放大倍率:1:16
重量:1360g
如果說 14mm 是“ C 位”的話,那它的隊友 15mm F1.4 DG DN DIAGONALFISHEYE | Art 對角線魚眼鏡頭一定是耀眼的高音擔當。更極致的 180°魚眼視角下,不但能呈現銀河的全貌,甚至可將壯觀的地貌納入構圖。相比 14mm構圖的周正,這只魚眼鏡頭特殊的畸變仿佛才是星空的靈韻所在。
F1.4 光圈下的中心畫質表現不俗,邊緣畫質也同樣的出色。色差、慧差、炫光此時也不是我們需要擔心的問題,這是一支魚眼鏡頭難能可貴的地方。

鏡頭結構:15 組 17 片
光圈葉片數:11 片(圓形光圈)
最小光圈:F16
濾鏡尺寸:82mm
最近對焦距離:23cm
最大放大倍率:1:6.1
重量:L口 635g
E口 630g
一味地追求寬廣的視角,可能會忽略星空的細節。適馬 20mm F1.4 DG DN丨Art 便是囊括全局又不失細節的不二選擇。20mm 鏡頭不但能以超廣角的視野容納數量可觀的星云,相較14mm 有更細微的星空細節。畫質方面,在適馬新技術加持下,鏡頭實力不容小覷。尤其是通過適馬雙面非球面鏡片以徹底抑制矢狀彗斑和相場畸變,校正了各種像差。全系標配的操作功能不再贅述,有趣的是,這支鏡頭前后都配置了濾鏡卡口,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拍攝者對于濾鏡的創意用法。

鏡頭結構:14 組 17 片
光圈葉片數:11 片(圓形光圈)
最小光圈:F16
濾鏡尺寸:72mm
最近對焦距離:25cm
最大放大倍率:1:7.1
重量:L口 520g
E口 510g
除了超廣角,適馬也在常用的24mm 廣角焦段拓展了其新鏡頭技術和星空攝影的概念。實際上,24mm 的使用場景非常廣泛,風光、人像、紀實以及街頭攝影都有它的身影。適馬將 F1.4 大光圈、出色的慧差校正、一流的鍍膜技術、Art系列新技術加持下的畫質表現以及MFL引入后,使這支鏡頭擁有了涉獵星空的能力。與 20mm F1.4 DGDN 相同,沒有燈泡結構的限制,前后雙濾鏡卡口也能拓展對星空風光的表現能力。同時,這支鏡頭是整個系列中最小巧便攜的一支,這讓其他領域的攝影師也可以輕松體驗追逐星空的樂趣。

14mm F1.4 DG DN丨Art
光圈:F2.8 快門:1.3秒 ISO:4000
14mm 對于星空攝影尤其是銀河拍攝是比較理想的焦段,特別適合不愿復雜后期合成,就能獲得不錯效果的攝影師。在當下業內多是 F2.8 的環境下,適馬一枝獨秀,F1.4 大光圈不但能從容捕捉星光,還能用更高的快門速度定格畫面,確保星光不會拖尾。搭配牢固輕便的三腳架插座,更能保證器材重心的穩定。
盡管自動對焦在星空攝影中很少用到,但高速 HLA 線性馬達還是幫助攝影師在暗光下流暢完成了對前景參照的對焦。同時 MFL 功能鍵鎖定后,無論拍攝時間有多漫長,也不會因為誤觸變焦環等意外情況導致前功盡棄。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 | Art光圈:F1.4 快門:5秒 ISO:3200
魚眼鏡頭的魅力,很多人可能不曾有深切體會,尤其是對角線魚眼鏡頭。大家可能還停留在圓周魚眼鏡頭圓潤的視角認知中,忽視了這種滿畫幅的魚眼視角特有的視覺張力。適馬這支 15mm F1.4 DGDN DIAGONAL FISHEYE | Art 就是在打破認知,并且從畫質、色彩、光影還有鏡頭的設計細節等方面,也能感受到新技術下的適馬系列對于品質的一種執著。這張星空極光的照片也順勢利用了這支鏡頭的特點:中心的穩定山峰和大地邊緣曲折的線條、光怪陸離的極光以及背景各處闌珊而明晰的星光,一切都配合得當。
在潮濕寒冷的戶外,鏡頭容易面臨起霧結霜的尷尬風險。鏡頭加熱固定槽的設計配合專用加熱帶能在關鍵時候還原鏡片清晰視野,拯救一張照片。

20mm F1.4 DG DN丨Art光圈:F1.6 快門:15秒 ISO:6400

24mm F1.4 DG DN丨Art光圈:F1.4 快門:10秒 ISO:5000
20mm、24mm 綜合來看其實是一組穩健的星空焦段??v使沒有14mm 那般呈現銀河壯闊,以及魚眼鏡頭下星空大地的張力,它們也能表達出我們想要的星空感覺,并且適馬的這兩支鏡頭在畫質、功能和輕便性上都做出了極致的權衡。
經過實踐的錘煉, 不由得夸贊20mm F1.4 DG DN丨Art 的畫質表現,無論是中心區域還是邊緣,點點星光均清晰閃耀。加之近乎消失了的邊緣慧斑和鏡頭畸變,得以更為真實地還原當時戈壁灘下的奇觀——光年之外的壯闊瑰麗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4mm F1.4 DG DN|Art 在輕巧便攜方面更具優勢。拍攝星空之路漫長且不易,這支鏡頭憑借靈活、高效的特點助力攝影師隨心而動,馬上就拍。作為星空攝影的入門焦段,24mm F1.4 DG DN|Art 所呈現的星空景觀可以做到讓人眼前一亮。功能上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全系標配的 MFL 功能鍵加上外置光圈環鎖止等控制結構,在昏暗的戶外,物理按鍵更容易讓攝影師靈活地控制鏡頭達到穩定狀態。前后雙濾鏡卡口支持我們靈活嘗試諸如光污染濾鏡加對焦濾鏡這樣的組合。不僅如此,鏡頭后組的濾鏡卡口甚至可以添加自行 DIY 諸如改色溫等的明膠濾紙,使得直出的照片就有璀璨的天空。

①?MFL 手動對焦鎖定按鈕
當設置為“LOCK”時會禁用對焦環操作,以確保在星空、延時等拍攝時不會因對焦環以外的移動而造成拍攝失敗。
②?鏡頭加熱器固定槽
鏡頭前部的一個小臺階,防止因鏡頭加熱器安裝時突出部分遮擋鏡頭。
③?后置濾鏡支架
尤其拍攝星空時,可以配備去光害濾鏡、柔焦濾鏡,以實現更好的成像效果,節省費用及空間。
④?三腳架插座
15mmF1.4 DG DN 和 14mmF1.4 DGDN 特別設計了三腳架插座,在星空攝影做構圖和接片時調整方便快捷。
⑤ 專用鏡頭蓋
專為 15mmF1.4 DG DN 和 14mmF1.4DG DN 特別設計的鏡頭蓋,配備有鎖定結構,并帶有全新開發的濾鏡收納槽,可根據需求收納兩片后置濾鏡。

20mm F1.4 DG DN | Art光圈:F1.6 快門:13秒 ISO:3200
星空攝影看重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我們可以通過網站或是 APP 查詢目的地氣象、星象數據來判斷拍攝條件,“人和”方面,器材選擇也有很大占比。
前文提到適馬星空系列鏡頭群的特點,也展示了成熟的星空樣片,現實中還原一張清晰的銀河全照理想的設備還是適馬 14mm F1.4 DG DN | Art。F1.4 的大光圈足夠將相機的曝光時間控制在15 秒左右的范疇,保證足夠的通光量。也可以選擇降低感光度、快門控制在 30 秒以內的畫質流曝光組合,畢竟在動輒兩三千的感光度下,噪點過多也是不可忽視的。
焦段決定了視野,曝光參數關乎能否順利捕捉到星光。當然,為了獲得理想的銀河星云,還需要穩當的固定拍攝器材。除了穩重的三腳架,14mm F1.4 這支大重量的鏡頭也需要固定在配置的三腳架插座上。由于光線昏暗,對焦方式最好是手動操作,需要配合機身的放大對焦功能。無反相機也要關閉長時間曝光降噪和防抖動功能。當這些操作準備就緒,一定不要忘記鎖定鏡頭上的 MFL 以及鎖定光圈環。適馬的巧思,幫助了我們盡可能防止意外誤觸的發生,也為后期堆棧等操作提供了一份品質保證。
2024年重要天文現象
六星連珠(8.28)
太陽系水、火、木、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將連成一條直線。
8 月
英仙座流星雨 (7.17—8.24)
這是北半球夏季最具標志性的流星雨。
12 月
雙子座流星雨(12.4—12.20)北半球三大流星雨的最后一場,滿月期拍攝難度大。
Tips星象 APP 推薦

晴天鐘
按照經緯度顯示天氣數據以及日落日出、月落月出等數據。

iCSC
晴空圖查看器: 用于找尋適合拍攝的晴朗夜晚。

Star walk 2
新版本對于識別夜晚星群做了更好的優化,幫助我們識別銀河位置。

14mm F1.4 DG DN | Art光圈:F5.6 快門:13秒 ISO:400(推測值)

24mm F1.4 DG DN | Art光圈:F4.0 快門:15秒 ISO:640

①?鏡頭:適馬系列全系 F1.4,優秀的畫質表現,功能豐富。
②?相機:全畫幅、高感表現優異,例如適馬 FPL 就是不錯的選擇。
③?三腳架:一個結構穩固的三腳架才能保證長時間曝光的穩定。
④?閃光燈或手電:方便給昏暗的前景補光。
⑤?快門線或遙控裝置:避免手按快門造成的機器震動。
⑥ 赤道儀:專業攝影師的選擇。
7 濾鏡(選配):鏡頭后組可以添加 CTB 等濾鏡紙,前組可以選擇柔光鏡或者光污染濾鏡。
拍攝星軌與拍攝銀河所需要的器材并沒什么不同,之所以呈現出迥異的效果,更多的是拍攝操作的差別。
星軌形成的關鍵因素是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1 分鐘內)。快門時間越長,星空的旋轉角度選擇得越好,就會獲得不錯的星光拖影。為了增加曝光時長,相機可以選擇 B 門模式。隨著互易率的失效,整體曝光時長需要根據環境隨機摸索。此時鏡頭光圈則不必追求 F1.4,選擇最佳畫質的光圈如 F5.6 更合適。當感光度也降低到理想值100 時,快門速度即使為半個小時都不足為奇。只是如此長的拍攝時間,更需要機身鏡頭參數的穩定以及更牢靠的機器固定方式。必要時利用鏡頭加熱固定槽穩固加熱帶,防止鏡頭因溫度過低而起霧。
若要呈現樣片中星軌斑斕的效果,不單單是一張照片的結果。這種拍攝方式一般需要至少 5 —10 張不同時間下的照片進行后期堆疊處理。如果天公作美,設置單張15 秒左右的曝光時間,可能需要累計拍攝約 3 個小時,拍攝約 300 多張才會堆疊出壯麗的效果。其間,前景物體需要利用補光設備描繪細節,就像圖中的屋檐和大樹。
至于鏡頭焦段的選擇,沒有特別的限制。適馬兩支14mm、15mm 超廣角鏡頭能呈現出理想的星軌圓心,猶如凡·高的星空。24mm 和 20mm 則能展現星軌局部的線條流動感,配合地景呈現出另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
在眾多新技術加持下,適馬這 4 支鏡頭既有統一的高水準技術規格,又各自獨立、特點鮮明,讓星空系列得以陣容華麗。對大家而言,挑選適合自己的鏡頭,畫質、操控交給適馬。這個夏天,讓我們一起情歸鄉野、攝獵星河、觀群星閃耀!
14mm F1.4 DG DN | Art
光圈:F5.6 快門:13秒 ISO:400(推測值)
24mm F1.4 DG DN | Art
光圈:F4.0 快門:15秒 ISO: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