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古詩詞的文學藝術與音樂藝術完美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由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改編而成。歌曲采用了李煜的名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通過描繪春花秋月的自然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感慨。歌曲的旋律優美動人,既飽含沉郁情感,又不失優雅韻味。本文從藝術特征和演唱技巧兩個方面探析這首歌曲的音樂魅力。
在當今社會,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逐漸增強,對現代藝術的需求逐漸增多。《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一首融合古詩詞與現代音樂元素的藝術歌曲,由李煜、李安修作詞,譚健常、陳耀川作曲,于海航編曲。這首歌不僅傳承了中國古詩詞的精髓,更通過現代音樂的表達方式,將古詩詞的意境與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演唱這首歌曲需要運用良好的聲音控制技巧、情感投入、氣息控制和咬字吐字等技巧,使歌曲的藝術魅力得到充分發揮。這首歌曲在情感表達上極為豐富,既展現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又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哀愁。在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道路上,《春花秋月何時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價值。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春花秋月何時了》創作背景
李煜(937—978),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國君。他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人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后的詞作更是含義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代表作,其因深沉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被譽為“千古絕唱”。這首詞創作于李煜國破家亡、身為階下囚之時,面對春花秋月的美好景致,他不禁回想起過去身為南唐國君時的繁華與榮耀,然而現實的殘酷與無奈讓他心生感慨。詞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色的變換,映射出李煜內心的哀愁與無奈,展現了他對故國的深深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嘆息。這首詞不僅是李煜個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對人生無常、時光易逝的深刻反思,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展現了李煜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這首詞也反映了當時社會變革的歷史背景,展現了南唐滅亡后李煜作為亡國之君的悲慘命運。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春花秋月何時了》藝術特征
《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一首具有濃厚藝術特色的歌曲,它將古詩詞與現代音樂完美結合,展現了豐富的情感和優美的旋律。演唱者在演唱這首歌曲時,需要充分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情感,并且要投入演唱,通過聲音的起伏變化、音色的調整及情感的傳遞,使聽眾能夠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這首歌曲的成功創作和演出,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藝術體驗,也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首先,古詩詞與現代音樂的融合是歌曲最為顯著的特點。這首歌曲不僅保留了李煜原詞的精髓,還通過現代音樂的手法,使古詩詞的韻味得以在音樂中完美呈現。原詞中春花秋月的意象在現代旋律的襯托下,更加生動而深情。現代音樂的編曲手法與古典詩詞的韻律相互呼應,既有古典的雅致,又不失現代的活力。這種古今交融的藝術手法,讓聽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味。
其次,歌曲的情感表達極為豐富且深刻。李煜的原詞以春花秋月為引子,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感慨。在現代音樂的演繹下,這種情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歌曲通過旋律的起伏變化,將詩人的喜怒哀樂表現得淋漓盡致。聽眾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到李煜在創作這首詞時的內心情感。《春花秋月何時了》在音樂編曲方面也表現出較高的藝術水平,歌曲的旋律優美動聽,節奏變化豐富,使聽眾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韻律和
美感。
最后,歌曲的旋律優美動人,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作曲家在創作這首歌曲時,充分運用了音樂元素,使旋律既具有古典的雅致,又不失現代的活力。歌曲在編曲上還注重情感的渲染和表達,通過音樂的起伏和變化,將詩人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歌曲中間的轉調部分,通過巧妙的音樂處理,將歌曲情感推向了高潮。這種旋律的變化不僅使歌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也讓聽眾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藝術享受。另外,這首歌曲在演唱技巧上也極具特色,演唱者需要充分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感,通過聲音的變化和情感的投入,將歌詞中的意境和情感準確地傳達給聽眾。同時,演唱者還需要與伴奏緊密結合,使歌聲與旋律相互呼應,形成完美的藝術效果。
三、古詩詞藝術歌曲《春花秋月何時了》演唱技巧
《春花秋月何時了》以李煜的名句為歌詞,通過描繪春花秋月的自然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感慨。在音樂方面,作曲家運用現代音樂的編曲手法,使歌曲旋律既具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感。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李煜的創作背景和內心世界,通過聲音和情感的投入,將詞中的意境和情感準確地傳達給聽眾。同時,還需要注意歌曲旋律與歌詞情感的契合度,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
(一)情感投入與表達
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詞中蘊含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情感與歌詞情感融為一體。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需要通過聲音的起伏變化、音色的調整及情感的傳遞,將歌詞中的憂傷、懷念和無奈等復雜情感表達出來。同時,演唱者還需要注意情感轉換的自然性,使歌曲的情感表達更加連貫和真實。例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者需要充分展現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故國的懷念之情;而在歌曲的平緩部分,則需要注重表達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另外,演唱者在表達情感時,還需要注意與伴奏音樂的配合。音樂是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演唱者需要根據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合理安排情感的起伏和變化。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者可以通過加大音量、加強語氣等方式,表現出強烈的情感。在歌曲的平緩部分,演唱者則可以通過降低音量、減弱語氣等方式,表現出更為細膩的情感。通過與伴奏音樂的緊密配合,演唱者可以使歌曲的情感表達更加豐富和立體。
(二)聲音的掌控與運用
聲音的掌控是演唱這首歌曲的關鍵,演唱者需要根據歌曲的情感和旋律變化,靈活運用自己的聲音。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者需要充分發揮嗓音的爆發力,將聲音的力量和激情充分展現出來,以表達歌曲的強烈情感。在歌曲的平緩部分,則需要注重聲音的細膩和柔和,表現出深沉與內斂的情感。另外,演唱者還需注意聲音的共鳴和音色的豐富性,通過調整共鳴腔體的位置和音色的變化,使聲音更具層次感和感染力。總之,演唱《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歌曲時,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靈活運用聲音、把握節奏感。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演唱者可以將這首歌曲演唱得更加動聽和感人。
(三)呼吸技巧的運用
呼吸是演唱的基礎,演唱者需要學會在歌曲的不同部分運用不同的呼吸方式。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或需要表達強烈情感時,演唱者需要采用深呼吸的方式,以確保有足夠的氣息支持聲音的爆發。在歌曲的平緩部分或需要表達深沉情感時,則需要注重呼吸的平穩和深沉,同時,演唱者還需要注意呼吸與歌曲節奏的配合。演唱者在呼吸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技巧:其一,正確的呼吸姿勢。演唱者需要保持正確的站姿或坐姿,使身體處于放松狀態,正確的呼吸姿勢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使氣息更加流暢。其二,腹式呼吸。演唱者在呼吸時,應注重腹式呼吸,即通過擴張腹部而非胸部來吸入大量空氣。腹式呼吸可以提供更充足的氣息支持,有利于聲音的穩定輸出。其三,氣息的保持與控制。演唱者在呼吸時需要注意氣息的保持與控制,在吸氣后,演唱者應將氣息穩穩地“放在”肺部,避免過快或過慢地將氣息釋放出來。
(四)與樂隊的配合與互動
在演唱現場,演唱者與樂隊的配合至關重要。首先,演唱者需要密切關注樂隊的演奏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和音準,以確保與樂隊保持同步。其次,通過眼神交流和動作配合,與樂隊形成默契的互動,使演出更加完美。例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者可以與樂隊進行互動,通過眼神和手勢的交流,增強演出的感染力和觀賞性。再次,演唱者與樂隊在演出前需要對歌曲的音樂風格和表現手法進行充分溝通,確保音樂風格協調統一。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的動態變化,與樂隊進行緊密配合。最后,演唱者需要與樂隊在音樂表現上形成互補。演唱者可以通過調整音色、音域和節奏等,與樂隊的演奏形成鮮明的對比或和諧的統一,使音樂表現更加豐富和立體。
(五)舞臺表現力與臺風
舞臺表現力是演唱這首歌曲時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演唱者需要注重自己在舞臺上的形象和氣質,通過站姿、動作和表情等方式展現出自信和大方的臺風。同時,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還需要注重與觀眾的互動,通過眼神交流、微笑等方式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系,增強演出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具體來說,演唱者在演出時需要選擇適合自己形象和歌曲風格的服裝,使自己的形象與歌曲的意境相符。另外,演唱者在舞臺上需要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展現出對歌曲的熱情和投入,這將有助于感染觀眾,使他們投入歌曲的情感世界。并且,演唱者在舞臺上需要適當進行走位,使自己的動作與歌曲的節奏和情感變化相協調。
四、結語
《春花秋月何時了》作為一首融合古詩詞與現代音樂元素的藝術歌曲,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和演唱技巧。這首歌曲情感表達豐富,旋律優美動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通過對這首歌曲的探析,可以深刻感受到古詩詞與現代音樂的完美結合所帶來的藝術魅力。同時,這首歌曲也為演唱者提供了展現自己才華和技巧的舞臺,使得演唱者在演唱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將歌曲的情感與意境完美呈現給聽眾。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作者簡介:杜雪瑤(1987 —),女,重慶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聲樂。
責任編輯 ?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