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娟娟
為加快推進紡織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紡織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加快實施《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綠色發展目標,5月30日,2024氣候創新·時尚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時尚品牌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進展報告與行動企業案例、中國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氣候行動進展匯報以及《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碳中和紡織品評價技術規范》《紡織品碳標簽技術規范》三項團體標準發布,并啟動了碳中和產品、碳中和工廠標準試點,以及“時尚森林-氣候創新碳中和林計劃”。
本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承辦,并得到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生產力促進部、匯豐銀行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2019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起“時尚產業氣候變化領導力行動”,傳遞中國時尚產業應對氣候變化態度、策略、行動和規劃。如今,“氣候創新·時尚峰會”已成為時尚產業鏈利益相關方溝通交流的高端平臺。
降碳發展是全球大勢所趨
“氣候變化已給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們共同的期待,也是我們共同的行動。紡織工業圍繞綠色、科技、時尚的新定位,積極推進綠色生態與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表示,當前我國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新階段,下一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將按照有關部署要求,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加快高質量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大落實力度,持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新進展。
“紡織工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環境敏感型產業,推動紡織工業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對于培育新質生產力,落實雙碳戰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大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鄭艷表示,近年來,紡織行業同仁切實履行產業氣候治理社會責任,率先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創新性工作,推動紡織工業應對氣候變化走在前列,成效顯著。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高度重視紡織工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下一步將進一步激發企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完善綠色標準體系建設,促進綠色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培育綠色低碳產品品牌,推動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巴黎協定》下,如同利用土地、關鍵礦產、水資源等,碳排放容量將成為最為稀缺的自然資源要素之一。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政策和行動,將造成不可逆的全球生態災難和巨大經濟損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以《COP28后全球碳中和進程的新視角與新思考》為題進行分享時指出,當前氣候治理已成為大國競合的核心話題,其中貿易、資金、市場和技術是重要關注點。在COP28迪拜氣候大會談判上,中國與各國一道,以最大政治決心和智慧達成《巴黎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結合大量案例,他詳細介紹了快速增長的全球氣候投融資背景下的世界各國以及各行業、企業的創新實踐。展望未來發展,他指出,在全球氣候治理和國際合作的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路徑與“雙碳”戰略的實施,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增長”。
行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走在前列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紡織行業從來不缺雄心和決心,是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推進者?!敝袊徔椆I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指出,2005年開始,我們第一個在行業層面推動社會責任能力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創新實踐;2021年啟動“時尚氣候創新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一大批領軍企業、優勢集群推進落實減碳工作,共同為實現零碳產業的宏大愿景而努力。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行業“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一體發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卓有成效。紡織行業的綠色發展已成氣候、引領風尚。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未來,氣候創新將以綠色、低碳、循環為重要特征,通過科技驅動、組織變革、業態融合等方式升級發展。孫瑞哲強調,氣候創新是一項長期事業、系統工程。在未來的工作中,一要堅持系統觀念。降低產業鏈各環節的碳足跡、加強標準引領、加快完善行業綠色低碳服務平臺。二要堅持價值導向。持續完善行業ESG信息披露體系、ESG績效評估體系和ESG能力提升體系,增強綠色融資能力,建立并優化企業綠色資產管理體系。三要堅持開放合作。強化綠色標準的國際互通互認,與全球行業內的先進實踐對標,實現價值協同。
“目前,紡織企業尚未完全擺脫高能耗、高排放的現狀。為了降低紡織行業的碳排放,應從紡織纖維原料、分銷消費過程、生產加工過程和廢棄紡織品處理四方面著手,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以《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技術》為題進行了分享。針對綠色纖維材料,他詳細介紹了生物質原生纖維、生物質再生纖維、生物質合成纖維的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并表示綠色低碳涉及纖維、紡紗和織造等紡織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他指出,發展新型綠色纖維材料,可以實現化學纖維原料逐步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萊賽爾系列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勢必占領市場,憑借其優良的性能最終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
針對綠色低碳紡紗技術,徐衛林重點分享了智能紡紗、短流程紡紗、低能耗紡紗等方面的新技術發展趨勢。針對綠色低碳染色技術,他著重分享了溶劑染色、超聲波輔助技術、泡沫技術等新興技術進展以及節水無染染色、植物染料染色、高牢度有色間位芳綸等環保染色技術成果。
行業減碳行動卓越成果發布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做“時尚品牌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進展報告與行動企業案例發布,并從 “30·60計劃”進展、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氣候行動賦能、行業企業創新進展以及行業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工作和企業案例五個維度進行了分享。她表示,此次發布不僅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首次對行業氣候行動進展階段性的總結,更是產業鏈上下協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戰略同盟。
她指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在整個全國工業總排放中不算最高,但產品面向消費者較多,容易造成社會誤解,因此行業肩負著價值傳遞、責無旁貸的責任。多年來,中國紡聯始終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行業發展重要戰略,很早就著手引導行業開展氣候行動。其中,2021年啟動的時尚氣候創新30·60碳中和加速行動計劃,旨在讓行業低碳的績效能夠被社會層面所知道,共同推動行業低碳的發展。
此次成果發布經過了12位評審專家的審閱和66人團隊12個月的編撰,匯集了27家企業案例,集中展示了中國紡織行業減碳行動卓越的成果。同時,社責辦還全新上線了“循碳記”碳普惠項目,希望更多的企業投身行業的減碳行動中,一起向善、向上、向心,共建低碳新世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主任、中國紡織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郭宏鈞作中國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氣候行動進展匯報。他介紹,通過對158家企業問卷分析,多數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具有較強的氣候行動意識,采取了有效行動,并取得了減排成效。
中國紡聯科技發展部副主任孫錫敏做T/CNTAC187-2023《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T/CNTAC188-2023《碳中和紡織品評價技術規范》、T/CNTAC189-2023《紡織品碳標簽技術規范》三項中國紡織行業團體標準發布,并就標準的制定和內容進行了介紹。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碳中和產品、碳中和工廠標準試點正式啟動。宜賓雅士德紡織有限公司、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浙江美欣達紡織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絲麗雅纖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首批碳中和工廠標準試點企業。四川絲麗雅纖維科技有限公司、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有棵樹、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成為首批碳中和產品標準試點企業。
安踏集團、波司登分別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簽約,正式加入“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至此,該計劃已有23家品牌企業、42家制造企業加入。安踏集團、波司登、蘭精集團分別向“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捐贈支票?!皶r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是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提出,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發起,自然資源部業務主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直管的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致力于推動時尚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大會還為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恒田企業等捐贈企業補發了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捐贈證書。
為進一步深化碳中和加速計劃,探尋綠色發展新路徑,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繼續深化合作,正式啟動“時尚森林-氣候創新碳中和林計劃”。據悉,2024年第一期準備投入100萬元人民幣,在四川啟動第一片碳中和林,預計到2030年將累計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蘭精集團成為首個時尚森林氣候創新碳中和林計劃參與企業。此次計劃的啟動,標志著紡織行業在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邁出了更堅實的步伐。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此次峰會的成功召開和成果發布,是紡織產業與氣候變化同頻共振,代表著紡織行業對綠色發展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展現了中國時尚產業氣候變化領導力,貢獻了全球綠色發展中國紡織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