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
來了一個插班生。聽班主任孔老師說:“很差,真的很差?!甭牻虅仗幬豪蠋熣f:“學籍卡上寫的,竟然考零分。題目都不會做,怎么念書呢?”
我微笑道:“也許是老天派他來指引我們,教育不能只盯著分數。萬一經過努力,我們把他的分數提高2 分、5分、10分……也是功德無量呀。”
語文課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
“你叫什么名字?你把名字寫下來吧。”我拿出筆記本,翻到一頁空白處遞給他。
然后,我俯身指著他姓名的每個字,緩緩地讀給他聽。接著問道:“你原來在哪里上學?”
他回答的聲音既輕又糊,我只聽出后面幾個字好像是“文武學?!?。
“老師聽得不是很清楚,請你也寫下來吧。”
他低著頭,好一會兒也寫不出一個字,猶猶豫豫地說不會寫。
“你的語文課堂作業本呢?”我指指桌頭一疊綠色封面的本子,“你回教室去書包里找一找,要是沒有,老師去教務處領一本給你。”
他連忙轉身小跑而去,不一會兒,又快步跑回來。我一瞧,發現是科學作業本。
“不是這本,你看封面上有‘語文兩個字?!蔽夷闷鹨槐局附o他看。
他伸伸脖子,認真看了之后,立刻又跑回去拿,這回他拿對了。
“不錯,你一學就會了。”我輕輕地說,“有什么不懂想問的,都可以來問老師哦”。
“嗯。”他抬頭看我,表情舒展開來。
記得早年讀師范時,我們每一個師范生必修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教材里,沒有關于“考試”“分數”和“升學率”的論述,只有與學生身心成長密切相關的東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其實是做人的根本: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但當我們面對考得一塌糊涂甚至像這樣考零分的學生,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中間的一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