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喬
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為周樹人,筆名尤多,“魯迅”是影響最廣泛的筆名。此外,魯迅還有一些外號。
魯迅曾被小伙伴取過一個“雨傘”的外號。魯迅原本字“豫山”,后改為“豫才”,為什么改?就因為“豫山”被叫成了諧音的“雨傘”。小魯迅的自尊心很強,便向父親提議將“豫山”改為“豫才”。
魯迅有個筆名叫“何家干”,他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首次發表雜文,用的就是這個筆名?!昂渭腋伞贝蟮置撎ビ谒r候的一個外號。十二三歲時,魯迅在三味書屋隨壽鏡吾先生讀書,同時幫助家里干活,不僅干農活,還去當鋪典當物品,幫助病重的父親買藥,同學見他顧家、能干,就給他起了個“家干”的外號。這個外號雖是調侃,卻以夸贊的成分為多。
魯迅在江南水師學堂上學時,同學錢玄同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貓頭鷹”。錢玄同覺得魯迅平時不修邊幅,不愛說笑,常凝寂靜坐,像個兀立枝頭的貓頭鷹,便送了他這個外號。當然,錢玄同起這個外號,或許也夾雜了一點欣賞魯迅愛思考、有智慧的成分。
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得了一個外號“富士山”。緣起是,魯迅將成群結隊的清朝留學生盤著辮子戴學生帽,比喻為一座座行走的富士山,同學王立才覺得這個比喻很形象也很有趣,便把“富士山”作為外號送給了魯迅。
五四運動前,錢玄同、馬裕藻等一些文壇朋友給魯迅起過一個“方老五”的外號。起因是劉半農常愛說“見到了魯迅”,朋友們便嘲諷他有點像《儒林外史》里那個有點勢利的成老爹總愛說“見到了安徽鹽商方老五”,于是“方老五”便順勢成了魯迅的外號。
魯迅還有個外號叫“魯瘋子”,這是他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時,許廣平給起的。這是許廣平對魯迅的昵稱,也許是嗔怪魯迅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于寫作的勤奮勁,也許是欽敬魯迅以筆作槍、與惡勢力搏戰的奮勇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