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卓彤 龍俊杰
教育是一場漫長的等待。你把希望的種子交給了大地,等待著春天的收獲,你在時間的犁溝里播下智慧的種子,讓它悄悄地開花。
初識——少年“初露鋒芒”
剛接手新班級時,小鑫最先引起了我的關注,上課坐沒坐樣、隨意插嘴,一批評他就亂發脾氣,喜歡欺負同學......活脫脫就是一個“小霸王”。
探因——真相“水落石出”
“他為什么是這樣的性格?”“他從小就是這樣嗎?”“他究竟在怎樣的家庭環境里成長的呢?”一連串的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我聯系到孩子的監護人——小鑫姑姑了解情況。原來小鑫的父母很早便離異了,小時候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在管教孩子上實在有心無力。小鑫有時候會被同村的孩子欺負,為了保護自己,缺乏安全感的他經常通過打架來保護自己。上一年級后,爺爺奶奶實在無法照顧到他,小鑫才寄居到姑姑家,由姑姑代為監護。
面對這個小心翼翼成長的孩子,我告訴自己:“要慢慢來,要給予他更多的關注與微笑,敞開他的心扉,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
成長——攜手“蛻變之旅”
一開始,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孩子,觀察、了解小鑫的日常行為,然后查找資料。對于這種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要用平和的語言去跟他溝通,共情他的感受,這樣他才能接受老師的話。然后慢慢引導他去明辨是非,鼓勵他每天改變一點,每天進步一小步。
我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要讓小鑫的家長也積極參與到改變孩子的過程中來,形成真正的教育合力。一開始,孩子的家長并不理解,也不愿意配合,極度抵觸老師,覺得老師耽誤他們的時間,輔導孩子學習應該是老師的事,甚至還說:“家長什么都做了,還要你們老師做什么?”
老師們并沒有放棄,經常通過微信、電話、家訪等形式與小鑫的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誠摯邀請小鑫的家長參加會同縣家校共育“向陽花”行動講座,讓他們明白家庭教育要與時俱進,溝通才會有效果。就這樣堅持了幾次,他們才漸漸接受了老師,開始配合老師多關心孩子。小鑫進步時,他們會及時溝通,給予小鑫更多支持與鼓勵;出現問題時,一起幫助小鑫分析問題、解決困難。通過建議式的喚醒、共商式的討論、肯定式的引導,促進家長的改變。
小鑫姑姑非常感謝老師的耐心引導和付出,逢人就說“向陽花”的專家講座改變了他們的思想。看到小鑫的進步與成長,老師們也很欣慰。沒有一朵花,一開始就是花。教育學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腳踏實地,及時溝通,慢慢影響,耐心等一朵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