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真琦


摘 要:民間美術色彩在當代裝飾畫創作中的運用,是一次對傳統與現代、情感與理性的精彩碰撞,通過深入挖掘民間美術色彩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并將其巧妙地融入到裝飾畫創作中,可以創作出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的裝飾畫作品。本文從民間美術色彩分析、民間美術色彩與裝飾畫色彩的區別與聯系、民間美術色彩在當代裝飾畫創作中的運用三個方面,探討了民間美術色彩在當代裝飾畫創作中應用與轉變的方法與可能性,以期以民間美術色彩豐富當代裝飾畫的創作。
關鍵詞:民間美術;色彩;裝飾畫;應用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folk art colors in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decorative paintings is a wonderful collis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emotion and rationality. By deeply exploring the artistic charm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olk art colors and skillfully integrating them into the creation of decorative paintings, decorative paintings with mor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creat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possibilitie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lor of folk art in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decorative paint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analysis of the color of folk art,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lor of folk art and the color of decorative paint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lor of folk art in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decorative painting.
Keywords: Folk art;color;decorative painting;application
0 引言
我國有著豐富的民間美術形態,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大眾對生活樸素的追求與向往,是兼具使實用與審美的一種美術形式。既然作為一種存在于民間的美術形態,必然有著美術的一般意義與基本構成要素,而在美術的構成要素中色彩則是對個人情感表達最為直接的因素之一。民間美術色彩以其獨特的構色彩組合形式與審美價值打動著廣大受眾群體,民間美術色彩蘊含著我國先民豐富的文化底蘊,體現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最樸素的審美觀念,民間美術色彩的運用不僅表達了民間菩薩的感情價值取向,也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特質。
1 民間美術色彩的特征分析
1.1 濃郁的象征性
民間美術用色具有強烈的象征性,在我國民間美術形式中,所用顏色最多的便是“紅、白、青、黑、黃”五種顏色,而這五種顏色則對應了我國的“五行說”,這也是民間美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所在,體現了先人對生活最本真的認識,“五色體系的建立,使得中國色彩有了更高的發展,五色之間的變換和調和,也預示著中國人的思想哲學。”[1]同時民間美術的色彩對比強烈,大膽使用對比色和高飽和度的色彩進行處理,畫面表現熱烈,強化了視覺沖擊力和擴張力,對表達民間樸素的審美情懷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較為直接。(圖1)
1.2 強烈的裝飾性
民間美術作品最大的功用便是實用性,民間美術集中了審美與實用的雙重屬性,而色彩在審美性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民間美術的色彩往往采用單色裝飾與多色并用的方式,單以色彩的實用在一定程度上強化的民間美術的單純性,尤其是紅色的實用,能夠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多色的實用往往借鑒了我國的“五行說”概念與理解,在色相的選取上跨度較大,采用了大量的對比色、互補色進行表現,充分運用高純度及不同色相對比的色彩進行描繪,以“大俗”的表現形式,傳達“大雅”的視覺效果,以其強烈的裝飾效果,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視覺需求。(圖2)
1.3 豐富的變化性
民間美術作為直接反映廣大人民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人們反映現實生活、審美觀念及美好理想的直接表現手段,而民間美術的色彩自然也會因民族的不同、地域的差異、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導致了我國民間美術色彩的多樣性。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且國土跨度大,所以依存于民間生活的美術形態在不同民族與不同區域之間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色彩美學觀,具有強烈的民族特性與地域特性,所以當前各地區民間美術色彩表現上,存在明顯的不同,也正是因為各自的差異,才形成了豐富的民間美術形式。(圖3)
1.4 強烈的主觀性
不同的色彩表達著不同的情感色彩,而色彩的搭配與使用則受創作者的主觀意識與創作經驗有著直接的聯系,創作者根據自身的情感、觀念與思想進行色彩的選取,展現出更多的感性色彩與創作思想。我國傳統民間美術基于“五行說”的色彩觀,結合自身意愿與喜好,根據主觀意識從而在無意識下形成既定的創作規律,選取不同的色彩進行重組與搭配,創造性地運用色彩實現自己的個人感知。民間美術主觀處理的色彩選取,從最根本上表達了人的原始情感沖動,通過對人們視覺神經的刺激從而滿足人們原始審美欲望。
1.5 豐富而和諧的統一關系
民間美術色彩的選取具有強烈的樸素審美情懷,用色大膽、豪放、純度較高,整體對比強烈,帶有較強的感情色彩,表達了民間藝術家對生活的熱愛與審美向往,但在使用高純度、高對比度色彩的同時,又非常注重黑白灰等關系的處理與搭配,強調色彩的對比與統一關系。對比色與互補色的使用不僅凸顯了主題,同時也強化了視覺效果,通過對比色所產生的視覺反差,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在強化對比色使用的基礎上,民間藝人會恰當地使用中性色與近似色平衡畫面,增加畫面的整體性,通過對色彩有針對性地選用,可以讓作品兼具鮮明生動與和諧統一的關系。
2 民間美術色彩與裝飾畫色彩的區別與聯系
2.1 兩者之間的區別
民間美術與裝飾畫雖然同屬視覺藝術范疇,但兩者之間既存在眾多不同之處,同時又有著緊密的聯系。首先便是兩者之間的來源不同,民間美術色彩主要來自傳統審美觀念與生活習慣,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與生活息息相關,而裝飾畫則受現代主義與裝飾主義運動影響,具有強烈的現代設計理念,盡管民間美術兼具裝飾意味,但兩者最初的來源與最終的落腳點不同。第二,兩者之間的色彩運用存在差異,民間美術往往選用鮮艷、亮麗、明快的色彩,采用對比、夸張的手法營造具有一定視覺沖擊力的視覺感受,而裝飾畫則更加注重色彩法則的運用,關注色彩的平衡和諧關系,營造的是溫馨、舒適的視覺效果,關注更多的是對當下人們內心的關懷,而非單純的出于裝飾目的。第三便是兩者對色彩的處理手法的區別,民間美術多采用夸張變形、凝練提取等創作方法,強化圖形與色彩的象征性意味,而裝飾畫則更加注重對色彩的歸納和形式美的營造,畫家對色彩學原理,使畫面色彩和諧、平衡,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第四便是兩者應用的場合不同,民間美術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多作為裝飾性圖案、節慶布置使用,不僅具有強烈的裝飾性效果,更多的則是實用性功能,并且多與地方審美傳統、風俗特點有著緊密聯系,具有強烈的民俗風情與地方特色,而裝飾畫則更多地用于公共空間,作為空間設置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提升空間環境的整體氛圍,對色彩的使用往往根據所依存空間環境而定。
2.2 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
民間美術的色彩運用與裝飾畫色彩之間的聯系不僅僅表現在表面,更多地則體現在對藝術內涵與文化傳承上。首先便是在色彩運用上,民間美術色彩以其豐富、鮮明、艷麗、明快為主要特點,這種對比強烈、高純度與高明度的色彩使用方法,能夠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與強大的藝術感召力,并且對凸顯主題、氛圍的渲染有著積極的作用,而裝飾畫中色彩則更多選擇明亮度、飽和度高,相對和諧的色彩進行創作,追求的是畫面中的節奏感與韻律感,這種對色彩運用的相同之處,使得民間美術色彩與裝飾畫之間可以相互運用。其次便是在創作感受上,民間美術為裝飾畫創作中的色彩運用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民間美術色彩所呈現出來的獨特表現手法和對文化內涵的表達形式,為裝飾畫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與此同時,裝飾畫以其現代審美與創作思維的藝術形式為民間美術色彩的轉變與突破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與表現手法,兩者在創作手法與創作理念上的相互影響,不僅同時豐富了民間美術與裝飾畫的創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兩種藝術形式的傳承與創新。最后便是兩者在文化內涵上相互影響,民間美術和裝飾畫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精神內涵與民族個性,民間美術作為來自民間的美術形式,作為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一定區域、特定民族與特定歷史時期的廣大民眾的審美情懷,是對民間習俗、民間審美與價值的直接表達,而裝飾畫則是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與色彩觀念傳達了現代審美理念與藝術思維,兩種美術形態在色彩上的借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兩種文化形態與內涵的滲透,同時深化民間美術與裝飾畫的價值內涵,對在更大范疇內傳承、突破與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精神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2.3 民間美術色彩在裝飾畫創作中運用的意義
民間美術作為來源于民間生活的藝術形式,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內涵與獨特審美價值,對當前裝飾畫創作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對開放創作思維與創作路徑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民間美術色彩在當代裝飾畫創作中的運用,堪稱一種獨具匠心的藝術實踐。這些色彩,既承載了深厚的歷史積淀,又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為當代裝飾畫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靈魂。
首先民間美術色彩的裝飾性能夠為現代裝飾畫創作提供大量的參考,啟發創作靈感,民間美術對鮮亮、明快、高純度、高亮度色彩的使用,強化了作品的節奏感、韻律感與藝術感染力,能夠迅速形成視覺吸引力,呈現了一種樸素、本真、自然的審美特質,這類色彩的在當代裝飾畫創作中可以被有效利用,營造一種歡快、熱烈的畫面氛圍,強化其視覺沖擊力。
其次民間美術色彩的象征意義可以強化裝飾畫作品中的文化內涵,民間美術色彩受到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人生觀、文化信仰及倫理道德觀影響,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色彩象征體系,紅色、白色、黃色各自具有了色彩本身所沒有的內在深層含義,也正是這些色彩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增強了民間美術作品的內涵,而具有文化意蘊的民間美術色彩在當代裝飾繪畫中的運用,不僅可以豐富裝飾畫作品的文化內涵與社會意義,同時也能強化作品的藝術感召力,讓受眾在欣賞作品時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另外民間美術色彩的運用更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更是賦予傳統文化以全新的生命體系,在文化全球化發展當下,盡管傳統文化面臨著發展的新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民間美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色彩觀念與審美價值對推動我國當前藝術創作多元化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民間美術憑借其獨特的藝術形態和文化內涵表現人民群眾的宇宙觀、美學觀、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2]并且在實現我國藝術創新上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當代藝術家通過對民間美術色彩的挖掘與整理,不僅能夠將其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同時也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形成了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不僅是對自我文化傳統的認可,同時也實現了自身藝術風格的提升與拓展。

3 民間美術色彩在當代裝飾畫創作中的運用
民間美術色彩在裝飾畫中的運用,并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色彩的借鑒,也不是一種創作技巧的強化,其本身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觀念的體現,兩種色彩的尋求各自有著自己形成的文化內涵與藝術觀念。[3]要從民間美術本身所呈現的色彩元素、色彩觀念、色彩選取的選擇及運用、成色材料等多個方面調整裝飾畫創作的,實現民間美術色彩向裝飾畫中的轉化,要求藝術家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色彩感知力與豐富的藝術創作想象力。民間美術色彩向裝飾畫創作中的轉變不是兩種元素的簡單疊加與運用,而是要實現作品中對傳統民間審美意識與現代藝術觀念的深度融合。
首先便是對色彩元素的收集上,藝術家要在龐大的民間美術作品中找尋并深挖獨具代表性與典型性的民間美術作品形式,這個過程需要藝術家投入大量的精力,找尋同時兼具一般屬性與個性的民間美術作品,并深入分析其中所蘊含的色彩運用關系與理念,要深刻理解不同民間美術形式之間的差異,如民間刺繡中的精美的線繡色彩、版畫中強烈互補的色彩關系、剪紙中的圖案配色原理等等一系列理論問題,深入剖析不同民間美術色彩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要從這些民間美術作品的創作理念,要在這些創作理念中尋求創作思路與新的靈感。如我們可以借鑒民間青花瓷的形式,將其作為基本物象,通過對青花瓷器型的選取作為創作的基本素材,在畫面中進行重構,為增強畫面效果,以傳統青綠山水的形式代替傳統青花瓷的裝飾紋樣,將其用漆材料的手法進行表現,實現漆畫素材對民間美術形式與色彩的重構。(圖4)
其次便是對民間美術色彩的提取上,藝術家要充分利用專業色彩知識與技巧,提取具有代表性與獨特性的色彩元素,要從具有特殊文化內涵的色彩中抽離創作素材,要深入認識并理解紅色、黃色、藍色等高明度、高純度色彩所代表的喜慶、生機、溫暖、寧靜的象征意義,同時也要理解灰色色彩所傳達的樸素、自然的大眾樸素、單純的審美理想,對色彩的分類整理,能夠形成裝飾畫藝術家個人的創作色彩庫,為后期的創作提供必要的色彩資源。[4]如我國民間美術中的臉譜的色彩對比強烈,往往采用大紅大綠的純色表達特定的情感,這種對色彩的直接表現手法,用在裝飾繪畫中更能凸顯主題,增強裝飾效果。[5](圖5)
再次便是在裝飾畫創作手法與方式上,藝術家可以根據畫面所選取的主題與整體畫面氛圍,有針對性地選取必要的色彩進行搭配。民間美術的色彩多采用對比、漸變、重復等基本表現形式,這種色彩組合的形式不僅可以強化畫面的視覺效果,同時在營造畫面氛圍、傳達創作情感等方面具有積極的價值。在用于氛圍營造的民間美術作品中,往往采用對比強烈的艷麗色彩,形成與歡愉氛圍相一致的整體色彩氛圍,而在相對寧靜的環境中,則多采用灰色調較強的柔和色彩,通過漸變的表現形式進行過渡,從而形成一種寧靜、自然、和諧的整體氛圍。[6]如圖6的處理上便是采用過渡與整體營造的表現手法創作的,以每組人物的基本色調為背景色進行設計,實現人物主體色調與背景的統一,為區別背景與主體人物,在背景的處理上要打破平面效果,以保持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第四便是在具體創作材料與工具的使用上,可以借鑒民間美術的創作技巧與創作工具選取的理念,運用不同繪畫工具與材料,通過一定工具材料實現對民間美術色彩的巧妙轉移。可以采用平涂、劈絲等方法,增強畫面的色彩層次與肌理效果,并且可以大膽借用其他繪畫材料,如油彩、水彩、色鉛、丙烯等材料,甚至其他一些材料也可直接用于裝飾畫創作中,以增強其裝飾效果,圖7則綜合了金屬鑲嵌、丙烯等材料,充分利用各類材料的特有屬性,實現全覆蓋、半覆蓋、堆疊、疊加等視覺效果,滿足不同空間環境的需求。而圖8則是充分運用了日生活中樹葉的色彩,根據樹葉、花瓣的色彩有選擇性的進行組合與拼貼,通過自然的色彩組合,形成寧靜、和諧、統一的色彩感受。
最后便是要注重色彩的明暗、對比關系的處理,在二維的空間中實現物象的空間感營造。要形成整體統一、局部對比豐富的畫面效果,強化對明暗關系與對比度色的運用,加強對比色、冷暖關系、明暗關系的表達,讓畫面既能“動”起來,同時也能“靜”下去,實現對不同風格需求的把握,通過觀察與分析,形成對整體要求與畫面效果的全面認識,把握整體效果與局部細節處理,創作出既生動精致、溫暖清新、又動感十足的不同作品形式,以期滿足不同環境的需求。
4 結語
“中國民族民間美術作者的設色是在不自覺中完成,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然流量與傾瀉,”民間美術色彩以其獨特的色彩組合形式與審美價值打動著廣大受眾群體,民間美術色彩蘊含著我國先民豐富的文化底蘊,體現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最樸素的審美觀念,民間美術色彩的運用不僅表達了民間菩薩的感情價值取向,也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特質。而當代裝飾畫創作中完全可以從色彩觀念、創作觀念、表現手法與材料等方面實現對民間美術色彩的轉換,將民間美術色彩所蘊含的裝飾性、象征性、變化性、統一性融入到當代裝飾畫創作中,不僅豐富了當代裝飾畫創作形式,同時在實現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認同、弘揚與傳承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等方面具有積極的價值與意義。
5 參考文獻
[1]趙子瑜.鳳翔馬勺臉譜中的色彩在裝飾畫課程上的應用探析[J].西部皮革,2021,43(10):115-116.
[2]勾振宇.關于民間美術色彩的表現功能與文化意義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22):32.
[3]昃偉.裝飾畫對中國民族民間美術造型與色彩的借鑒[J].藝術教育,2009(09):122.
[4]徐雅馨.熱貢唐卡的色彩在裝飾繪畫中的應用[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9.
[5]張雯.戲曲裝飾色彩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7.
[6]金曉偉.淺談人物裝飾畫中的民間色彩應用[J].明日風尚,2017(19):8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