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峰 胡金淼 張帆



摘 要:為探索黃河九省(區(qū))水資源綠色效率,采用SBM-DEA 模型和Tobit 模型對黃河九省(區(qū))99 個地級市水資源綠色效率的時空分布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黃河九省(區(qū))水資源綠色效率整體呈上升趨勢,下游的中原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市群水資源綠色效率較高,上游的蘭西城市群和寧夏沿黃城市群相對較低;2)黃河九省(區(qū))水資源綠色效率空間集聚分布顯著,“高-高”型城市主要集聚在下游經濟較發(fā)達的省份,水資源綠色效率呈顯著的正向空間自相關,并存在集聚現象和溢出效應;3)第一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規(guī)模、水資源稟賦和節(jié)水水平對水資源綠色效率提升具有顯著積極影響,外商直接投資對水資源綠色效率的影響較為消極。
關鍵詞:水資源綠色效率;SBM-DEA 模型;Tobit 模型;黃河九省(區(qū))
中圖分類號:TV213.4;TV882.1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 j.issn.1000-1379.2024.05.014
引用格式:王國峰,胡金淼,張帆.黃河九省(區(qū))水資源綠色效率時空格局與影響因素研究[J].人民黃河,2024,46(5):85-90,97.
0 引言
水資源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zhàn)略性經濟資源,也是農業(yè)生產與糧食安全的必要保障[1-2] 。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功能區(qū)污染、水生態(tài)惡化等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面臨的主要水安全問題。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亟須提高水資源綠色效率。水資源綠色效率的基本思想是同時滿足水資源消耗最小化、期望產出最大化與非期望產出最小化,其目標是兼顧水資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huán)境效益。
國內外學者對黃河九省(區(qū))水資源綠色效率進行了不同尺度和不同視角的研究。吳夢[3] 指出,水資源綠色效率的測度需要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鮑淑君[4] 基于黃河流域58 個地級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數據,采用共同前沿DEA 模型和Malmquist指數,對黃河流域各地級市水資源綠色效率的時空特征和變化原因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黃河流域水資源綠色效率普遍提升,其中中下游水資源綠色效率水平絕對值提升大于上游、上游效率水平提升增速大于中下游。孫才志等[5] 在SBM-Malmquist 全要素生產率指數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構建VAR 模型,對群組前沿下中國東、中、西部水資源綠色效率TFP 及其分解指數進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研究表明東部地區(qū)TFP 的增長有賴于技術進步,中部地區(qū)主要依賴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而西部地區(qū)得益于技術進步、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的協(xié)同發(fā)展。金巍等[6] 通過構建水資源綠色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混合可處置性視角下數據包絡分析(DEA)評價模型,計算了水資源在人文社會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綜合利用效率。
現有文獻主要在流域尺度進行水資源綠色效率分析[7-9] ,而針對黃河九省(區(qū))城市尺度和城市群尺度的水資源綠色效率研究較少。黃河九省(區(qū))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qū),其水資源的綠色高效利用關系到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探究黃河九省(區(qū))水資源綠色效率的發(fā)展趨勢與空間格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