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改革是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明確要求,沈陽市緊緊圍繞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增強百姓教育獲得感為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出發點,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力爭實現教育大市向教育強市邁進的系統性躍升和質變。
其一,改革是基礎教育擴優的第一動力。進一步擴充優質教育資源,作為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優質教育資源總體不足與人民群眾高期待之間的矛盾。這需要從制度設計、規劃布局、經費支撐、數字化賦能等多方面發力,通過市域層面為區縣補短板,義務教育新學校建設規劃資金重點向快速增長的區縣傾斜,高中布局向優質學位占比最少、最薄弱地區引進最好的高中建立分校;市域層面為區縣解難題,構建“大招聘”格局,將教師招聘范圍拓展到全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和省內師范類院校等,進一步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優質教育成為人民群眾可見可感的美麗現實。
其二,改革是基礎教育提質的必由之路。沈陽市圍繞提高學生素質,落實“雙減”任務要求,強化學校主陣地作用,促進學生“三個健康”發展。沈陽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本,以課程改革為根,以綜合改革實驗項目為抓手,聚焦校外“兩嚴格”,建立全市統一的收費監管平臺,加強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實行“黑白名單”制度,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服務內容等;聚焦校內“三提高”,通過“五強化”做實作業管理、雙向發力做強教學質量、保障托底做優課后服務、“名師在線”做廣教育資源。通過穩步并有預見性地推進教育改革創新,極大地釋放教育的發展活力。
其三,改革是基礎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是新時代基礎教育的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沈陽教育以組建城鄉發展聯盟縮小區域、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學校的協同發展,解決家長擇校的焦慮;以擴大普通高中省級優質學位占比,紓解學生及家長的升學壓力;以“陽光分班”化解家長擇師的焦慮。沈陽市通過讓教育資源再優一些、名優教師再多一些、家庭負擔再輕一些、學生成長再健康全面一些,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向改革要動力,以創新求突破。沈陽教育肩負時代使命、錨定核心問題、聚焦關鍵領域,以幸福教育建設為主線,通過夯實基礎、擴優提質、深化改革、健全機制,強化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心靈健康”,推進“雙減”改革的有效落實,為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踏出一條突破之路。
(責任編輯:趙春艷)